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编审委员会
丛书序
前言
原理篇
第1章 嵌入式通信系统概述
1.1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定义
1.2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发展
1.2.1 嵌入式系统的产生和历史
1.2.2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1.2.3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嵌入式系统的种类
1.3.1 按所嵌入的处理器分类
1.3.2 按实时性分类
1.3.3 按应用领域分类
1.3.4 按嵌入式系统软件复杂程度分类
1.4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特点
1.4.1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4.2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技术特点
1.5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
1.5.1 硬件层
1.5.2 中间层
1.5.3 系统软件层
1.5.4 应用层
1.6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1.6.1 嵌入式通信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1.6.2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广泛应用
小结
习题
第2章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1 概述
2.2 系统设计技术
2.2.1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开发过程
2.2.2 系统设计的形式化方法
2.2.3 嵌入式通信软件设计
2.3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开发工具
2.3.1 开发嵌入式通信系统的高级语言
2.3.2 嵌入式操作系统
2.3.3 ADS简介
2.3.4 指令集模拟器
2.4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调试方法
2.4.1 嵌入式调试系统简介
2.4.2 基于Angel的调试方法
2.4.3 基于JTAG的调试方法
小结
习题
第3章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硬件平台
3.1 概述
3.2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硬件结构
3.3 嵌入式处理器
3.3.1 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
3.3.2 嵌入式处理器的特点
3.3.3 嵌入式处理器的选择原则
3.3.4 嵌入式处理器的发展历程
3.4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存储器
3.4.1 存储器系统的层次结构
3.4.2 随机存储器
3.4.3 只读存储器
3.5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块
3.5.1 以太网
3.5.2 CAN
3.5.3 LON(LonWorks协议)
3.5.4 无线通信
3.6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I/O设备
3.6.1 输入设备
3.6.2 输出设备
小结
习题
第4章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实时操作系统
4.1 概述
4.2 操作系统
4.2.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4.2.2 进程
4.2.3 操作系统的分类
4.3 嵌入式操作系统
4.3.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4.3.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
4.3.3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构成
4.4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4.4.1 RTOS的概念和功能
4.4.2 RTOS的重要评价指标
4.5 常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4.5.1 嵌入式Linux
4.5.2 Nucleus Plus
4.5.3 μC/OS-Ⅱ
4.5.4 Windows CE
4.5.5 VxWorks
4.6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小结
习题
第5章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网络及协议栈
5.1 概述
5.2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联网
5.2.1 选择协议栈
5.2.2 选择网络技术
5.2.3 选择成熟的实现方案
5.2.4 使用标准的应用协议
5.2.5 流行的网络体系结构
5.3 嵌入式Internet技术
5.3.1 网络体系结构
5.3.2 嵌入式Internet基础
5.3.3 嵌入式Internet的实现方式
小结
习题
第6章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
6.1 概述
6.2 嵌入式通信系统中电磁兼容的标准
6.2.1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6.2.2 电磁兼容标准
6.3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测试
6.3.1 电磁兼容的测试标准
6.3.2 电磁兼容的测试仪器
6.3.3 电磁兼容的测试场地
6.4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电磁干扰控制方法
6.4.1 常见的EMI问题
6.4.2 EMI控制技术
6.4.3 接地
6.4.4 其他方法
6.5 嵌入式通信系统中印制电路板的电磁兼容设计
6.5.1 常用元器件的选择
6.5.2 PCB的走线
6.6 嵌入式通信系统的静电防护
6.6.1 静电的产生和危害
6.6.2 ESD的模型
6.6.3 静电的消除
6.6.4 PCB的静电防护
小结
习题
系统篇
第7章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通信系统
7.1 概述
7.1.1 单片机的概念
7.1.2 单片机的发展史
7.1.3 单片机的分类
7.2 单片机的体系结构
7.2.1 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7.2.2 MCS-51单片机的引脚
7.2.3 MCS-51单片机存储器结构
7.2.4 MCS-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7.3 单片机中断系统
7.4 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
7.5 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
小结
习题
第8章 基于PC/104架构的嵌入式通信系统
8.1 概述
8.2 PC/104标准
8.2.1 模块标准
8.2.2 引脚信号
8.3 PC/104结构体系
8.4 PC/104通信接口
8.4.1 外部连接器
8.4.2 多用接口
8.4.3 串行端口
8.4.4 并行端口
8.4.5 软盘接口
8.4.6 CRT接口
8.4.7 平板显示接口
8.4.8 IDE端口
8.4.9 ETH/USB1端口
8.4.10 USB2端口
8.4.11 AUDIO端口
8.5 PC/104的开发环境与编程
8.5.1 QNX概述
8.5.2 QNX系统命令
8.5.3 QNX应用程序开发
小结
习题
第9章 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通信系统
9.1 概述
9.1.1 ARM微处理器系列
9.1.2 ARM微处理器结构
9.2 ARM的结构体系
9.2.1 ARM体系结构的特点
9.2.2 ARM体系结构的存储器格式
9.2.3 ARM微处理器模式
9.3 ARM的指令系统
9.3.1 ARM微处理器的指令集概述
9.3.2 ARM指令的寻址方式
9.3.3 ARM指令集
9.4 ARM的通信接口
9.4.1 S3C4510B概述
9.4.2 串行通信接口
9.4.3 以太网通信接口
9.5 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网关
9.5.1 硬件平台设计
9.5.2 软件平台设计
小结
习题
第10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II
10.1 概述
10.2 μC/OS-II任务管理
10.3 μC/OS-II内存管理
10.4 μC/OS-II中断和时间管理
10.4.1 μC/OS-II的中断服务子程序
10.4.2 μC/OS-II的时间管理
10.5 μC/OS-II任务之间的通信与同步
10.5.1 事件控制块
10.5.2 消息邮箱
10.5.3 消息队列
10.6 μC/OS-II系统移植
10.6.1 μC/OS-II移植条件
10.6.2 移植过程
10.6.3 移植测试
10.7 μC/OS-II的通信开发
10.7.1 μC/OS-II系统CAN总线开发
10.7.2 μC/OS-II系统以太网开发
小结
习题
第11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
11.1 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概述
11.2 W indow s C E体系结构
11.3 Windows CE进程和线程
11.3.1 Windows CE进程
11.3.2 Windows CE线程
11.3.3 线程调度
11.3.4 线程同步
11.3.5 进程间通信
11.4 Windows CE存储系统
11.4.1 内存管理
11.4.2 文件管理与注册表
11.5 Windows CE的网络通信开发
11.5.1 Windows CE通信简介
11.5.2 WinSock和IRSock
11.5.3 UDP编程
11.5.4 TCP编程
11.5.5 FTP编程
小结
习题
第12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
12.1 概述
12.2 Linux体系结构
12.2.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
12.2.2 Linux体系结构
12.3 Linux系统功能
12.3.1 内存管理
12.3.2 进程管理
12.3.3 文件系统
12.3.4 设备管理
12.4 Linux的驱动开发
12.4.1 Linux的驱动概述
12.4.2 Linux设备驱动程序的基本结构
12.4.3 Linux设备驱动分类
12.4.4 Linux设备的控制方式
12.4.5 Linux设备驱动开发流程
12.5 Linux的网络通信开发
12.5.1 网络协议参考模型
12.5.2 TCP和UDP
12.5.3 TCP通信编程
12.5.4 UDP通信编程
小结
习题
第13章 嵌入式移动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
13.1 概述
13.1.1 初识Android系统
13.1.2 Android核心功能模块
13.2 Android的开发工具
13.2.1 系统需求
13.2.2 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
13.3 Android应用程序
13.3.1 简介
13.3.2 Android资源文件
13.3.3 Android应用程序构成
13.4 Android程序的用户界面开发
13.4.1 界面控件
13.4.2 界面布局
13.5 Android的网络通信开发
13.5.1 Android的网络基础
13.5.2 HTTP通信
13.5.3 Socket通信
13.5.4 Wi-Fi通信
小结
习题
开发篇
第14章 嵌入式工业以太网
14.1 以太网综述
14.1.1 以太网及其特点
14.1.2 以太网络系统
14.1.3 以太网络协议
14.2 工业以太网及其关键技术
14.2.1 工业以太网及其特点
14.2.2 工业以太网关键技术分析
14.3 嵌入式工业以太网应用实例
14.3.1 网口驱动及其直接通信应用
14.3.2 嵌入式TCP/IP协议栈移植及应用
小结
习题
第15章 嵌入式CAN总线网络通信
15.1 CAN总线网络通信综述
15.1.1 CAN总线简介
15.1.2 CAN总线发展概况
15.2 CAN总线通信技术
15.2.1 CAN总线协议
15.2.2 CAN总线报文传输
15.2.3 CAN总线驱动分析
15.3 基于STM 32的CAN通信的软/硬件设计
15.3.1 CAN总线拓扑结构
15.3.2 CAN总线结点的硬件构成
15.3.3 双结点CAN线通信
15.3.4 CAN通信系统软件的设计
15.4 基于CAN总线网络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15.4.1 CAN总线监控方案
15.4.2 CAN总线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15.4.3 CAN总线监控软件设计
小结
习题
第16章 嵌入式Bluetooth无线网络通信
16.1 Bluetooth传输协议
16.1.1 蓝牙无线层
16.1.2 蓝牙基带层
16.1.3 主机控制器接口
16.2 嵌入式Bluetooth点对点通信系统
16.2.1 Bluetooth模块和开发工具包
16.2.2 点对点无线通信系统的组建
16.2.3 嵌入式Bluetooth通信系统软件设计
16.3 嵌入式Bluetooth信息共享系统
16.3.1 系统硬件框架设计
16.3.2 系统软件框架设计
16.3.3 Bluetooth语音短消息功能设计实现
小结
习题
第17章 Linux的ZigBee网关设计
17.1 ZigBee标准介绍
17.1.1 ZigBee技术的概念和发展
17.1.2 ZigBee技术的特点
17.1.3 ZigBee网络结构
17.1.4 ZigBee协议栈
17.2 ZigBee网关硬件结构
17.2.1 网络的整体框图
17.2.2 网关的硬件框架
17.2.3 ZigBee通信模块
17.2.4 ARM核心板
17.2.5 网络模块
17.2.6 电源模块
17.3 ZigBee网关软件结构
17.3.1 Z-Stack协议栈
17.3.2 无线传感器网络
17.3.3 Linux开发平台的搭建
17.3.4 嵌入式Web服务器搭建
17.4 ZigBee网关数据收发与应用处理
17.4.1 嵌入式数据库在网关中的应用
17.4.2 网页动态显示传感器数据
小结
习题
第18章 Windows CE网络服务器开发
18.1 Windows CE网络服务器通信架构
18.2 系统硬件结构及平台搭建
18.2.1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系统结构
18.2.2 系统硬件结
18.2.3 Web服务器的软件总体设计
18.3 Windows CE操作系统移植与软件平台开发
18.3.1 概述
18.3.2 Microsoft Platform Builder平台开发
18.3.3 OAL层开发
18.3.4 S3C2410平台驱动开发
18.4 嵌入式Web服务器软件实现
18.4.1 Web服务端应用软件实现
18.4.2 客户端ActiveX控件的实现
小结
习题
第19章 Android系统LBS定位应用开发
19.1 概述
19.2 手机定位技术
19.2.1 卫星定位技术
19.2.2 蜂窝网定位技术
19.3 开发环境及关键技术
19.3.1 Android平台概述
19.3.2 位置服务
19.3.3 百度地图Android SDK
19.4 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
19.4.1 需求分析
19.4.2 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
19.5 系统功能实现
19.5.1 地图浏览功能的实现
19.5.2 地图模式选择功能的实现
19.5.3 用户定位功能的实现
19.5.4 地点搜索功能的实现
19.5.5 周边查询功能的实现
19.5.6 路径服务功能的实现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19-10-12 16: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