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友朋往来书札辑考在线阅读
会员

黄易友朋往来书札辑考

薛龙春撰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史料典籍41.1万字

更新时间:2022-04-12 15:51:36 最新章节:人名索引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黄易是清代金石学与艺术史中的一位关键人物。在大多数时间里,他任职于济宁运河厅,并担任河道总督的幕僚。1786年八月在经过山东嘉祥时,他发现了著名的武氏祠,并就地复建,这是乾嘉金石学标志性的事件。黄易所收藏的金石拓本,数量富甲一时,他为学术界贡献了大量精拓本与旧拓本,《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可以视为一个缩影。而作为“西泠四家”之一,他的隶书、篆刻与绘画在当时也负有盛名,友人常以不获他的字画与印章为憾事。本书从公立博物馆与图书馆的收藏、清代金石著作、各种出版物、海内外拍卖图录及私人收藏中辑得黄易友朋往来书札660余封。与黄易通信的人,既有乾嘉时期的学术菁英如王昶、钱大昕、翁方纲、钱坫、严长明、孙星衍、洪亮吉、武亿、桂馥、阮元、瞿中溶,文艺菁英如袁枚、姚鼐、陶樑、梁同书、罗聘、董洵、邓石如、伊秉绶、奚冈、钱泳,也有散布于全国的地方官员、幕僚与布衣学者。通过考证信札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那些已经消逝的历史场景与人物心态变得清晰而生动,大量信札之间内容的勾连也使得零碎的资料更加具有组织性。这些对于我们理解乾嘉时期的社会环境,金石学共同体的运作方式,金石学术的推进方式,以及艺术应酬活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品牌:三联书店
上架时间:2021-07-01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上,有三次被日本人叫做“玉碎战”的,也就是日军被全部消灭的战役,即腾冲战役、松山战役和密支那战役,而这三次战役,全部发生在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中。1943年底,中国驻印军从印度雷多出发,开始了打通中印公路的缅北之战。旅日学者萨苏,首次利用大量日本史料,与中国、美国史料相对照,在《突破缅北的鹰》一书中全景展现了这一场历时400多天、跨越1600多公里的归国之战的全过程,清晰再现
    萨苏历史2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随着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在过去几十年留存下来的中国墙壁上的老标语将会逐渐消逝,本书作者历时三年,跑遍10余个省市,拍摄了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近60年里各个时期的标语300多条,讲述了标语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细节等。将历史通过生动的图像展现出来,让曾经生活在那些年代的人们缅怀过去,让没有经历过那些年代的人们领略我们特有的历史,是我们的使命。
    陶永灿史料典籍12.9万字
  • 会员
    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部分译自Eighty-FiveYearsoftheShanghaiVolunteerCorps(《万国商团85周年》),记述了万国商团自1853年至1938年的长期嬗变,文献价值颇高,欲了解万国商团者大多会从此书入手。
    徐涛编译史料典籍28万字
  • 会员
    日本战俘政策的突出特点是其残暴性。本书在展示其残暴性的基础上,分五章剖析了大约20万名战俘劳工在军事工程中和煤铁企业里遭受的奴役。日本侵略者对战俘劳工主要实行“军律压伏”,战俘劳工主要以逃跑、暴动等方式展开一条特殊的抗日战线。本书作者在长期的研究中,搜集和保存了关东军宪兵队以及满铁的一批档案文书和大量战俘劳工的口述资料。这些既是作者研究的依据,也作为附录展示在本书之后,供读者参考。
    解学诗 李秉刚史料典籍39.9万字
  • 会员
    《大同书》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的名著。在书中康有为提倡“破九界”的人道主义原则,批判现实世界;设计“升平世”的范式,规划社会改造方案;进而展望“大同”境界,设计理想社会。汤志钧先生的《导读》,分析了康氏大同思想从孕育、发展到定型的历程,梳理了《大同书》从初创、增改到成书出版的经过。
    康有为 汤志钧导读史料典籍18.9万字
  • 会员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从此,中国被西方列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体系,由封建社会一步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作为欧洲大国,法国是与晚清中国发生关系的西方列强之一。本书充分发掘多语种文献,尤其法文档案,真实再现了法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瓜分势力范围、上海法租界扩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时期上海驻军与撤军问题上扮演的角色和作用,考察了法国对清
    葛夫平史料典籍23.4万字
  • 会员
    周汝昌先生(1918—2012)早岁两度就读于燕京大学,后执教于成都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一九五四年返回北京,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职。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新世纪之初,周先生不仅撰写了包括《红楼梦新证》、《诗词赏会》等在内的大量学术论著与随笔、诗词,参与文学古籍的整理和编辑工作,还妥善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文献资料,这就是数量极为丰富的师友翰札与书画墨迹。这批文献资料藴含着丰富的文
    周伦玲史料典籍1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