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国家图书馆藏黄小松友朋书札(全三册)
更新时间:2023-05-17 16:24:57 最新章节:書札撰者姓名索引
书籍简介
黄易(清乾隆九年—嘉庆七年),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学家,在书法、绘画、篆刻、碑拓、考古、金石文字等领域建树颇多,与钱大昕、王昶、翁方纲、孙星衍并称清代“金石五家”,与丁敬、蒋仁、奚冈等并称“西泠八家”。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嘉庆、道光、光绪三种刻本)、《小蓬莱阁金石目》(稿本)、《秋盦词草》、《小蓬莱阁诗》、《秋盦剩稿》(清末丛书本)等传世。金石学是清代学术的显学,同时也是清中期以后的学术根基之一,众多学者投身与此,名家辈出。而在当时,众多金石学者之间的交往是一件重要且复杂的学术文化活动,涉及面广、人员关系复杂、交往内容丰富,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所谓的“金石文化圈”。而在乾嘉时期,黄易正是这个文化圈的核心和代表人物。钱大昕在所作《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序》中就说:“海内研精金石文字与予先后定交者盏廿余家,而嗜之笃而鉴之精则首推钱唐黄君秋庵”,而翁方纲在《黄秋庵传》中也说:“四方嗜古之士所得奇文石刻,无不就正于君,以是所蓄金石甲于一时”。可见黄易在当时金石学文化圈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本书以国家图书馆藏清稿本《黄小松友朋书札》为底本。该书13册,稿本,毛装,收录了赵魏、武亿、余集等150余位友人致黄易的信札,共计310余通。信札内容以问学、访碑、治印等学术交流为主,间有日常问候之札,内容丰富,书法洒脱,笺纸亮丽,对于研究清代金石学、金石学家文化圈以及书法篆刻艺术等,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便于学者使用,本书在彩色影印底本的同时,还附有每一通尺牍的释文,加全式标点,并将制作尺牍所涉人名索引。尺牍释文拟邀请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在读博士生潘妍艳整理。详细情况,请参见选题方案附件。
上架时间:2022-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国家图书馆编 王玥琳整理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是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多年典藏精品图录,分为三部分:古籍典藏篇对32部善本古籍作了介绍;青铜文物篇介绍了贵州社科院馆藏的4类青铜文物;名家画作篇展示了10幅画作。书中所选的古籍,不分部类,以精善本为首选,除记录书名、作者、注释者、刻印者及卷数等基本信息外,还录载作者、注者、刻者的传记,介绍该书主要内容;有几种详记版式行款,也记述版本刻行等信息。每书之后,附有4至6帧书页照片,令读者有管窥的快感。古籍2.9万字
- 会员清代王琦輯注的《李太白全集》是李白研究最重要的底本之一。當前研究多從文學文獻的角度解讀其版本價值和王琦的文學思想,從訓詁學和注釋學角度研究王琦注釋的成果相對較少。本書立意於此,以語言層面的基礎性注釋和文學性注釋為基本架構,從訓詁學和注釋學角度對王琦的注釋條分縷析,探討了王琦針對不同内容進行注釋的方法和特點,肯定了王琦溯源出處和採用徵引式注釋李白詩文的價值,客觀評價了王琦注本的成就和不足。古籍23.8万字
- 会员汉代学者在大量分析汉字“音、形、义”的基础上创立了六书理论,由于当时所见古文字资料的局限和六书理论的不完善,自许慎《说文》之后,不断有人对六书理论提出批评、修正和补充,明代学者赵撝谦潜心六书研究,完成力作《六书本义》。本书在综合考察赵撝谦《六书本义》的基础上,对比古今学者关于六书理论的观点,就六书理论及《六书本义》涉及的俗字、异体字、古今字、同族字等文字学现象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六古籍27.4万字
- 会员本书对臧庸及其《拜经堂文集》的整理和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研究篇、点校篇、资料篇。研究篇即《臧庸及其〈拜经堂文集〉述论》,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存《拜经堂文集》的版本和内容进行评介,一是依据臧庸之《拜经堂文集》和《拜经日记》、相关史籍和清人诗文集的记述,以及近现代学者的相关研究。点校篇即对《拜经堂文集》进行文本识读、分段、标点和必要的校勘。或有少助。资料篇。研究历史必须以可靠的史料为基础,古籍29.3万字
- 会员这是一本有关《周髀算经》解读的作品。本书包括对《周髀算经》的长篇论述、《周髀算经》全文白话译文、《周髀算经》全文原文及详细注释、相关附录、参考文献及综合索引,意在为现代读者提供一种全面的《周髀算经》第一手史料。新论重新考察了《周髀算经》的宇宙模型,原文注释则讨论了几乎所有的技术性细节及有争议的问题,白话译文融会了汉代赵爽、北周甄鸾、唐代李淳风等各家注释的精华。同时,本书还特别分析了《周髀算经》中所古籍7.6万字
- 会员《關中石刻文字新編》是清代學者毛鳳枝所輯的一部金石學著作,全書收錄了關中地區漢魏以迄隋唐的石刻資料一百六十多種,是研究關中石刻文獻的必備書之一。本書首先對毛書進行了點校整理,在此基礎上又廣泛收集了毛氏所輯石刻資料的相關研究成果,以匯考為目逐一編次。其次,全書還包括了整理者對具體石刻資料所做的討論,以按語的形式附于最末。本書集文字點校、資料匯編和研究于一體,對中古時期石刻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古籍37.9万字
- 会员南北朝时期地记、郡书渐趋丰富,并呈现山水化、文学化的趋势。《水经注》的文学成就得力于其对这些地理文学文献的借鉴和吸收。除明确征引外,其还大量暗引、抄变这些文献。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文献皆已亡佚。本书对《水经注》所引主要地理文学文献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考证,为学人今后的研究提供资料方面的便利,同时亦欲彰明这些地理文学文献对于《水经注》的成书的重要意义。《水经注》沿着汉魏晋宋地记、郡书的山水化、文学化之路,古籍30万字
- 会员《文馆词林》是唐高宗中书令许敬宗等编的一部诗文总集,原一千卷,分类纂辑自先秦到唐代各体诗文。原书北宋时已散佚,流传在日本的残本有数十卷,许多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冯惟讷《古诗纪》所未载者。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收三十卷,汇集了全部残卷,是目前为止最为齐全的一个本子。笔者整理研究《文馆词林》多年,在《文献》杂志、《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等刊物上古籍63.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