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重构:后世俗美国小说研究(北大欧美文学研究丛书)在线阅读
会员

心灵的重构:后世俗美国小说研究(北大欧美文学研究丛书)

刘建华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29.3万字

更新时间:2025-03-25 13:57:43 最新章节:第16章 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通过细读沃克、盖恩斯、米尔豪泽、多克托罗、萨尔兹曼、鲁宾逊、厄普代克、戈德斯坦等当代美国优秀作家的有关作品,试图描述后世俗美国小说在堕落的现实中重构心灵的艺术探索,重新思考何为后世俗等后世俗小说研究这一新兴领域里的基本问题。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4-08-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建华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南北朝文学史是文学研究整体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本书上起刘宋,下迄隋代,共分为27章,对南北朝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各体文学演变进行了细致描绘和深入分析。本书两位作者曹道衡、沈玉成先生,均是这个领域的著名专家,著述丰厚,蜚声海内外。本书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阐述南北朝各体文学的基本面貌,材料比较丰富翔实,叙述比较准确充分,力图科学地、全面地评价作家、作品,从而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和发
    曹道衡 沈玉成编著文学35.7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录了作者发表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俄罗斯文艺》《中国俄语教学》《俄罗斯研究》《国外社会科学》《BёшенскийBестник》等刊物的论文。其研究对象,有18世纪到21世纪俄罗斯文学重镇(从罗蒙诺索夫、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到20世纪红色文学、肖洛霍夫、索尔仁尼琴,以及作为文学形象和文化文本生产者的普京),中俄文学、文化交往。以对话性来关照文学是作者力图坚持的基
    刘亚丁文学24.1万字
  • 会员
    本书由《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研究生课程整理而来。面对课时少,容量大的特点,尝试以法国新史学大师费尔南·布罗代尔的“大历史观”和英美新批评派的类型模式和白天、黑夜交替模式的文学史叙述方法,来建构一种文学史论。本书秉持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以百年的文学史为观照面,以代表作家为观察点,以不同类型为观察视角,“挂一漏万”地尽可能凸显对文学史作出突出贡献的作家作品。即使是提到的作家,也不作全面的论述,而把侧重
    罗关德文学23.1万字
  • 一句话概括金庸武侠小说的伟大:他创作了影响无数人的作品,在武侠世界和江湖社会中想象了另一个中国。无论是关键内容还是主要特点,本书从以下三个方面揭示了原来如此深藏不露的金庸,提供了出人意料又理所当然的解读方式,给予了读者会心得意的小说阅读体验:武侠小说作者——金庸跌宕的人生阅历、强烈的个性特点和自觉的写作追求;小说创作背景——金庸从事武侠小说写作时特殊的个人境遇和复杂的时代状况;武侠小说文本——金庸
    杨照文学35.7万字
  • 会员
    本书丰要目标是在汉魏六朝诗歌音乐传播与文本传播并行、交叉与相互转化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诗乐共生和诗乐分离的过程,以及诗歌多种传播方式与诗歌文学嬗变的内在联系:第一、第二章,系统梳理汉魏六朝配乐歌唱、徒歌、吟诵等几种主要的诗歌口头传播方式及其历史,厘清该时期石刻,题壁、传抄、结集等几种主要的诗歌文本传播方式的早期形态及传播特点;第三章讨论汉魂诗歌创作机制与诗歌音乐、文本交叉传播形态;第四、第五章,对“
    吴大顺文学21.7万字
  • 会员
    全书分为上、下编,全面梳理了百年来海内外佛教文学研究和道教文学研究的历史进程和研究界面,融宏观把握与专题综述于一炉。附录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2卷25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的三篇导论,是在学术史回顾和专题研究基础上的理论建构,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
    吴光正文学34.7万字
  • 会员
    周立波是一位创作丰沃、影响深远的作家,中国的文学批评却在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内未对其给出应有的历史评价。在激情蓬勃的年代,周立波的作品因为“不够理想”和“不够纯粹”而受到打压,而在“新时期”,其作品义因“告别革命”的时代风潮而备受冷遇。周立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塑造成了一个犹豫徘佪的踟蹰者或是激情涌动的盲从者,他长时间被批评界所低估和片而阐释。本书对周立波的文学创作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将他的作品和“五四
    张维阳文学15.3万字
  • 会员
    《浙东山区世界的审美表现——魏金枝小说创作研究》是一部富于学术价值的专著。全书框架体系科学,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在论述中,立论公允,观点新颖,论证充分,鞭辟入里。全书操作非常规范,引证交代非常清楚,显示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刘家思 刘桂萍文学24.9万字
  • 会员
    本书结合英国著名小说家、哲学家艾丽丝·默多克的哲学著作、文学评论以及文学作品,分析了她的哲学思想和文学实践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尝试厘清在其思想中文学与哲学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的脉络,析出其文学、哲学思想的基本要素和内在逻辑,从出发点、核心概念、创作论和阐释论四个方面勾勒默多克的创作思想体系,并通过对其小说创作中道德性的文学诠释,阐述了默多克的哲学思想在文学实践中的演绎和呈现。本书拓展了
    徐明莺文学16.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