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历史想象在线阅读
会员

唐诗的历史想象

张彦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9.5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2 17:30:32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历史想象即诗人对历史的诗意想象。唐代诗人成功运用历史想象的技巧,将历史因素转化为诗意要素,形成了唐代历史诗歌的繁荣。本书从接受想象与创作想象两个层面,勾勒出唐代历史诗歌的艺术特征,探讨作为历史知识接受主体的唐代诗人,想象历史情境,理解历史意义,形成理解并解释的历史意识的过程;探讨作为诗歌创作主体的唐代诗人,把接受并理解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意识融注于心,将历史材料酝酿加工,创造出诗歌历史意象的过程。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追溯了传统人文主义批评“新古典主义—新人文主义—新批评”这条脉络,以“后哲学文化”为背景,分析了理查德·罗蒂的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中的后人文主义思想特色。后人文主义贯穿着一种实用主义、有限论和弱哲学思想,在文学阐释观、经典观、批评观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对传统人文主义既有继承又有超越。与杰姆逊、布鲁姆、德里达等人相比,罗蒂的文化审美旨趣介于古典人文主义、新浪漫主义与读者反应批评之间,他是一位不够“左”
    刘剑文学25.2万字
  • 会员
    本书系统梳理了先秦至唐代文学作品中游侠形象的变迁,探索侠客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当时社会风气、士人心态的影响。司马迁首为游侠立传,构建了侠的经典形象。从曹植开始,侠的形象又与爱国结合,侠少年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举,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热血男儿。唐代咏侠诗与传奇小说中的侠客形象,亦是唐代包容开明、积极昂扬的时代风气之代表。侠文学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因而具备蓬
    辛晓娟文学17.3万字
  • 会员
    本著选取了史铁生、张承志、顾城、海子、骆一禾和戈麦这六位在中国当代文学场域表现比较突出的自我抒情型作家,对他们各自的文本世界的思想和精神蕴涵进行了深度观照和阐释。本研究不但对他们的思想轨迹和精神诉求进行了考量,而且对他们的思想和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进行了勘察,由此图绘出他们各自的心灵光谱。
    胡书庆文学19.3万字
  • 会员
    中国古代文体学已趋繁荣,但是关于中国古代文体的发展演变情况的研究尚较薄弱。文体发展演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研究角度也有多种。概要说,不外乎内因论和外因论二途。本书属于前者。其主要内容有:(1)吸收学界文体内涵论研究成果,界定“文体”内涵。(2)分析文体发展演变论研究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中国古代文体之相关研究比较薄弱的原因,以图纠补。(3)提出并论证单纯文体、复合文体与大成文体等概念,尤其探讨了大成
    王章才文学32.3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所提出的“地方性知识”和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为方法,进入马华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星洲日报》文艺副刊(1988-2009年)空间,从传媒与文学的关系角度探讨二十年间马华文学思潮在主体性建构焦虑中由“马华文学”向“文学马华”的审美嬗变。在这种审美形态的转换中,文艺副刊始终作为马华文学权力场域隐形的结构性力量介入和干预其中。而由于“小文学”的马华文学主要栖身在以文化为中介
    易淑琼文学27.8万字
  • 会员
    本书将中国城镇化以来(以1978年的农村改革为开端)有关农民形象的文学叙述及相关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探究1980年代以来的文学如何对农民形象展开想象,讨论其背后的复杂原因。本书一方面对当代文学作品中围绕农民而展开的人物设计、故事情节、叙事结构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与生成文本相关的历史语境、思想文化、意义结构等同样是本书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六类农民形象及其相关叙述的分析,本书试图梳理出一条完整的叙事逻辑,
    戴哲文学27.3万字
  • 会员
    清代诗社研究是清诗研究的重要分支,由此可观照清诗发展演变的总体脉络,也可探寻相关诗人群体、地方文学的状貌。本书以社诗总集为线索和文本依据,考察其规模、形态与体例,以展示清代诗人结社方式的多样性。透过结社主体、地域分布、诗歌创作等不同视角,本书试图还原清代诗学观念及审美的建构过程,分析群体性趋同化创作在清人实现社交需求和情感互动等方面所发挥的功能,并结合当时的政治文化环境呈现清代诗人群体的艺术修养和
    胡媚媚文学34.9万字
  • 会员
    本书立足百余年来日中两国学术兴替流变的基本事实,在日中文化比较视阈下,系统考察了日本宋诗研究的历史进程与基本内容,以宋代重要诗人与日本主要宋诗研究者为考察点和绾接线索,全面展现了日本学者宋诗研究的重要成就、学术创见、独特的学术思路与取向及其局限与不足。本书提出,日本学者从“他者”的角度,对研究对象持有新鲜立异的见解,在多视点上为深化与拓展宋诗研究的深广度做出了贡献,在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有
    邱美琼 胡建次文学32.1万字
  • 会员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是十九世纪匈牙利著名革命爱国诗人,享誉世界诗坛。本书以全新视角展示诗人短暂的革命人生和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全书由三部分组成,通过理论分析、阐述和点评,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再现了一位革命爱国主义诗人真实、高大的形象。在思想意义上,裴多菲及其诗歌创作集中体现出高度的民族民主革命精神:在艺术创作上,裴多菲以豪放、清新、明快、细腻的诗风著称,极富艺术感染力,对后
    冯植生文学13.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