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融风险的种类

对于金融风险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关注点。按照风险来源的不同,金融风险主要分为六种,即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这些市场因素对金融参与者造成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通过对其竞争者、供应商或者消费者所造成的间接影响。

市场风险分为四类,如下图所示。

1.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中将利率风险定义为:利率变化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使其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从而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2.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不利变动而导致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汇率风险一般因为银行从事以下活动而产生:一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外汇交易服务或进行自营外汇交易活动(外汇交易不仅包括外汇即期交易,还包括外汇远期、期货、互换和期权等金融和约的买卖);二是商业银行从事的银行账户中的外币业务活动(如外币存款、贷款、债券投资、跨境投资等)。

3.股票价格风险

股票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持有的股票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

4.商品价格风险

商品价格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各类商品的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这里的商品包括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某些实物产品,如农产品、矿产品和贵金属等。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资产,增加核销呆账的准备金,并在适当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

信用风险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原因造成。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可能损失的风险。当金融参与者无法通过变现资产,或者无法减轻资产作为现金等价物来偿付债务时,流动性风险就会发生。

流动性的极度不足会导致银行破产,因此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致命性的风险。但这种极端情况往往是其他风险导致的结果。例如,某大客户的违约给银行造成的重大损失可能会引发流动性问题和人们对该银行前途的疑虑,这足以触发大规模的资金抽离,或导致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为预防该银行可能出现违约而对其信用额度实行封冻。两种情况均可引发银行严重的流动性危机,甚至破产。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金融参与者潜在损失的可能性。目前对操作风险的研究与管理正日益受到重视:从定性方面看,各类机构需要通过努力完善内部控制,以减少操作风险的可能性;从定量方面看,机构还要把一些其他学科的成熟理论(如运筹学方法)引入到操作风险的管理当中。

(五)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指金融企业因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经营管理水平差、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恶化,以及错误的舆论导向和市场谣言等其他事故而使金融企业在声誉上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声誉风险对金融企业各项业务的损害极大,因为金融企业的业务性质要求其能够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

(六)法律风险

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应当遵守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法规。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违反法律要求导致金融机构不能履行合同,从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进而可能给金融机构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为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