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构建智能化数字经济世界
- 刘权主编
- 2520字
- 2020-06-24 18:10:03
第1章 人类社会的数字化革命
1.1 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迁徙
人类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原始社会钻木取火,农业社会男耕女织,工业社会机器化大生产,每一次技术发展带动的社会变革都是深刻的。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正在从物理世界向数字世界迁徙。
1.1.1 信息化构建数字化的生活方式
我国在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应用的生活方式——数字化生活开始出现。信息化构建的数字化生活方式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了更好的体验,也为人们在医疗、教育、交通、购物等方面带来了便利。
在医疗方面,人们可利用穿戴传感器,感知记录自身的实时心跳、体温、汗液等各种生理指标,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疾病,并可根据个人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用药剂量,实现对疾病的精准个性化治疗。
在教育方面,通过采集和分析小孩的语言、行为等数据,可及时精准地感知到小孩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智力发育水平,从而为每个小孩设计个性化的教材,因材施教,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在交通方面,无人驾驶技术实时获取车流、人流信息,并运用数据建模规划线路,使行驶线路更加科学合理,利于缓解交通拥堵;网约车将更加普遍,通过网约出租汽车便于构建多样化的交通服务体系。
在购物方面,网上购物、订餐将更加普遍,用户通过网络检索商品信息、发出购物请求,由卖家以邮寄或快递方式送货上门,从而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地实现购物。
总之,信息化构建的数字化生活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生活方式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1.1.2 电子商务构建数字化的商业
“电子商务”这个概念是IBM公司于1997年提出的,即利用网络实现所有商务活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电子商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涉及的范围广泛,涵盖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消费者对消费者、企业对政府等多种模式,其中以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模式为主。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数字化商业模式逐渐兴起。
一方面,数字化的商业模式可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广告、洽谈、订购、支付、服务、管理等一系列商业活动。电子商务可实现广告宣传功能,企业通过网站发布商业信息,促进客户对产品的了解,也可建立网站实现客户对企业的Web服务器的访问浏览,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电子商务可实现咨询洽谈功能,即借助非实时的电子邮件洽谈交易事务,也可通过微信、QQ、淘宝旺旺等即时聊天工具实时了解市场和产品信息;电子商务可实现网上订购功能,即借助邮件交互传送实现网上的订购,也可在天猫、京东等各大商业平台通过平台系统实现订购,还有借助社交软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商实现订购;电子商务可实现支付功能,包括各大银行提供网上银行、快捷支付等支付手段,淘宝提供支付宝的支付方式,还有信用卡、支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信贷支付方式;电子商务可实现服务传递功能,将已付款的客户订购的货物送到;电子商务可实现交易管理功能,电子商务交易涉及企业内部人、财、物多个方面的协调和管理,还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等各方面的管理。
另一方面,当今行业格局由横向的数字平台、虚拟网络和大数据主导,Facebook、领英、优步和空中食宿等新企业的崛起,也促进了新思维的发展。在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为特点的虚拟和非物质形态的竞争中,每家企业都有机会适时转型为运用无形资源、虚拟网络和技术平台的数字化企业。以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客户影响为基础的数字化商业模式逐步形成。
1.1.3 社交网络构建数字化的人际关系
实质上,社交网络是以虚拟化、数字化的方式联结不同网络终端的人脑思维,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人与人之间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在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网络化,它具有多种特点。
(1)社交网络具有虚拟特性,即通过虚拟技术将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特征,如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社会关系等大量信息虚拟化。
(2)社交网络具有多元特性,来自全球的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在网络空间汇聚。
(3)社交网络具有自由特性,信息在全球网络空间自由交流与共享,不再受物理时空的限制。
社交网络不仅提供了广泛的人际交流机会,还提供了一种新的拓宽社会关系的交互空间,有助于人们建立数字化的新型社会关系。在多元价值观念的激荡下,网友们通过学习、交往和借鉴,达到沟通、理解或共识的目的。
目前有多种类型的社交网站,根据社交话题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交友型社交网站,如人人网、QQ空间及微博等。
(2)消费型社交网站,如大众点评网,以餐饮、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为主要话题。
(3)文化型社交网站,涉及图书、音乐、影视等各方面的文化,如豆瓣网的书评、乐评等。
(4)综合型社交网站,话题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具有较强的公共性。例如,天涯社区就是以交友、交流为主的综合型社交网站。
1.1.4 虚拟现实构建数字化的体验空间
虚拟现实技术是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这些技术包括仿真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虚拟现实包括模拟环境、模拟感知、模拟自然技能及传感设备等方面。
其中,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动态三维立体图像;模拟感知是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嗅觉、味觉等多种感知;模拟自然技能是通过计算机处理的用户输入信息,模仿人类肢体动作,如点头、微笑、握手、走路等;传感设备是指三维交互设备。
虚拟现实应用广泛,并逐步构建起了数字化的体验空间,如医疗体验空间、建筑体验空间、交通体验空间等。
(1)医疗体验空间。例如,虚拟现实应用于医学手术,可建立虚拟的人体模型,清楚地展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结构,为医生提供在显示器上模拟手术的机会,以提高其手术熟练度。
(2)建筑体验空间。例如,虚拟现实既可以应用于房产开发展示,促进消费者对购买期房的了解,还可应用于室内设计,实现构思向可视化虚拟物体和环境转变。
(3)交通体验空间。例如,虚拟现实应用于轨道交通,运用虚拟设计、虚拟装配、虚拟运行等,促进相关从业人员熟悉并掌握各种操作流程。
(4)地理体验空间。例如,虚拟现实应用于电子地图,可展示城市、企业、旅游景点等区域综合面貌的现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