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疑难辨的野人传说
印度、尼泊尔把野人称做“雪人”。早在公元前326年就有了关于“雪人”的传说。100多年前,俄国某些人声称,他们看到过一种动物,这种动物能直立行走,浑身披着白毛,行为举止与人类有点相似,这便是人们传说中的“雪人”。1920年,“雪人”存在的确凿证据被苏联官方首次公布。
1986年,意大利著名登山家梅斯纳在攀登喜马拉雅山的过程中,与“雪人”不期而遇。“雪人”身高2米多,头发浓密,腿稍短,胳膊长而有力。在月光下,梅斯纳还发现,“雪人”长了一双小而亮的眼睛,白色的牙齿与黑黑的皮肤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反差。随后12年的时间里,梅斯纳专心追踪、研究“雪人”,但最终他所得出的结果令人惋惜。他认为:所谓的“雪人”只不过是喜马拉雅山的棕熊而已。
英国动物学家克罗宁却认为在世界上“雪人”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它的祖先是巨猿。巨猿于700万年前出现,200万~100万年前在喜马拉雅山地区达到空前繁荣,后来逐渐进化成现在的“雪人”。1992年,法国科学考察团考察了中亚哈萨克斯坦境内高加索深山的巨型野人。他们将红外线录像机、摩托车驱动滑翔机、微型直升机、麻醉枪等先进设备作为随身配备。他们发现,这种被称做“阿尔玛”的巨型野人,会直立行走,身高2米多,浑身长满红色长毛,当头部转动时,整个身躯也随之转动,其面型属于巨猿和尼安德特人之间的过渡形态。“阿尔玛”一般栖息于3000~4000米的山上,喜欢在夜间出来活动。
建国后,我国也曾对野人进行过3次考察。1962年,考察队在半年的时间内,考察了云南西双版纳密林中的野人,并获得了一些珍贵的动物标本。第3次是对神农架山区的考察,这是中国首次有计划、有组织、较大规模地对野人进行的科学考察活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神农架野人的一系列追踪。截止到目前,已有关于野人的114个目击记录,约360多人看到138个野人的活动情况或几个被打死的野人。目击者有工程师、医生、教师、农民、林业工人,还有生物学家王泽林、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陈连生等。
目前,学术界在野人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方是反对者,他们认为至今还没有活捉到行踪不定、行动迅速的野人,它们很难跟踪。那些找到的脚印、骨头、毛皮和头发,根本就不能将野人身体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况且考察手段基本上是从生态环境入手来寻找奇异动物的踪迹,所以,这些“野人”到底是直立古猿的后代,还是巨猿的后代现在很难断定,或者是猩猩、熊等动物的后代也未可知。
赞成者却表示:这些能够直立行走,头部能灵活地转动,身上长满长毛,头发披在肩上的野人,脸型与现代人相似,小眼、宽嘴、白牙、没有犬齿,脚印有40厘米长。神农架野人行动迅速敏捷,足以证明它们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况且通过多种高科技手段测定和分析,其毛发宽度、皮质细胞等都不同于已知动物,应属于高级灵长目动物。因此,这些科学家认为野人很可能是古代巨猿的后代。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野人就将填补从人猿到人类的进化链条上缺少的那一环节,这在动物学和人类学上都是一个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