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演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1]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的现代化做出过杰出贡献。深化改革,加快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东北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振兴发展的任务愈加艰巨,更需要凝心聚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历史是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的一份宝贵遗产,在这份记录中国现代经济体系建构、成长的遗产中,蕴含着深厚的劳模文化,它凝聚着支撑共和国发展壮大的奉献精神、创造精神以及建设东北的精神追求,造就出一支拥有“劳模精神”的产业工人大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走向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劳模精神正转化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凤凰涅槃、再创辉煌的核心力量。

时代呼唤使命,使命呼唤担当。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东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历史使命更加艰巨,担当的民族责任更加重大。劳模文化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本质进行历史追溯与理论阐释,对彰显劳模文化的时代特色、发挥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汇聚磅礴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时代价值。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的摇篮,在历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东北地区工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作中国现当代工业发展历史的缩影,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与振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于国家建设发展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与国家发展命运同向同行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其发展历程也具有时代发展的深深烙印。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脉络,东北老工业基地从萌芽、建设、发展直到今天,经历了多个阶段,伴随着历史前进与时代变革,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特别是在工业生产的前沿,涌现出了具有地域特色和强烈代表性的劳动模范与劳模文化,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注入了人文力量。作为东北地区人文精神的代表,劳模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演变同向同行。欲探求劳模文化的深层次意义与当代价值,首先要探讨其历史渊源。劳模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表现,因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历史的分析成为课题首先需要探究的问题。国家命运也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命运和劳模文化形成了紧密相连的线性联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恢复时期、建设探索时期、动荡曲折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东北地区的发展水平与综合实力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大致经历了形成与发展、曲折前行、改革转型、振兴创新几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