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浩瀚无垠的中国医学史上,流派闪耀,灿若星辰。可以说,一部中医史,就是一部流派发展史,它们的传承轨迹,画就一道独特而瑰丽的风景线。

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中医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明显区别,在于它的实践性,尤其是流派的传承常常是以临床实践经验为主的一种教育模式。对古人而言,流派的传承以医学研究、收徒讲学、著书立说为传世之道,陈木扇女科作为一个流派,从本质上追根溯源,也是“苍生济世”的典范。

陈氏中医世家始祖陈仕良,仕良为后唐汴梁(今河南开封)人,以医著称于时,官至药局奉御,著有《食性本草》。乾宁乙卯年(895),奉昭修撰《圣惠方》,今佚。陈仕良数传而至陈沂。

名医陈沂,为木扇陈氏之祖,字素庵,生于汴梁,长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炎丁未年(1127)高宗南渡后,因治宋高宗妃吴氏之危疾有奇效,得赐御前罗扇,仕至翰林院,敕授翰林院金紫良医,督学内外医僚。子孙世传其术,皆以木扇表其门,上书“宋赐宫扇,陈氏女科,君惠不忘,刻木为记”16字,被世人冠以“陈木扇”或“木扇陈”之称。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中,陈木扇女科一直为家学薪传,从无间断。陈沂的后代,南宋有陈静复、陈清隐;元以后,有陈玉峰、陈仪芳、陈明扬、陈南轩、陈东平、陈恒崖等。陈玉峰曾官至宣抚使,钦差大臣,后不仕元朝而继承祖业。陈恒崖之子陈林和陈椿,陈林号杏庵,于天顺庚辰年(1460年)钦取供职太医院,其孙陈谟任顺天府(今北京)医学大使,陈谟之子陈鼎、陈鼐均为太医院医士。

陈沂“九传而至荩斋翁”。陈谏,号荩斋,精通医术,能治人所不能治之疾,有《荩斋医要》传世。第20世裔孙陈善南,字嘉言,以陈木扇女科享盛名,续补陈氏女科秘要,善南之子宜南继承祖业。宜南传子维枚,字叔衔,誉称“八百年世医”,以妇科著称,在杭嘉湖一带,与当时葛赞初、姚梦兰、大麻金子久等齐名。

第23世裔孙陈韶舞先生尽得叔衔公精传,擅内科、专长妇科,精于临床,名重当时,广获当地百姓深信。他常告诫学生“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不精,犹如杀人不用刀”,他认为坚实的内科基础,是治妇科病的根本,诊治疑难杂症,每奏奇功,引得上海、杭州等地名媛名伶纷纷曲折前往就医。韶舞传子大堃,大堃传子学熹和学奇,皆秉承家业。学奇从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又师从全国名中医李学铭老师、海派妇科陈氏妇科流派传人陈惠林老师,陈木扇女科博采众长,不局限于一家之学。

陈木扇女科后逐渐分为钱塘、石门、海宁、桐乡几支,因传承时间长,分布广,影响大,其在中医妇科史以及地方医学史上享有盛誉。

创新和独特是医学流派的本质,也是其生存之源。陈木扇女科流派在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首批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之一,成为国家重点扶植的医学流派。为了普及陈木扇女科流派的学术思想,我们将近代流派传人留下的一些宝贵医案、医理,根据我们的实践领悟,悉心编辑整理,将一些曾秘而不宣的凝聚无数祖辈心血结晶的“祖方”加以归纳,在此奉献给大家,以使流派的学术思想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同时,本书还收集了陈木扇女科近代传人的论文和临床经验,既有陈氏祖辈的遗珠之作,也有陈氏弟子的新锐之篇,可谓“博采其辞,以择可观。”

本书以总结学术思想为纲,按:病名分类,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系统讲解陈木扇女科流派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用药特色,配有典型有效的临床医案,并加按:语详细分析,同时还介绍了流派的特色处方运用。全书突出反映了流派独到的临床经验。如对妇女调经,提出“调和气血,调和阴阳,调和脏腑”等观点;调经以“和”为贵,用药以“和”为期,切忌攻伐太过;强调“疗妇人疾,重先后天”等学术观点,倡导“清热凉血、补益气血”的安胎法等。这些医案医理传承着陈木扇女科千年之精华,凝聚着祖辈们的心血,更蕴藏着丰富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

流派之承,发扬光大。璀璨之星,历久弥辉。希望我们的所有努力,能成为一种力量,推动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发挥其最大现实作用。

陈木扇女科正迎来前所有未的机遇。我们十分有信心,将流派的精髓分享给全世界,造福全球人民。

浙江陈木扇女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陈学奇

2016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