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概述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

其实这是比较概念性的说法,而直观的说法就是,使用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上网,就叫移动互联网。与使用PC上网的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便利性。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手机,但不太可能随时随地拿出电脑。

1.1.1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7.9亿人,较2014年增长了8.4%。7.9亿是个什么概念?2015年世界人口排名第三的美国,总人口数量是3.07亿,第四的印度尼西亚是2.4亿,第五的巴西是1.98亿,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要比世界人口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的国家总人口数加到一起还要多。即便这样,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仍然没有达到上限,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手机用户数达13.06亿户,手机用户普及率达95.5部/百人。预计到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8.9亿人。这个市场,你说大不大?

案例1-1: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有多大

笔者曾在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上过班,它是IDG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公司,所以IDG总部很重视,经常会有一些美国IDG的互联网副总裁来集团做经验分享。他们不止一次地说到羡慕中国互联网公司。我们就很奇怪,按理说,美国是互联网兴起的地方,美国互联网的普及率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水平要比中国不知道高多少倍,为什么他们这么羡慕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呢?

有一次我们实在没忍住,终于向一位来分享经验的IDG美国高级副总裁提出了这个疑问。当时那位高级副总裁说:“在美国,如果想做成一家伟大的公司,就必须要走国际化这条路,如果不走国际化道路,你是永远不可能做大的。但在你们中国就不一样,你们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即使你们没有走国际化这条路,你们也能做出伟大的公司。”

当时中国互联网用户数还没有美国多。当然现在这个数量完全是中国领先,从理论上讲,中国的优势已经扩大到美国无法超越的地步。

有人会觉得,中国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这么高了,后期增长会不会出现乏力的现象呢?至少目前来看,增长乏力的现象还不存在。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0794.6亿元人民币,增长129.2%。预计到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6547亿元人民币。2015年,移动购物依然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中占比最高的部分,占比达到67.4%。移动生活服务则是市场份额增长最快的大类,移动旅游、移动团购和移动出行领域是移动生活服务增长的主要来源。

1.1.2 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景

有分析认为,目前国内整个移动互联网依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移动互联网加快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使得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变得更为紧密。尤其是在泛生活服务领域,出行、旅游、教育、招聘、医疗等传统行业都在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优势进行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目前看来,这些领域的转型升级还处在初级阶段,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

除这些领域外,未来将有更多的传统行业,包括国家高度关注的供给侧改革中的相关行业也将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些改革都将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创造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2.移动出行借助移动互联网成长

随着滴滴、Uber、易到用车、神州专车、天天用车等移动互联网用车软件之间的大战,移动出行在移动互联网行业逐渐成长。虽然笔者并不认同滴滴、Uber等属于共享经济范畴,但这并不影响其对国内移动互联网普及的贡献。随着滴滴开始向专车、商务用车、无人驾驶等领域发展,未来在移动出行领域,移动互联网将发挥更大作用,其增长势头也将更加迅猛。

3.生活缴费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水费、电费、煤气费、通信费等目前都逐步开始支持网络直接支付。这些领域单月费用虽然并不大,但都是基础生活支出,是每个月不得不支出的费用。目前习惯于通过移动互联网完成生活缴费的用户群仍然还以一、二线大城市居多,并且以80后、90后的人居多。随着电网改造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家对移动互联网便捷性的了解,生活类缴费的发展,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4.移动支付的应用还远远不够

移动支付、P2P金融成为2015年互联网行业的热门搜索词,互联网巨头基本都完成了各自的移动支付产品建设,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京东钱包等,实现了移动互联网生态建设的重要一步。但在与线下相结合方面,截止到2016年,各家算是刚刚起步阶段。目前包括物美、家乐福等很多线下连锁超市,都支持微信、支付宝结账。但据笔者观察,从使用度来看,它们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基本上也是年轻人使用的居多。线下消费市场是非常大的市场,移动支付在这方面的渗透率还远远不足,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5.移动应用爆发性增长,向平台化和垂直化双向发展

2015年是移动应用爆发性增长的一年,不论是应用的数量还是覆盖领域都达到指数级增长。从“易观千帆”的监测数据来看,其覆盖领域从2014年的40多个增长到270多个,应用数量也从2014年7月的1700多个增长到目前的30000多个,可见移动应用市场的活跃度非常之高,覆盖的领域也更加广泛。

移动应用呈现平台化和垂直化的双向发展趋势。一方面,互联网巨头通过超级APP大范围地覆盖用户,围绕自身核心资源打造生态。超级APP逐步成为平台化、OS化的产品,通过连接各类应用、场景,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中枢。例如,截止到2015年年底,微信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月均活跃用户覆盖率达到87.9%,通过微信可与购物、游戏、视频、音乐、旅游、金融等多种应用和场景连接,微信已然成为一个平台化应用。

另一方面,随着行业互联网化的进程深入发展,带动中长尾应用根据场景不断裂变,向着垂直领域的专业化、精细化应用发展。例如,旅游行业的互联网化根据用户需求场景不同可以拆分出火车票预订、旅游攻略、旅游工具、航空服务、酒店预订等多个细分场景,而这些细分场景还可以继续向下裂变到更精细化的场景,这些不断裂变的场景就给了中长尾应用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也是移动应用数量能持续保持高增长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