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财富鸡汤

据说,沪杭甬高速公路在当时是世界上车流量最大的高速公路。

这与它是ZJ省内第一条高速公路、覆盖了长三角发达地区、周遭雨后春笋般的民营企业有关。焦点路段就是杭州管理处负责的杭州彭埠至萧山这一段,它包含了交通咽喉:钱江二桥。

通常白班几乎没有五分钟以上的间隙,大车小车川流不息,每个窗口的流量都要上千,这相当于每分钟至少两辆车来到窗口付钱、收款、找钱、给票、起杆、落杆,工作量很大。中班流量也不少,而夜班,则成为逃避交警处罚的违章车辆时段,他们很少成群结队,但总是在你倚着窗口打盹时过来。

刚去那会儿管理比较松散。我们班长叫大雷,是个牛逼的狠人。什么仗着单位牛不买票的、损坏设施不赔偿的、强行冲卡的、使用假币不认帐的……他都能把对方收拾得服服帖帖。

查超载本属交警的职责,但交警下班的时候,大雷也会去“关照”一下。懂套路的“老司机”们就会给些好处以求通过:车上拉的瓜果、啤酒、饮料、方便面等都成了我们班组的福利。当然这些都只能在领导们不在的中、晚班进行。我闻到方便面的味儿就反胃,便是在那个时候落下的。

一个冬天午夜刚上完中班,大雷就拿着手电让我去“养护科”拿一把铁铲,跟我说晚上有“行动”。我好奇地跟着同事们摸黑来到附近的地里,大雷对着一个土堆挖了阵,露出里面农户储存过年吃的成捆甘蔗,他抽出一根,再把土封上。曰:盗亦有道。

西瓜、番茄、黄瓜、番薯只要能现吃的都成了我们夜晚的消遣。喜欢中班也是那时候养成的。后来那片土地上建了管理处办公大楼、宿舍楼、综合楼等,大雷也调去了别的部门,中班的乐趣才成为过去。

管理的处另一乐趣是让我过了把豪车瘾。

之前我并不知道中国本土的富豪们已经如此花开遍地了,往日港片中才能看到的劳斯莱斯、法拉利、保时捷、林肯加长车等等超级豪车频频从收费站驶过。我们钱塘江两岸每周一轮换,南岸上下班都需班车接送。有时为了早点回总部,就经常搭过路车——当然是挑好车搭。豪车多为萧山牌照,没想到百年来被杭州人看不起的“对港”人(杭州俚语:指钱塘江南岸的乡下人)却在八、九十年代火箭般窜升,时代的发展完全超出了我平庸的思维。

我与“对港”的富豪还有过一次简短的交流。那天我幸运地在南岸收费站搭上了一辆红色法拉利348。在骑名牌自行车为时尚的年代,这辆车带来的震撼不亚于一枚小型核弹。

老板是与我年纪相仿的萧山本地小伙,人很爽快。他公司总部在上海,又在那里买了房,每周回一次老家。除非车上有客人,一般都不会拒绝我们的搭车请求。

本以为我们之间不是一个层次,聊不到一起。没想车上他很善谈,问我们有多少工资?说年轻人眼光要放远一点,有机会一定要抓住。人无论在哪个阶段,都要时刻明白自己的目标。

他说这款车全浙江只有他一辆,这并不是偶然的。他17岁就去温州的私营工厂打工,去的时候心里很明确:打工的目的就是为了有自己的工厂,所以20岁如愿有了自己的厂。25岁有了自己的集团公司,去年刚把原国内这个行业的龙头老大:一家倒闭的国企给收购了。他打算保留核心部分,把其它的资源独立包装后出售。

他说实体到了这一步就已经成为资本的游戏了,资本就像一个魔盒,它转瞬给你带来做实体几十年的利润,也会轻易让你背上几辈子还不了的债。所以他在上海一名牌大学进修经济管理学。但他说他不会放弃实体,那是他发家的根本……

可惜车很快到了目的地,我错过了因聆听年轻富豪的“财富鸡汤”而茅塞顿开、一举成为商界黑马的机会。当我从低矮的法拉利348下来的时候,差点撞到了头。看来我还是没命享受这种感觉像坐在地板上的车型。

虽然当时我对他的“实体”、“资本”理解得不那么透彻,不过,我记住了几分钟车程里最重要的一句话:

人无论在哪个阶段,都要时刻明白自己的目标。

**************

我和六班的阿宝不顾上完夜班的困乏,急匆匆赶到环城北路证券交易中心时,大厅里人声鼎沸。

有限的电脑交易台前挤满了人,我们只能去柜台填写交割单,排队等待交易。排队时可不能闲着,眼睛要紧盯大屏幕,在轮动的股票价目里找到你关心的那一只,如价格有变,立刻得在单子上改动,彷如置身二十世纪初的华尔街。

自从进入封闭式的高速管理处以来,我内心的商业基因一直在蠢蠢欲动,而年轻富豪的目标论也激励着我,我觉得赚钱才是我眼下最根本的目标。但人不能分身,那就只有一个地方了——股票交易所!

我一直想在股市里开个户,以便在红火的A股市场分一杯改革开放的羹,这也是上班族对于财富唯一可以想象的地方,何奈囊中羞涩。这时,阿宝出现了,他是六班的班长,为人稳重,且有经济头脑。他对股市的看法与存在的问题和我一样,两人一拍即合:一切都是五五开!

至于买什么股,考虑到平时上班,还是得走中长线,阿宝建议选行业龙头,我自然同意。当时“四川长虹”如日中天,我们乘回档全仓买入,开始坐等财富增长。

此后每天上班就多了一份期盼和希望,时不时地看BP机里传来的股票信息。不知是阿宝股票选得好,还是我的运气好,没多久“四川长虹”传出十送十的配送方案,股价如春天的竹笋,转眼账户金额已快翻番,我们决定见好就收,这天上完夜班下了班车就直奔交易所。

排队的当口,身后一白发老太与我们闲聊,说起我们要卖“四川长虹”,老太惊掉了下巴:

“哎呀,这么好的龙头股你们要抛?大家可都在买进呢!”

我和阿宝面面相觑,然后,我们犯了股市大忌之一:听信传言。这类忌讳我总结到现在足以写一本书。在一片火红的股价面前,贪婪的念头轻易地盖过了理性的判断,我和阿宝商量后,撕碎了交割单,转身出了交易大厅回家睡大觉去了。

之后在我们身上上演了几乎百分百的股民都经历过的事情:没锁定利润与及时止损。股价一路下坡,越跌越期待会反转,完全没了判断。

这一场试水最终以小亏部分本金告终,我和阿宝的股市梦也只能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