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零一五年四月,吾从师、兄众人,从武至兰赴考,时至初夏,天朗气清,微风轻拂,颇具壮志林云之志,吾与众兄亦下决心,此去当考取功名,不负师恩。
既去,吾之众人约定次晨汇于校,乘大巴而赴兰。翌日,按约乘车赴兰,一路风光,景色秀美,绝不比江南水乡之差。两侧夹山,则怪石磷狗,层峦叠嶂,似诉山崩地裂之苦。同学之间,惹言逗笑,文采互论,尽显少年之姿。
古人言,行途多寂寥,盖因路之遥,时之巨也。然今则不同,行有大道,道宽且平,上行无颠簸之痛。上有快车,日行千里之路,虽快而无不适,人居其内,冬不冷,而夏不炎,是以有空调者也。空调者,冷暖之气交融变换之物也,有此物者,而冬夏不知,冷暖无惧。
时间即逝,不过五时之数,而兰州已到,站内行人甚巨,与闹市之状极为似也,然又过之。既出,车水马龙,电光飞逝,大小车辆,不胜枚举,行人之巨,犹甚站内。
复前行,与一亭台之下而立,此台名“兰州车站”,乃兰州城市公交载客之用也,居兰州客运站与火车站之中部。吾等亦于此站乘车,公交号日“110路”,乃兰州车站通往东岗镇公交枢纽之车。
既下,复转学院之车,此车距公交站一里之余,车名日:东岗镇——窦家山。
是也,学院位于窦家山之上,依山坡而建,校门位于山腰,宿舍位于山顶,图书馆及教学区位于两者之间。
“斯…”,不过半刻之钟,车已到校,吾之众下车付钱,与校门立。师之拜上前,与校门卫言谈,告明来因,遂进。
既进门,便观校之全貌。门内右手行,前为综合楼与实验楼各一。复前行,为学生食堂一。较而左向九十度,既至校图书馆之广场。场中立一广碑,上书“资环赋”,为学院教师所作,以诉学院之事。复前行五十余步,于左侧为大会堂,乃学院举行重大活动之所在,与图书馆一层报告厅并举。复前行五十余,右侧有教学楼二,吾入学后即与此地学业三年。左侧复前行三十余拾阶上,为校综合广场,常于此举行社团招新及其它事务。复上阶百余,左右置宿舍各一,吾居左侧之“柏盛”。于柏盛正门拾阶下,依次为士官公寓、女生公寓及实验楼数。女生公寓北侧为教学楼一,及行政综合楼一,此为校领导及教师办公之地。
另校门左,女生公寓东,设操场一。吾之宿舍楼后设篮球场一,再后设实验楼数座,沿盘山公路而设。此地风景绝佳,近可看群山环绕,郁郁葱葱,亭台楼阁,若隐若现,亦可观学院之全貌;远则可观黄河奔流,浩浩荡荡,亦可观兰州城关区及和平镇之全貌,实为赏景观色之佳地,学院来此游历者甚重,因以戏称为学院之后花园。
“柏盛”公寓左,则为学院另一食堂,共六层,来此吃饭者为院之最。学院另一盛景为综合广场西,柏盛公寓右下模拟水利大坝,其夜间灯开,夹杂水流,甚为美观。
即在学院一观,确定考场与考务诸事后,吾之一行人既回东岗镇所开房屋歇息,后话不提,只待明日开考。所幸黄天不负后土,及两月成绩公布后,吾之众人一行十一人,仅一人落榜,其余皆中,喜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