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研发供应商选择的契约机制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情景
- 刘克宁
- 2128字
- 2025-02-24 01:31:45
第三节 供应链融资研究
在较早的公司运营管理决策中,通常把金融决策和运营决策分开独立进行;在学术研究领域,金融领域和运营管理领域研究的方法、关注点也各有不同。Modigliani和Miller(1958)在金融领域提出了经典了M-M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金融决策与企业的生产决策是不相关的,因而两种决策可以分离。在供应链领域研究企业的库存、订货、定价各种决策时,都假设没有资金约束。但受到资金约束、税负压力、股东成员的利益冲突以及不对称信息等影响,原来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被打破,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中有必要考虑资金约束对企业运营管理的影响。
一 融资与运营管理
金融机构融资提供的融资服务一般也被称为外部融资,其中部分文献研究了融资对企业生产库存决策的影响。Buzacott和Zhang (2004)首次将生产库存决策问题和融资相结合,在需求确定和不确定两种情况下,研究了基于存货资产融资的运营管理问题,结果表明通过存货资产融资,银行可以设计合理的利率以降低融资风险。在生产决策问题中,Babich和Sobel(2008)研究了在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如何通过最优的生产库存决策达到融资和管理绩效的激励效果。
也有部分文献考虑资金约束下供应链协调的问题,Dada和Hu (2008)建立了银行和零售商之间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线性和非线性契约模型,分析了银行如何对贷款利率进行决策,以诱使零售商选择最优的采购数量,使得银行和零售商整体最优。陈祥峰等(2008)从供应链角度研究了资金约束的零售商的融资和运营决策。考虑到零售商存在破产风险,Kouvelis和Zhao(2012)在银行与零售商关系中增加了一个供应商,研究了零售商受资金约束的两层供应链,分析了银行的融资服务对供应链双方的决策以及绩效的影响。Kouvelis和Zhao(2016)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融资可以为资金约束型供应链创造新价值;供应链成员以及专业金融机构的最优决策主要与资本市场的竞争程度有关。在信息共享的假设之下, Lai等(2009)研究了零售商在流动资金不足时对生产运作模式的选择问题,发现混合模式是最佳的选择。Yan等(2014)研究了供应链中供需双方都存在流动资金不足,需要向银行贷款的决策问题。鲁其辉等(2014)在采购融资中建立了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市场风险以及供应商的初始资金对供应链绩效和风险的影响。
随着供应链融资方式的发展,在向银行贷款的实践活动中出现了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或上下游企业进行仓单质押的融资方式,张媛媛和李建斌(2008)的研究表明当银行能够给予的抵押贷款数量较低时,企业只有在初始资金不足时才会向银行贷款,而如果给予的贷款较高时,企业可能会保留部分初始资金,凭借贷款继续追加库存。晏妮娜和孙宝文(2011)考虑了在需求不确定的环境下零售商的信用额度和破产概率,分析了不同信用额度下采用仓单质押融资的各决策者的最优策略。张义刚和唐小我(2013)研究了供应商担保下零售商向银行融资的运作策略问题。王文利等(2013)在银行风险厌恶和随机需求假设下,研究了供应链订单融资模式的最优运作策略。同样地,这些研究假定所有的决策信息都是共有的,没有涉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境。陈祥锋(2016)考虑零售商向生产商采购单一品种的产品,并在市场上以一定价格销售。当零售商有资金约束时,可选择银行贷款或贸易信用融资。研究表明,在银行信用渠道下,违约成本会对运营和融资决策产生较大影响。研究指出,当生产成本较小(或较大)时,供应链融资均衡为贸易信用,违约成本不会影响融资均衡;然而,当生产成本处于中等水平时,随着违约成本的增大,贸易信用融资均衡区域不断被银行信用区域侵蚀,后者不断增大。
二 不对称信息下供应链融资研究
上述学者的研究假定信息是公共的,没有涉及信息不对称的情景。借贷市场中对信息不对称的研究最早出现在经济领域。Stiglitz和Weiss(1992)提出了在资本市场信贷配给中存在借贷企业不对称信息的逆向选择问题,这些不完美信息不但反映了贷款企业内部组织问题,还反映了企业所处的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产品销售市场的环境。许多经济学家如Cachon和Lairiviere(2001)从理论上论述了经济环境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使得供应链无法达到最优均衡的现象。
但在运营管理和金融交叉领域中鲜有不对称信息下的研究。在EOQ框架下,Luo和Zhang(2012)在买方资金成本是私有信息、卖方仅仅知道一个先验分布的前提下,研究了供应链中商业信用的协调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对称信息情形下,商业信用可以协调供应链,但在不对称信息下商业信用不能协调供应链。与上述研究有相似的结果,窦亚芹和朱金福(2012)分析发现不对称信息下供应链内部融资的信息优势可以对供应链价值发挥更大优势。于辉等(2014)构建了银行参与的、由零售商和供应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模型,分析信息全部可信和信息部分可信两种情况下银行的最优利率问题,研究表明部分信息可信情况下银行的利率决策对供应链整体运作有显著影响。
鲁其辉等(2012)在假定供应链中关于市场信息、成员的成本与收益信息是公共的情况下,研究了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厂商采用应收账款这种特定的方式来融资的行为,还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信息不对称情形能够为供应链金融的决策分析带来新的指导理论。正如陈祥峰等(2013)的研究所述,零售商初始资金越少,其采购量越大,融资规模越大。因此,零售商如果将自有资金、市场需求作为私有信息,银行或供应链企业是否愿意支付信息租金,这也是值得本书探索的有意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