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
《阴符经》全名《黄帝阴符经》。旧题黄帝撰,当为假托。
其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学者看法不一。邵雍、程颐、梁启超等认为是战国时书;姚际恒、全祖望等认为是北魏寇谦之所作;朱熹认为是唐李筌所作;今人余嘉锡认为是杨羲、许谧所作;今人王明认为成书年代的上限为公元531年之后,下限为唐初,作者大抵是北朝一位久经世变的隐者。《阴符经》之名,据李筌《黄帝阴符经疏》称:阴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故称阴符。任照一在《阴符经》的注解中也认为:明天道与人道有暗合大理之妙,谓之阴符。盖皆谓人事必须暗合天机,不违自然之道。这是此书所阐述的中心思想。
此书对后世道教有很大的影响。大约在唐宋以后,一般道教内、外丹家,皆将它和《老子》一起看作炼丹之祖经,用它的思想指导丹术修炼。它对社会的影响也较大,许多儒家学者皆为之作注,注家之多,除《老子》外,道教书中只有《周易参同契》才能与之相比。唐以后,各家注代有所出。宋《通志·艺文略》即着录各家注三十九部,五十四卷。今《正统道藏》留存注本二十余种,其中李筌注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