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产品市场均衡

Keynes交叉:国民收入的决定

将消费函数代入国民收入恒等式,得:

yP=cy-t)+inxg

而国民经济的总支出yP,又必定等于总收入y,即有:

yP=y

因此:

y=cy-t)+inxg

这就是国民收入的决定方程。容易证明,根据这一国民收入决定方程,能够确定唯一的均衡国民收入。

注意:尽管形式上只发生了微小的变化,但是国民收入决定方程在根本上不同于国民收入恒等式——后者(国民收入恒等式)是无条件成立的,而前者(国民收入决定方程)只在国民收入的唯一(均衡)水平下成立。

因此,国民收入决定方程实际上刻画的是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将该条件用图形表示,就是Keynes交叉(Keynesian Cross)(图2-3):

图2-3 产品市场均衡

当且仅当经济的总产出水平等于y*时,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即总需求AD等于总产出y。当总产出水平偏离均衡水平时,经济具有自发的机制(力量)回到均衡水平,这一机制就是此前介绍过的存货调整机制:

(1)如果产出水平高于y*,则总需求不足,即AD<y,出现厂商存货的非自愿增长,于是厂商会缩减生产,减少存货,总产出下降。

(2)如果产出水平低于y*,则总需求过剩,即AD>y,出现厂商存货的非自愿减少,于是厂商会扩大生产,增加存货,总产出上升。

线性消费函数:一个例子

假设消费函数具有最简单的线性形式:

cy)=ab·y

其中,a>0,0<b<1。将消费函数代入国民收入恒等式(假设政府净税收为0),得到国民收入决定方程:

y=ab·yinxg

于是:

其中,ainxg即可视为经济的“自发需求”(Autonomous Demand)。即使从这样一个极端简单的模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1)经济的“自发需求”越高,则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越高;

(2)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接近于1),则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越高。

乘数

经济中自发需求(如自发消费、自发投资、外需、政府购买)一定程度的变化,将引起国民收入(总产出)多大程度的变化?通过线性消费函数的例子,可以看出经济中自发需求每增加1单位,将引起国民收入(总产出)超过1单位的增加,这就是“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具体地,乘数(Multiplier)等于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之差的倒数:

为什么会有乘数效应?我们不妨假设边际消费倾向是0.9,我们已经看到这时的乘数应该等于10,但是,为什么?

假设经济中某一消费者增加10 000元消费,这增加的10 000元本身就意味着总产出的10 000元的增加(否则意味着这10 000元原本被用于投资、外需或者政府购买)。

但是,总产出增加的10 000元必然意味着总收入要增加10 000元,这意味着会引起引致消费增加9 000元;增加的9 000元又会进入经济中所有居民的收入,从而再引起引致消费增加8 100元。这一过程会一直进行下去。因此,最终经济的总产出将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