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价格粘性与总供给曲线
价格粘性
假设一家代表性企业的定价决策遵循如下法则:

式中,p表示代表性企业制定的产品价格;P表示经济的总体价格水平;y表示经济的(实际)总产出也就是总收入水平;表示经济的潜在总产出水平。α>0为一外生参数。这一法则意味着代表性企业对于其产品的定价决策,决定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1)经济的总体价格水平P越高,意味着企业的成本越高,因此企业对于其产品想要收取的价格p也就越高。
(2)经济的总产出(总收入)水平y越高,对于企业产品的需求就越强,企业对于其产品想要收取的价格p也就越高。
假设上述法则只刻画了一类“价格灵活调整的”企业的定价机制,经济中还有另一类“价格粘性的”企业。这类企业无法在观察到了经济的实际产出和总体价格水平之后再制定其产品价格,而只能在事前依据其对于总体价格水平、实际总产出和潜在总产出的预期来制定其产品价格:

假设在经济中上述两类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γ和1-γ,而经济最终的总体价格水平由这两类企业的产品定价共同决定:

⇒

这就是来自价格粘性的总供给(AS)曲线,其含义是:给定经济的“价格粘性程度(1-γ)”,经济的总体价格水平P取决于人们对于总体价格水平的预期EP,总产出缺口,和人们对于总产出缺口的预期
。
为什么会有价格粘性?
在上述模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价格粘性——由于缺乏价格的灵活调整机制,一部分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只能依据事前预期:

那么,这样一种假设是否是合理的?或者,如果价格粘性真的存在,它是由什么引起的?
可能引起价格粘性的原因包括:
(1)合同刚性;
(2)企业也许能够及时调整价格,但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其调整价格的法则显然不同;
(3)一些价格(例如工资)的调整不仅涉及技术性问题,还受到社会规范甚至舆论的影响;
(4)即使能够调整价格,企业有时也会为了避免给自己和客户造成不便而不对价格做出频繁调整;
(5)菜单调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