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减税:大国税改与经济发展
- 李炜光 臧建文
- 3140字
- 2023-06-26 17:31:32
04 社保基金决算分析
近期,有研究机构就中国养老金未来收支做出测算:当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为16%时,2028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将收支不抵,2035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将消耗殆尽。
这一预测结果,导致舆论哗然,甚至引起不少企业职工担忧。鉴往知来,或许通过既往的社会保险收支状况,我们可以更好地跟进社保中各类险种的变动趋势,并据此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提供较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作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最重要构成,其收支运转的状况不仅关系到数亿在职就业人员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每个企业的制度性费用。
1. 入不敷出早已开始
我国社保基金中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包含财政补贴收入、上级转移等多项细目,并不反映养老保险基金自身收支状况。因此,我们需要剔除财政补贴收入来了解其运行的真实情况。
在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数额方面,同期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与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变化趋势较为明显,尤其是2010—2013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略大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且这一差距在2011—2013年不断缩小,直到2014年,同年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首次超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且2015—2016年,这一差距呈现不断拉大态势(见图1-3)。

在养老保险费收支增速方面,尽管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与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增速均呈现下滑趋势,但是就平均增速而言,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远高于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这意味着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差距将由此扩大,而收支不抵的部分也将由日益扩大的财政补贴来填补。
2. 财政补贴压力逐年加大
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中,财政补贴收入在2010—2017年上涨明显,与此相比,同期本年收支结余波动较大,且上涨趋势明显低于同期财政补贴收入(见图1-4)。特别是在2014年后,财政补贴收入超过同期本年收支结余。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财政补贴收入作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收入来源,那么当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入不敷出。也就是说,中央及地方各级公共财政的养老保险支出压力在逐年增加。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补充,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共同构成了我国养老保障体系。这一保险体系建立的基础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及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合并,由于这一险种的缴费对象面向农村地区及城镇无就业单位的居民,缴费人收入受限将导致此类险种的保费收入规模较小。另外,保险支出规模由于城乡地区居民的基数大而日益扩张。
1. 保费收入始终低于保费支出
如图1-5所示,在剔除财政补贴收入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赤字始终存在,且这一趋势不断加大,从2011年的104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1 479亿元,年均增速为55%。另外,财政补贴金额也维持在较高水平,从2011年的756亿元上涨到2017年的2 319亿元。

2. 保费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下滑
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构成中,真正来自社会保险受益人的缴费收入较少。2011年,缴费收入占保险基金总收入不到三成,且这一比例逐年下降(见1-6)。这意味着,财政补贴收入占比在逐年提高。可以说,如果没有财政补贴的支撑,那么这一险种自身运转将难以维系。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与养老保险并驾齐驱的是医疗保险。类似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同样分为覆盖就业人员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及覆盖城乡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的收支状况不仅关系到城市医疗待遇的保障水平,也影响着企业用工成本及职工的可支配收入。
1. 保费收入始终大于支出
近似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状况也呈现较为明显的高速增长。
如图1-7所示,剔除财政补贴收入,2010—2017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始终高于支出,这为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结余提供了较大的增长空间。2010年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结余为632亿元,2017年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结余为2 836亿元,由此为累计结余从2010年的4 581亿元上涨到2017年的15 668亿元打下了基础。

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增速方面,2010—2017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增速与支出增速呈现交替变化的态势,但总体上,收支增速由较高水平的25%降至15%,这可能与背后的经济形势总体出现下滑有关。
2. 财政补贴占比较小
由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自身的收支水平可以实现略有结余,所以,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的压力相对较小。
如图1-8所示,2010—2017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收入尽管从2010年的156亿元上涨到2017年的910亿元,年均增速为28%,但是其所占同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的比例仅在4%—7%徘徊。与同期当年结余数值相比,这一数值影响较小。由此可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当年结余的主要原因在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较为充足,可以满足同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需求,且保持略有剩余的态势。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作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充,是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之外,针对城乡无就业以及农村地区农民的医疗需求,在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逐渐建立并完善的。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相同,其缴费对象为没有就业单位的农民,缴费能力的有限导致这类保险费收入规模及其增速相对较低。
1. 保费收入远低于待遇支出
如图1-9所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赤字逐年扩大,从2011年的1 595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4 282亿元,年均增速为17%。与此同时,财政补贴规模随之扩大,从2011年的2 145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4 918亿元,大体略高于同期保险基金收支赤字,从而形成数百亿元的当年结余。

2. 财政补贴占比始终维持高位
考虑到保险基金收入中利息、转移支付等收入细项的不确定,我们以保险费收入占比来反推财政补贴收入的比例。
如图1-10所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尽管连年增加,从2011年的413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1 812亿元,年均增速为27%,但其所占同期社保基金收入的比例仅在15%—25%徘徊。我们可以断定,财政补贴收入占比高达七成以上。因此,如果没有财政补贴的持续投入,那么此类险种的自身维系将难以长久。

结 语
考虑到剔除财政补贴收入的保险费收支状况,处于较为良好运行状况的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其收支略有结余,且结余数额超过同期财政补贴收入;处于收支次优水平的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收支在2014年已出现赤字,且结余数额逐渐小于同期财政收入;处于较为危险水平的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其收支赤字较为明显,且财政补贴依存度(财政补贴收入占同期保险收入比重)明显较高,这给各级地方政府造成的压力不容小觑。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无论是养老保险还是医疗保险的支出,将呈现较为明显的快速且刚性增长。之所以增长是刚性的,不仅在于退休职工的绝对人数在持续增加,而且随着社会医疗需求的不断膨胀,为了保障公众的医疗待遇水平不断提高,亟待增加医疗保险投入。与此同时,养老金的绝对金额增速需要超过同期通胀率,为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待遇水平不降低,养老保险的投入数额将不容下降。
值得注意的现实情况是,尽管我国包括养老、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名义税率较高,但是企业及职工的缴纳遵从度相对较低,导致养老、医疗保险的收入难以有效提高,进而形成较大的收支缺口。为了避免养老、医疗保险收支赤字的出现,来自一般公共预算的社会保障支出所形成的财政补贴收入,便起到冲抵社保赤字的作用,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挤占了本已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也造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保险在内社会保险运营过程中的财政依存度相对较高,导致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大。

可以说,如果没有逐年扩大的财政补贴投入,那么包括医疗、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收支可能早已收支不抵,社会保险累计结余也将随之枯竭。因此,在保持财政的持续投入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社会保险,尤其是医疗及养老保险旗下的四类险种。社会保险能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运转是解决财政依存度加剧的直接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