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武道入流
- 神通一道,悄悄观经百年成天仙
- 意应难平
- 2045字
- 2023-11-27 20:30:13
时光如水,匆匆而逝。
春去秋又至,落叶满纷纷。
让扫地的余公公有些烦躁,看的出来他很不喜欢秋天。
赵晴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偷跑过来看书了。
这让担忧那些禁书数量不够她看,都准备亲自动手借鉴一下前世故事的李真,松了一大口气。
听新来送饭的太监说,是淮南王又被今上给责罚了。
而事情的起因,则是一位御史大臣的弹劾。
说淮南王不思上进,聚众服散,有损天家颜面。
今上听后,勃然大怒。
在朝会上当众训斥淮南王。
罚了一年的奉养,并且让其闭门思过。
这下子,连每月的大朝会都不让他参加。
彻底禁足在王府当中。
皇帝是否真的生气了没人知道。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件事情并不简单。
淮南王是被有心人盯上了,要彻底将其从角逐皇位继承人的行列中祛除出去。
至于谁是幕后的主导者,众说纷纭,但谁也不敢妄下定论。
毕竟弹劾淮南王的张御使,素来有清流之名。
能请的动他出手的人,不多。
而同时,又因为对于淮南王本人的失望。
皇帝十分担心淮南王府当中,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将皇孙接入国子监上学的同时,还派了几位学识渊博的女大家来教育诸位公主。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赵晴才脱不开身。
这对于李真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他又没想着一步登天,攀上淮南王做驸马。
巴不得,这辈子都别再看到赵晴这个麻烦精才好。
而在没人打扰,似乎所有人都将这个王府角落里的藏书楼遗忘的时候。
李真,并没有闲着。
五个多月的时间,让他在研读《悬壶济世书》上有了不小的进步。
虽然现在对于如何治病救人依旧是一头雾水,连乡下的赤脚医生都比不上。
但对于自身的了解,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同时,对于《钓蟾气》的解读,也到了关键的地方。
但就是这个关键点,一直阻拦着他,百思不解其意。
书中有歌诀曰:
蟾戏金钱钱连蟾,金钱钓起海底蟾。
蟾钱相连莫中断,断十金钱一贯串。
蟾是什么,李真通过这段时间的研究,猜到应该是指丹田。
但这歌诀里面,金钱是代表什么?
钓蟾又在哪里钓,通过什么方法钓?
这三个问题,李真抓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
最后,无奈之下。
只好拿着书,诚心诚意的去找余公公请教。
让李真没有想到的是,余公公没有丝毫藏私,而是非常痛快的给了他答案。
正如他想的一样,《钓蟾功》里面的金蟾指的是丹田。
而金钱,则是一块块脊柱骨,外圆内空,如同一枚枚金钱。
所谓钓蟾,就是将丹田之气,过海底上脊柱、撑命门、入玄关。
因为过海底之下有尾闾关,这关口是极其不容易过的,所以称之为钓蟾!
听到这里,李真恍然大悟。
心里微词,难怪前世什么没听过什么武功大行其道。
要功法都是这样隐晦,没有师父领进门,徒弟打死练不成。
事后,他有些好奇的问余公公:
为什么要指点他,明明可以拒绝,或者借此来吊着自己。
但余公公听过后,只是洒脱的笑了笑:
“传你武功,全因青松道人的嘱托,让我看护你一时。”
“但公公我又是个懒人,不愿意多操那个心。”
“所以啊,就想着传你一门武功,炼成了能自保,练不成我也算仁至义尽,足够和旧友交代了。”
闻言,李真这才恍然。
心里对于青松道人的那一点微词,烟消云散。
原来,他并不是不在意自己的徒弟。
只是深知了他的脾性,早已为他安排好了一切。
这样想着,对于逝去的青松道人,李真多了一份敬意。
他是一个好师傅。
在明白了这四句关键性的歌诀之后,《钓蟾功》的修行也就对李真敞开了大门。
先吞气以遐想,在丹田气海中蕴养出一点气感。
往后的修行,便就是按部就班的水磨的功夫了。
不过,即便如此。
李真在韵养气感这武道修行的最初一步上,也足足耗费了将近两个月时间。
不得不说,前身的练武资质,真的只是寻常。
但他并没有太多在意。
根骨资质是天生的,强求不得。
既然天分不够,那就神通来凑。
最近,李真在翻阅藏书楼中一些可以改善体质的医书。
说不定,灵光一闪,就能从中获得一门秘法。
他还年轻,往后的生命悠长。
等的起。
......
“咕~咕。”
《钓蟾功》基础吞气法运转。
李真如同金蟾吐息,两腮微鼓,肚皮震荡。
一阵阵,如若蟾鸣之声微微回响在藏书楼中。
旋而,又消弭于无。
一炷香的功夫过后,李真收功站立,面色微红。
感受着在丹田气海当中游荡的那一抹气息,脸上笑意一闪而逝。
“气感已成,现在的我倒也算的上是一声江湖上的三流武者。”
“日后只要不断吞气,壮大内息,冲破尾闾关,形成钓蟾之势,那我的武道修行就真正步入了正轨。”
如此满意的遐想着,李真走下藏书楼二层。
迎着外面连绵几日的阴雨天气,也没了前几日的烦闷。
搬来椅子,随意的坐在屋檐下。
潺潺水幕如同珠帘,将内外隔绝。
李真就这样静静坐着、读书。
偶尔抬头,看一眼烟雨朦胧,颇有一番闲适的意境。
直到黄昏傍晚,寂静到只有屋檐雨珠落地噼啪声的庭院里。
突然,响起了一阵踩着泥水的脚步声。
被吸引了注意力的李真抬头望去。
一个有些熟悉的身影,撑着一把灰伞,手提食盒,徐徐而来。
“小春子!”
合拢手中书本,李真不禁惊讶的轻呼一声。
自从几个月前一去,小春子便是渺无音讯。
李真都以为他都交代在了王府的人事斗争当中。
却没想到,时隔五个月之后,他又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
武道突破,是为一喜。
故友重逢,又是一喜。
在如此阴雨连绵的日子里,竟然能双喜同临。
也算是一件难得之事。
这样想着,李真笑着起身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