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齐聚在濮阳城,人人脸上皆是兴高采烈,毕竟给他袁大老板打工打了将近两年,终于逮着机会有了自己的一块地盘。而且还是极为富庶的兖州东郡,根据陈宫献上的户籍人口簿东郡目前至少还有三四十万人口,养将近两万的脱产士兵还是困难了点,但是乱世之中最重要的是粮食,其次就是军队。
正因为如此,曹操脸上满是担忧脸色,但是也就一晃而逝,毕竟这是分享庆功的时候,担忧的事还是之后再说吧。
只见陈宫拿出统计的竹简,高声唱道;“累计作战三次,斩杀敌军以千计数,受降俘虏共计九千余人,老弱妇孺合计三万二千余人,缴获兵器无算,皮甲三千多具,铁甲仅一百二十三具,缴获粮食合计七千六百斛,而损失嘛,几番大战下来仅战损不过二百余。明公,我军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啊。”说到这,陈宫是满脸喜色,抱拳向曹操贺喜。
见到缴获如此丰厚,曹操也不经喜上眉梢,“打仗嘛就是要有奖有罚,接下来就是论功行赏的事情了,此次作战,要论头功诸位以为可是谁人呐”。
“大哥,虽然我攻破了眭固大营,并且斩了眭固,子孝也攻破了于扶罗的大寨,但是我二人皆是不可称为头功。”曹洪大声说道。
“哦,那你以为何人可担当此等荣誉?”曹操不由得好奇,自家这位兄弟虽然表字是子廉,但是一点都不廉洁,这个时候不抢这份头功是什么意思?
“依我看,头功当属子修,定策之功为一,一千人马破于毒数千人可谓二,七百轻兵奔袭于扶罗斩杀之可谓三,接着搜集走散的战马此为四。有此四功难道不可称为头功吗?”曹洪洋洋洒洒数出了四点功劳,都是货真价实的事情。
“子修虽然有此四功但是之前可是向我立下了军令状要斩获于毒的脑袋这是他没有完成的地方,言必信行必果,如此这般只算是功过相抵罢了”。曹操淡淡的说道。
“大哥,···”曹洪有些发急,还要在说些什么,只见曹操挥手示意他安静:子修的功劳我自有安排,他还年轻多需要磨练磨练,这样吧就从这几千的俘虏中抽出两千人补充道子修的队伍里,让他多多适应一下带兵的要义,不要每次都找偏招。
曹昂也有一些脸红,这次要不是运气好真不能够立下如此功劳,不过他还有一些不服气俗话说的好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当然更多的是感动,老曹这是在锻炼他的带兵实力,一点点的往上加总有一天你能指挥数万乃至数十万的部队。正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嘛。
至于曹洪,曹仁以及这次战斗中最强肉坦的乐进皆是官升一级成为都尉。
就在此时,有下人来通禀有位叫作荀彧的年轻人过来拜见使君。“荀彧?”曹操初始有些疑惑,但是随即反应过来,这竟是被世人称之为王佐之才的荀彧荀文若来投奔我来了,曹操不由得大喜,“哈哈哈,本将军的张良来了”。说着急切地跑了出去,迎接荀彧。
陈宫看着曹操激动的模样,脸色有些阴郁,随即恢复正常。这一切都被曹昂看在眼里,看来陈宫最终还是有些小心思,他可不会忘了这位陈宫也是一位不错的攒局高手,以后搓出了一个差点让曹操丢了老命地局。此时先不着急,以后慢慢炮制这位三国阴谋家。
此时曹操亲自引着荀彧过来,“诸位,这位便是荀彧,荀文若。也是我曹某的张良啊哈哈”。
曹昂不由得有些想法,这位荀令君可不仅只是张良,而是张良与萧何的结合体,更是颍川派人才的总扛把子,为以后曹操获得大量人才提供了帮助,并且一直坐镇后方为曹操争霸大业夯实了基础,不过死的实在太过可惜,尽然要为天命不再的大汉殉节,实在是可惜,不过我曹昂来了,历史必然不会如此。
“文若先生,小子曹昂向您见礼了。”曹昂恭敬地作了一个揖,算是提前给他辅佐老曹的敬意吧。
“想必这位是令郎,曹昂曹子修吧。”这位王佐之才打量着曹昂,“真是后生可畏,明公有此子二世不衰已。”听着荀彧的话曹昂一点都不意外,不管这位荀文若说什么,维护曹家兴盛局面我曹昂责无旁贷,不过别人夸赞自己,也不能不表示。
“文若先生客气了,诸曹和夏侯两家人才辈出,一定能够维持后代兴盛,昂不过是一中人之资守成有余罢了,倒是文若先生您你能来辅佐我父亲,才是我曹家大业兴盛的开始。”曹昂一拱手说到。
文若刚来不知有何见教,我曹某洗耳恭听。面对这曹操恳切的眼神荀彧也丢出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说辞,曹昂也恭谨认真的听着。“明公据东郡一隅之地,势必不如河北坐拥冀州的袁绍兵多将广,但是也并非没有机会。首先要努力发展生产,广积物资乘势时夺取兖州,豫州徐州三州皆是富庶人口稠密之地足可抵消袁绍冀州的体量优势,其次要收纳四方豪杰,任人唯贤若有机会当奉迎天子,奉天子以收民望。最后就是讨灭四方诸侯,大体先统一中原,随后北上夺取河北,接着荡平南方。如此天下一统,明公则有卫霍之功业于大汉。如此汉室可兴!”
“好好好,不愧是王佐之才,说完之后我已是豁然开朗。”曹操拉着荀彧大手一挥,任命荀彧为自己的长史,要知道曹操不光有个东郡太守的头衔,还有一个奋威将军的头衔。荀彧的官职自然是奋威将军的长史。
荀彧作为老曹创业路上的高级合伙人,自然要发挥大股东的作用也自然要发挥大汉三大人才库颍川老乡会的领头羊作用。得到长史职位后立即推荐了毛阶和枣祇两位大才。
“父亲,听得文若先生一言,我颇受启发想出一个计策,不知是否可行。想请文若先生斧正”。曹昂出列,一拱手说道。
“你这小儿,能有什么好意见,说出来也不怕贻笑大方。”曹操担心曹昂出了个馊主意影响荀彧对自己这位儿子的印象,不由得着急说到。
“父亲不听怎知是馊主意?”曹昂反驳道。
“你这小儿···”。
“明公休要着急,不妨听听。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荀彧有些偷笑到,这对父子是真性情,真豪杰。
“我们此次作战拿下上万的俘虏,如何解决?东郡虽然还算富庶但是一十五县屡经战火蹂躏,荒地颇多如何解决?基于此种考虑,孩儿意思是发展屯田,官府给粮给种,安排这些俘虏家眷开荒种粮,出产的粮食按照比例分成。如此可以解决俘虏如何安置,荒田如何恢复两大问题,既发展了农业有解决我军人数众多极容易缺粮的问题。
荀彧听得此言,眼前一亮,“明公,公子此言正是富国强兵的妙法,虽然太平时节屯田剥削太过,但这是乱世,只要我们能够保证屯田民众安心生产必然会有大量民众投奔明公,届时有了人口,有了粮食四方平定之日不远矣。真是妙招。”
听了荀彧的话,曹操心里也放下担忧,但是还是某不开面子说到:“这个主意还不错,算你平日里读的书没有白读,既然如此推行此等政策必然需要人才来主持,诸位以为何人可以胜任?”
“明公,不如就让我推荐的枣祇来推行此项政策。”荀彧建议的说到。曹操听闻后有些迟疑,这也难免屯粮政策他也听出来了,是个苦活累活还是个得罪人的活,只靠一个枣祇不知道能不能行。
“父亲,还可让姑父任峻和枣祇先生合作,儿子从中辅助。如何?”曹昂一眼就看出来了曹操的忧虑,于是修改了人事建议,又多推荐了任峻这个曹老板的近亲,一来可以顶住世家豪强索要田地的压力,二来可以和枣祇互相监督,三来也遵照了曹操用人的习惯自家亲信与外姓大才合作谋事。
“如此甚好”。曹操听闻这个建议也算是同意了,“先安排任峻及枣祇为典农都尉,现在鄄城以及东阿两地进行屯田随后推广全郡。子修,你要好好费下心思,农事要检查,你部队的战斗力也要保证不能够下滑,你这次打得不错,短短两个月就把大半是新兵的部队打造成虎狼之师,这很不容易,但是乱世还长着,总会有比你用兵还强的人物,所以你要快快进步啊。”
是父亲,孩儿明白了。曹昂听着老曹如此直白的话语,如此真挚的感情不由得动容。这就是父亲啊,明明担心你担心的要死,还是不得不让你出去闯荡,当你被时代揍得半死时他却总能出现帮你抗起你扛不动的重压。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的父亲,照顾他到一百零二岁,父子两人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七十年,真真是相濡以沫,同患难同富贵。
“放心吧老曹,上辈子有些事情辜负了父亲,这辈子绝不会辜负你的,我要让你取代羊车天子司马炎成为历史上第四个统一全国的开国皇帝。”
这天过后,老曹便把郡治移到了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