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快,很快就来到9点月底。
课堂上虽然这节是自习课,但炎热的夏天,让大家无法安静下来。
一些同学之间都在互相开小差。
“欸,小默,你看看报纸,张粉向你叫嚣了呢,哥哥7白金销量,冠压群雄。”
前面的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女同学转头目不转睛地看着李默。
“嗯?啥?他卖多少,怎么能扯到我身上呢?”
李默百思不得其解,接过来一看。还真是呢。
不过不愧是阳城,居然那么快就把本港的新闻转载了。
报纸也指出了内地歌手与本港歌手的龙争虎斗场面。
难得内地出了一个这样的人物,不但帅,而且能不逊色于其他人。
原来还是有人支持他的呀。
想想也是,但凡内地艺人争气点,他们也不会把港台艺人捧得那么高。
80-90年代,演员的演技丝毫不差于港台的,但歌手就略逊一筹了,而且还不持久,大多数都是1-2首火了一阵之后,就飘了。
只有猫宁和杨玉莹出来后才能与之抗衡。
他们俩不但样貌能打,而且唱功也强,经典歌曲也不差别人多少。
就是内地媒体不给力,非但没助力,而且还落井下石。
有种阴谋论,主要讲很多媒体都是弯弯那边把控的。
从来没有报道那边艺人的不好事,都是直接推脱给别人。
比如天庭宴,舒大嘴等。
想到这后,李默打算再次发张专辑回复一下。
不关人好坏,这是立场问题。
而且这段时间里,dvcd机和液晶电视的横空出世,引起了国内外巨大轰动。
原来那么穷的华国里,居然能研发出这么牛逼的产品。
现在dvcd机和液晶电视已经霸占了全球90%市场。
只有日子国还在挣扎着。
。。。
回到唱片公司的录音棚后,李默考虑唱什么歌好呢。
不过最好是以国语为主,粤语为辅。
因为张国容这次的专辑,亚洲卖了40万张,其中本港内就卖了6白金,也就是30万张,其他地方加一起却只卖了10万张。
可见粤语歌市场有多小。
难怪异时空里,即使谭张两人不退出歌坛,依旧会被四大天王而取代。
因为谭张两人虽然当时已经退出了歌坛,但依然有发行唱片的。
不过短短几年后,他们的唱片就开始卖不出去了。
90年谭校长都还能卖25万张,但95年后就只能卖几万张了。
张国容95年重新复出的噱头,卖了不少,但96年却只卖了10万不到。
言归正传,回到正题。
以前很喜欢小虎队的歌,后来听说都是复制日子国的,就没再关注他们了。
《青苹果乐园》很好听,翻唱《What's Your Name》,不过这个时候还没出来,可以搞。
还有那首《红蜻蜓》,翻唱长渕刚的,要了,到时放在最前唱,示意虚岁已经14了,该告别小时候了。
小虎队的《再见》也不错,放在最后唱,刚好首尾对应。
以前有首老歌特别有激情,那就是黄敏华的《挑战》啦。
可惜人好,歌好,就是不红,也是怪了,难怪人家说小红靠戏,大红靠命呢。
还有罗大右的那首《你的样子》,当时看剧情和歌声一起交织时,感动到哭了。
李默想了很久,一时回忆不起还有哪些歌合适他现在的。
爱情歌就算了,不想惹人怀疑。
最终还是想到这首《我想有个家》,也是他内心深处想要的。
不想回到别墅里,就有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飘荡。
人毕竟是群居生物。
就这样了,5首歌曲够了,剩下的5首,找人邀约,质量一般也是OK的。
“统子,帮我兑换精通日语技能。”
“叮,兑换成功,已经扣除点数。”
李默突然想到也去日子国发行。反正直接把上面的歌曲日化就可以了,顺便过去那边,把系统奖励的商家激活。
一鱼两吃ヾ(≧▽≦*)o
歌单如下:
《红蜻蜓》
《青苹果乐园》
《挑战》
《你的样子》
《我想有个家》
再随便放5首进去,共18首歌,专辑名就叫《挑战》。
这5首都能拆开做主打歌了,
看看谁敢在他面前想称王称霸的,经过他这关再说。
李默想到这就狂笑起来。
至于许贯杰,就算了,虽然销量不算特别突出,但好歹也是粤语歌鼻祖,怼不过他。
时间就是金钱。
李默抓紧时间录好10首歌的mtv。
因为录音棚的数字可以直接传输的,所以李默另起炉灶,已经盖间影音工厂,自动灌制唱片。
只派少数看管就可以了。
因为李默的秦帝集团迅速扩张,旗下就有各种各样的家电、dvcd机、手机等类目产品。
单单直系员工就有10万人,靠秦帝周边生活的员工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现在内地的人也逐渐解决了温饱问题,向有点钱的生活进一步了。
因此李默把磁带拿货价定位5元,售价10元,成本1元;光碟拿货价20元,售价45元,成本5元。
但港台、新马泰的商家就不是很满意了,觉得售价太低了,别的歌手都卖几百块呢。
李默只能苦口婆心劝导,“几百块的是大碟,现在是这种光碟了,才5寸大,成本不一样啊,除掉所有成本,你们最少每张能赚40元。10万张就是400万了,去哪赚?”
“况且我们最大的敌人是盗版商啊,你们不趁机抢占市场,那群吸血鬼就敢以20元一张的价格,把属于你们的钱都赚走了。”
那些本来有意见的商家,听完后也不再抗拒了。
确实盗版商是最大敌人,大家要早点把蛋糕吃到嘴才行。
按照以往经验,以前拿货都拿少了,所以这次37个商家都安排了大货车过来装货。
“李总,我要50万盒磁带,30万张唱片。”
李默转头一看,噢,原来魔都人,看来他赶时间呢。
“好,邓经理,带一帮兄弟帮他搬货,大家速度点报数哈,因为数量有限,还在赶时间灌制,慢的就需要等了。”
话还没说完,就有人喊起来了。
“我要50万盒,10万张唱片。”
“我要…”
最终统计结果:磁带一共拿了800万盒,唱片拿了400万张。
其中内地的要了700万盒磁带,200万张唱片。(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共31个商家分摊下来,每个商家也就20万盒磁带,6万张唱片而已)
商家们也不敢拿太多,怕资金周转不过来呢。
本港地区要了20万盒磁带,40万张唱片。
弯弯地区,拿了50万盒磁带,120万张唱片,上次他赚大了,所以这次拿多点,毕竟蚊子肉也是肉。
新马泰,一共拿了30万盒磁带,40万张唱片。
这个时候的港台,新马泰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了,人们兜里有钱。
很快这些货运回走后,李默也拿钱给经理,让他请工人吃点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