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两军汇合

“坦之,前方似乎正有两军交战!”夜色昏黑,远隔数里,但马谡却还是辨认出了前方城下正处在交战当中,立刻将此事禀报给了关平。

关平刚才从一场接舷厮杀当中退下来,随着攻破的曹军水寨越多,越临近夏口,负责把守此地的曹军也肉眼可见的变多了起来,更有众多战船舰队调头驶来,前来抵挡来袭之人,原本势如破竹的挺进速度也不由得慢了下来,交战局势也从原本的近乎一边倒变得越发焦灼起来。

而人力终究是有限的,即便是像关平这般正值壮年的猛将,在一连经历了数场厮杀之后,也不得不暂且退到后方休息片刻。

此刻听闻马谡所言,关平立刻顺着其所指方向望去,仔细辨别之下,发现果然如此,当即兴奋道:“定是城中守军觉察我等来援,想要里应外合一举攻破敌军包围!”

随后更是直接喝令道:“速速传令,将此事告知父亲,并令各部勿要恋战,集结于此,一同杀往城下与友军汇合!”

后方关羽眼见令旗摇动,亦是大喜,所下达军令也与关平相差无几。

原因无他,在眼下关头,确保夏口不失才是头等大事。

有了明确的目标,关羽所率领的江夏军一方顿时鼓号齐鸣,选择用最激进的方式直冲前方敌军而去。而原本分散在周围保持着松散的包围消耗的曹军,眼见如此,也是响起了进攻的号角声,完全一扫此前犹疑之态,针锋相对一般选择两军对进,战场形势陡然剧变。

从双方主力互相进入射程开始,到双方舰船相接进入惨烈的接舷战,其中间隔甚至只能支撑一轮攒射。

江夏军一方由于接连为战,许多舰船上的箭矢都已有些不足,此番更是没有下达张弓搭箭的命令,而是只架设盾墙进行防御,只为能够在接舷战中占得哪怕丝毫的先机。

“轰!”

随着一艘艘舰船相撞在一起,无需任何其他多余的信号,双方将士瞬即奔出,朝着彼此厮杀而去,刀光剑影在火光中跳动,掀起阵阵猩红血雨。

下方则是众多走舸穿梭在战场的阴影之中,只有偶尔从江面反射的火光才能发现他们的身影,但凶险却是丝毫不输甲板之上。

水战本就不同于陆战,缺乏地形的起伏,伏兵极难不被敌人所觉察,尤其是在这种开阔的水面之上,一旦彻底近身进入全面接舷战,几乎便再无回转的余地。所能依仗的唯有上下一心的士气,以及蹈锋饮血悍不畏死的猛将。

远离战场的某处小舟之上,望着战场中火光映照下外着明光铠,率军接连冲锋陷阵,宛如一把利刃直刺对手胸膛的小将,于禁脸色变得越发阴沉。

曾几何时,他亦是这般千军难挡的猛将,无论是征讨吕布,还是剿灭袁术,他都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甚至就连面对袁绍高橹联营众将束手无策之时,也是他于禁挺身而出,力战不退,方才终于撑到迎来转机的时刻。

而后随着自己不断添官加爵,在军中地位也越发水涨船高,甚至足以随意剥夺其他人的性命,更是让他自觉难逢敌手。

可直到亲眼目睹过张飞殊死一搏、关平势如破竹的壮举之后,他方才知道,自己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心中竟是如此害怕死亡。即便光是想到要与这般敌手对阵,他心中就后怕不已,更遑论真刀真枪与他们搏命?

此刻眼见关平穿着原属于自己的铠甲在人群之中大开杀戒,于禁心中气愤的同时,却也忍不住暗暗窃喜自己怯战而逃的懦弱之举是多么正确。

而就此时,于禁却是突然注意到,就在关平不远处,却又是出现了一道势如破竹的身影,杀入敌阵的速度甚至比起关平都要快上几分,若非是正与关平齐平,于禁甚至都未曾发现此人。

这让于禁更为惊惧,背心冷汗直冒,不敢再做逗留,急忙撑船离开了这是非之所。

关平手中长枪挥舞如风,三两下将面前敌军将领解决,却是突然惊觉前方敌军竟是不知何时一扫而空,正疑心是否为敌军奸计时,却方才注意到一道极为熟悉的身影。

“父亲!您怎么来了?!”

关羽一抖手中长枪,确认附近再无危险之后,佯装皱眉道:“怎么?嫌弃我老,会拖你后腿?”

关平急忙摆手道:“怎么会,父亲宝刀未老,天下无人能敌,孩儿只是担忧无人坐镇后方…”话虽如此说着,但关平眉眼之间却满是对父亲的担忧,全然无了方才攻坚陷阵的悍将风采,倒像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农家小子。

关羽闻言,却只是拍拍关平的肩头,道:“大丈夫行事,既是思量完毕,便该一往无前,为何瞻前顾后?”

说完,便继续领着领兵杀奔前方。

望着父亲远去的身影,关平若有所思,但却也不敢过多耽搁,将此话记在心中,当即也指挥兵将驾驶战船,朝着前方杀去。

而似乎是畏惧于关家父子二人的英勇,后排曹军眼见敌军再度杀将向前,却是心生畏惧,迟疑不前,刚一交战更是尽皆溃散。

由于牢记此战乃是为了保全夏口,关羽并未乘胜追击,而是继续领军向前,奔着夏口而去。

但仅仅行出半里,前方却又被大团阴影笼罩,关羽不敢轻视,急忙下令备战。

可待继续靠近,却方才发现对方竟是打着江东旗号,顿时不由一愣。

主簿廖化更是索性直接冲着对面吼道:“此地距离夏口尚有三里之遥,江东之人怎会出现在此处,尔等莫非就不怕被曹军抄了后路,断绝在城外?”

“还是说尔等乃曹贼假扮,意图诓骗我等?”

对面舰队见状,却也不由一愣,随后传也并不回应,而是将五色旗分别摇动一下,随后才道:“我乃江东吕蒙,可有人识得我名?”

口音无疑正是吴地之音,而又能对上事先约定好的暗号,自然也不再怀疑,顺利合会一处。

只是,双方对于此战的看法,却是出现巨大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