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备战 备战
- 团长:从禅达开始抗战
- 肯打鸡汉堡
- 2100字
- 2024-07-15 16:34:28
“咱们这团长铁打的么,都跑出几里地了,他咋嘛事没有?”
川人要麻在队伍中气喘吁吁,朝身边的湖南人不辣议论。
“我哪个晓得嘞,这团长说不定是吃马肉长大滴,两条腿赶得上四条腿哩。”
队伍稍远处的康丫也已上气不接下气,插入到熟人的对话里。
“我这老乡,说不定,光绪年间的武状元。”
说完就闭上了嘴,他感到阑尾疼,说话终于岔了气了。
“武状元,您快歇歇吧,他要是大清朝的武状元,这会儿比郝兽医岁数都大。”
孟烦了张大了嘴,只为能让空气多进入灼热的肺部,虽然他受照顾慢慢走,但现在体力也接近枯竭。
尖锐的哨声从队伍首端传来,队伍从排头的士兵开始陆续坐下。
“休息,休息了,原地休整十分钟,然后准备返回。”
王永初从队伍前方大喊。
经过上午的跑步,他确定了一件事。
士兵们这个身体素质是真低啊,除去极少数天赋异禀和身体强健的。
多数人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训练不足,身体素质约等于骷髅兵。
王永初有些忧愁的看着坐的歪七扭八的士兵,许多人的肋骨都清晰可见。
饥饿就像是伤痕,刻在战士们的身上。
这是一种虚弱,身体上的虚弱,这种虚弱不会轻易要了命,但是会折磨人的精神。
而精神一旦虚弱,等待军队的就是败仗,一败接一败,军心就散了。
“蛇屁股、蛇屁股呢?”
王永初朝着队伍乌泱泱的人群中叫人,听到的士兵也跟着吆喝。
“团座,蛇屁股来了。”
蛇屁股一路小跑过来,他精神头还算不错,被时间打熬出的身体素质还算健康。
也可能是菜谱上多的蛇供养了他现在的体魄。
“去,以后一天改成三餐吧,带着你炊事班的人以后在晨练后加顿早餐。”
“早餐不用太多荤腥,鸡蛋和馒头面啥的轮流着来。”
蛇屁股听罢,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能准备肠粉云吞啥的么,长官。”
“炊事班长,由你掌握,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吃饱,我要带一批撑死鬼进缅甸。”
蛇屁股听罢敬了一个军礼,昂首阔步地走进了队伍。
众人好奇的围上去打听情况,不一会儿,队伍里传来了欢呼。
“行了,都休息够了,后队变前队,咱们回禅达。”
士兵们一个个站了起来,步伐轻快地往城中进发。
想起了回去还有早点吃,队伍的行军速度甚至还变快少许。
“能有早点吃,这中央军有着待遇么。”
“莫要胡说,中央军也没几顿肉吃哩。”
几个士兵插科打诨,谈论早点能吃点啥。
不一会儿,禅达的城门显现眼前。
门口放哨的一老一少看到昨天的中校团长,连忙敬礼。
把拦在路中间的路障放到一边,好让这帮饿鬼进城。
禅达市民们看到早上出门的部队归来,还是谨慎的把自家商品放到了货架下方。
无他,过去溃军们的光辉事迹太多了。
趁人不注意拿了白菜就跑的——这个是两条腿健全的。
拿了粉条因为瘸腿被半路抓住的——这个是孟烦了。
非要拿手榴弹和枪跟他们换吃的的——这个是不辣。
拿出钱来想买吃的发现全被各种方式强取豪夺完的——这个是阿译。
今日的这帮当兵的倒确实大不一样,各个眼睛放光往他们的军事区望。
压根没人盯着摊位上的南瓜白菜了,居然一副有了军纪的样子。
惊讶之余,市民们更多注意到走在队伍前面喊着口号的青年。
他们只能看出来这人是个军官打扮,容貌俊朗。
但没甚军官架子,从队伍前面窜到后面,就为给走出队列的人踢回去。
然后骂骂咧咧又到队伍前面开始讲什么一天三餐要吃好,喝水要喝煮完的。
心中暗道,这位长官来了,倒是约束住这帮当兵的了,以后做生意也能好做了,倒是个好人。
背后挨念叨的王永初打了个喷嚏,然后继续宣读他的饮食政策。
“记住没,吃饭别跟饿死鬼似的,吃个八分饱就行了,顿顿缺不了你们的,睡觉往干燥的地方睡,喝水都喝煮沸的,再不济,煮完了放那晾凉喝。
“奶奶的,我都快成保姆了,记住了么?”
王永初站起来朝士兵们大喊,士兵们配合的回应。
“晓得喽,长官。”
“记住了,团座。”
“啥玩意儿,喝个水这么麻烦。”
“听见没,这才是讲究人儿。”
各路牛鬼蛇神的回应千奇百怪。
“记住了个屁,下次让我发现就等着吧,尤其北方来的,都注意着点,别给我有事没事生病,大家出去打小日本你要是病倒了就自己躺着吧。”
“到时候等你孙子问你,爷爷,爷爷,抗日战争时候你在干什么啊,你尴尬地咳嗽一声,你爷爷我在禅达铲屎呢。”
队伍里不少人笑出声来,当地确实不少士兵难以适应气候,湿热的空气带来的疟疾和各类蚊虫的叮咬非常容易引发疾病。
王永初明白比起打仗死人,死在各种热带疾病下的人才是大头。
“去去去,都给我在重复一遍。”
“吃饭八分饱,喝水要煮沸,睡觉干燥地,防虫防叮咬。”
士兵们按着顺口溜随意的编排着,重复好几遍,直到走到收容站门口为止。
“解散!”
王永初命令一下,各路人马迫不及待的窜进收容站,等蛇屁股开始做饭。
“阿译!”
“来了,团座!”
逆着人流,阿译好不容易从人堆中挤出来。
“你去禅达开始收拢溃军吧,包括今天入队的,都在名册上记录好,发饷也好做饭也好都要参考名册,务必把每个人都记上。”
“时间很紧张,这件事我需要你去办,你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话倒不是说假,阿译的军衔够高,又是这帮人中难得年轻热情的,办事虽不说牢靠,但胜在努力。
征兵,一看待遇,二看热情。
阿译眼眶中隐隐有泪水打转,自上而下的赏识总是打动人心,尊重,也是阿译最渴望的东西。
阿译敬礼,然后好比壮士出征般离去了。
这时,已经管理后勤的康丫带着自己的副手走了过来。
“团座,咱们的物资还是有些吃紧,得靠您想想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