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讨董风云2
- 三国,从蛾贼开始重建天下
- 历史系学渣
- 4213字
- 2024-10-27 12:45:44
董卓在加强防御之际,其心中正酝酿着一个极其险恶的阴谋。
他那狡黠的目光如毒蛇一般,紧紧盯着联军的一举一动。
他深知联军内部就像一盘散沙,诸侯们各自心怀鬼胎,并非铁板一块。
于是,他精心挑选了一批心腹,让他们携带大量的金银财宝和言辞恳切却暗藏祸心的书信,暗中潜入联军阵营,去联络那些意志不坚定的诸侯。
他嘴角泛起一抹阴险的笑容,对手下说道:“这些诸侯,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眼中只有利益,稍加诱惑,便会自乱阵脚。”
果不其然,部分诸侯在收到董卓的贿赂后,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们在军事行动上开始变得敷衍塞责,不再积极配合联军的整体部署。
曾经信誓旦旦要讨伐董卓的决心,如今已被贪欲和私心所侵蚀。
袁绍察觉到了联军内部这微妙而危险的变化,他那英挺的眉头紧紧锁在一起,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他深知,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联军必将不攻自破。
于是,他一方面加强对诸侯的监督,选派了一批忠诚可靠的手下,密切关注诸侯们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的迹象。
另一方面,他努力稳定军心,穿梭于各个军营之中,大声向士兵们强调讨伐董卓的正义性和重要性:“吾等乃正义之师,是为了拯救汉室江山,为了天下苍生而战!董卓是国之贼,是祸乱之源,我等绝不能因小利而忘大义,让他继续为非作歹!”
他的声音在军营中回荡,如同洪钟大吕,振奋着士兵们的士气,但联军内部的隐患却如阴霾一般,挥之不去。
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推进,联军终于一步步逼近了洛阳城。
那洛阳城高大而坚固的城墙,宛如一座巍峨的巨兽,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威严。
城墙上,董卓早已布置了大量的弓箭手和投石机,严阵以待。
弓箭手们个个神情紧张,张弓搭箭,箭头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犹如死神的眼睛;投石机上装满了巨大的石块,仿佛是一头头蓄势待发的洪荒猛兽。
士兵们神色凝重,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城外逐渐逼近的联军,仿佛在凝视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联军在城下扎营,营帐连绵数里,一眼望去,宛如一片白色的海洋。
士兵们磨刀霍霍,眼神中充满了战斗的渴望,准备对洛阳城发起最后的攻城战。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联军内部却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冲击着联军的根基。
粮草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了联军的心腹大患。
这一切都归咎于董卓的坚壁清野策略和长时间的战争消耗,联军的补给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诸侯们原本就因利益纷争而关系紧张,如今为了粮草分配问题更是争吵得不可开交。
有的诸侯满脸怒容,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指着对方大骂:“汝军粮草消耗过多,就应当减少份额!不能让尔等拖累整个联军!”
一些军队甚至因为缺粮,出现了士兵哗变的情况。
那些士兵们满脸饥色,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愤怒,情绪激动地喊着:“我等没饭吃,还打什么仗!这仗还怎么打!”
整个联军营地弥漫着一股不安和躁动的气息。
与此同时,董卓的分化策略也在进一步发挥作用。
韩馥在袁绍的背后小动作不断,他暗中截留粮草,企图以此来削弱袁绍的势力。
他还在私下里与其他诸侯交头接耳,挑拨离间:“袁绍势大,若此次成功,我等皆为其附庸,我等必须要有所防备,不能让他一家独大。”
袁绍陷入了内忧外患的艰难困境,他心急如焚,仿佛置身于火海之中。
他既要应对董卓那铜墙铁壁般的强大防御,又要解决联军内部这错综复杂、一触即发的问题。
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联军的生死存亡,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联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曹操再次展现出了他的非凡气度和担当。
他神色坚定地走到袁绍面前,目光炯炯地说道:“吾愿去筹措粮草,并稳定军心,将军在此主持大局,定要稳住联军。”
说罢,他便率领自己的亲信部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找粮草的艰难征程。
他四处奔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粮草的地方。
每到一处,他都与当地的地方势力诚恳协商,言辞恳切地说道:“望君能助我等讨伐董卓,救百姓于水火。如今我等虽面临困境,但只要有粮草,我等就有希望。若君能伸出援手,粮草之恩,我等必当厚报,绝不食言。”
他的真诚和执着,打动了一些地方势力,为联军带来了一丝生机。
在曹操为粮草问题而努力奔波之时,联军对洛阳城的进攻也拉开了帷幕。
那攻城战异常激烈,堪称惨烈至极。
联军的士兵们扛着云梯,口中呐喊着震天的口号,如潮水般冲向城墙。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无畏和坚定,尽管他们知道,前方是死亡的深渊,但为了心中的信念,他们毫不退缩。
然而,城墙上的董卓军也毫不示弱,他们疯狂地射箭、投石,箭矢如雨点般密集地落下,石块呼啸着砸向联军。
联军士兵们不断有人倒下,有的被箭矢射中,发出惨叫,捂着伤口倒下;有的被石块击中,瞬间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但这并没有让联军士兵们退缩,他们前赴后继,奋勇向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洛阳城下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战歌。
袁绍亲自指挥攻城,他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姿挺拔如松。
他挥舞着宝剑,宝剑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仿佛在为士兵们指引着胜利的方向。
他大声激励士兵们:“洛阳是汉室都城,是我等大汉的根基!如今却被董卓这个逆贼占据,他在这里犯下了滔天罪行。我等为了汉室江山,为了天下百姓,一定要夺回洛阳!让正义重归此地!”
在他的激励下,联军士兵们士气大振,攻击更加猛烈。
在联军那如狂风暴雨般的猛烈攻击下,洛阳城那看似坚不可摧的部分城墙终于出现了缺口。
联军的士兵们见状,呐喊声更加激昂,他们如汹涌的洪水般冲入城中,与董卓的守军展开了残酷的巷战。
董卓见联军攻入城中,他那狰狞的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被愤怒所取代。
他亲自率领精锐部队进行反击,他手持宝剑,跨坐在高大的战马上,宛如恶魔降临人间。
他的眼中燃烧着疯狂的火焰,满脸狰狞,令人不寒而栗。
他挥舞着宝剑,每一剑都带着无尽的杀意,每一剑都能砍倒一名联军士兵。
他在战场上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鲜血飞溅,联军士兵们在他的攻击下纷纷倒下。
但联军士兵们并没有被董卓的凶残所吓倒,他们与董卓的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
战场上鲜血横流,汇聚成河,喊杀声震天动地,仿佛要将整个洛阳城都震塌。
在这激烈的战斗中,孙坚表现得格外英勇,宛如战场上的战神。
他头戴赤帻,在人群中格外醒目,那赤帻就像是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他的斗志。
他挥舞着古锭刀,那古锭刀在他手中上下翻飞,如同灵动的游龙。
他的目光如炬,仿佛能看穿敌人的防线。
他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如虎入羊群一般。
古锭刀所到之处,董卓的士兵纷纷倒下,惨叫连连。
他口中大喊:“逆贼董卓,拿命来!你犯下的罪孽,今天要用你的血来偿还!”
他的勇猛激励着身边的联军士兵,让他们在这残酷的战场上找到了勇气和力量。
在联军的顽强攻击下,董卓渐渐抵挡不住。
他看着身边的士兵不断倒下,眼中露出了惊恐的神色。
他意识到,洛阳城已经守不住了,再继续抵抗下去,只会让自己陷入绝境。
于是,他心中萌生了一个恶毒的念头。
他决定放弃洛阳,迁都长安。在撤退之前,他下达了一个残忍的命令——放火烧城。
他恶狠狠地说道:“吾不能得之,联军亦不能得,烧!让这座城市化为灰烬!”
刹那间,大火在洛阳城中肆虐起来,熊熊烈火如恶魔的触手,迅速蔓延。
宫殿、庙宇、民居都被火海吞没,大火燃烧的噼啪声、房屋倒塌的轰鸣声、百姓们的哭喊声交织在一起,洛阳城陷入了一片混乱。
火焰冲天而起,热浪滚滚,仿佛要将天空都点燃。
百姓们在火海中四处奔逃,他们的哭喊声在火海中回荡,那是对董卓暴行的控诉,是对这乱世的悲叹。
联军虽然成功地攻入了洛阳,但面对董卓的大火和败退,他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士兵们疲惫不堪,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疲惫和伤痛。
许多人身上带着各种各样的伤口,鲜血浸透了他们的战甲。
伤亡人数之多,令人痛心疾首。
而且洛阳城已被毁坏,曾经的繁华如今已化为乌有,满目疮痍,一片废墟。
然而,在这片废墟之中,联军的胜利曙光还是若隐若现。
董卓的败退意味着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对董卓的胜利,汉室江山有了一丝恢复的希望,就像黑暗中透出的一丝曙光,虽然微弱,但却给人以希望。
袁绍在洛阳城中召开庆功宴,犒劳各路诸侯和士兵。
营帐中,灯火通明,但气氛却并不轻松。
袁绍举起酒杯,神色凝重地说道:“今日之战,我等虽胜,但董卓未灭,他依然是我等的心腹大患,是汉室的巨大威胁。望诸君能继续团结,放下个人恩怨,追击董卓,彻底消灭这个祸国殃民的逆贼,还天下一个太平。”
然而,诸侯们的反应却各不相同。
有的诸侯点头称是,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表示愿意继续追随袁绍,为了讨伐董卓而战;但也有不少诸侯眼神闪烁,心中开始盘算着自己的利益。
他们小声嘀咕着:“此次损失惨重,我等需要回领地休养生息,不能再继续冒险了。”
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犹豫和退缩,对于袁绍的号召,他们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积极响应。
随着董卓的败退,联军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就像一座被压抑已久的火山,终于爆发。
袁术嫉妒孙坚的战功,他那狭隘的心中充满了怨恨。
他暗中克扣孙坚的粮草,试图以此来打压孙坚。
孙坚得知后,气得满脸怒容,他径直找到袁术,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质问道:“吾等共讨董卓,本应齐心协力,你为何如此?你这是在破坏联军的团结,是在助董卓一臂之力!”
袁术却不以为然,他撇了撇嘴,满不在乎地说道:“吾亦缺粮,自顾不暇,哪有多余的粮草给你。”
袁绍与韩馥之间的矛盾也彻底公开化,双方在洛阳的治理权问题上争执不下。
袁绍怒目圆睁,大声说道:“吾为盟主,此次讨伐董卓,我出力最多,当由吾主持洛阳之事。”
韩馥则不甘示弱地反驳:“吾亦有兵有粮,为联军也付出了不少,为何要听你的?”
两人互不相让,争吵声越来越大,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一些诸侯看到洛阳城已被毁坏,这里已经没有了他们想要的利益,便纷纷率军离开。
他们的离去,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引发了连锁反应。
原本声势浩大的联军开始分裂,诸侯们各自为政,曾经的团结已经荡然无存。
曹操看着诸侯们离去的背影,眼中满是痛心和无奈。
他试图劝说诸侯们以大局为重,不要再让个人利益蒙蔽双眼,但他的劝说却收效甚微。
诸侯们都被自己的野心和欲望所驱使,已经听不进任何劝告。
袁绍联军攻打董卓这场战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董卓的势力,但由于内部矛盾重重,最终未能将董卓彻底消灭。
这次战役对天下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掀起了惊涛骇浪。
汉室的权威在这场战役后进一步衰落,各地诸侯看到了汉室的无力,他们开始拥兵自重,不再把朝廷放在眼里。
诸侯割据的局面逐渐形成,天下陷入了更加混乱的战乱之中。
百姓们原本期待着联军能够带来和平,但如今却陷入了更深的苦难。
战火在各地蔓延,家园被摧毁,亲人离散,整个中原大地都在痛苦地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