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孙太后薨逝,连根铲除勋贵
- 大明:朕景泰帝,请皇兄赴死
- 愚蠢的恐龙
- 2023字
- 2024-09-29 00:01:30
当兴安,高平两个太监,带着一众神色冰冷的锦衣卫出现慈宁宫后。
孙若微惊呆了。
本就做贼心虚的她,立即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事!
“你们要做什么?我是先皇的皇后,太上皇的母后,当今的嫡母。”
她咆哮着、怒吼着,试图喝退这些人。
兴安、高平二人则是露出不屑。
“孙氏,你勾结藩王,意图谋反,今日咱们是来送你上路了。”
“看在你曾贵为一国之母的份上,你自尽吧。”
孙若微身子一个踉跄,脸色苍白得吓人,仿佛全身的血液都被抽干一般。
“你们不能……“我要见陛下,我要见陛下。”
高平手里拿着一匹白绫,兴安手里则是一杯毒酒。
“孙氏,我们之所以选择小皇子午睡的时候来,就是想让你走的体面些,希望你不要不识抬举。”
孙若微听到二人提及自己的幼孙,原本已经陷入癫狂的她,突然之间就冷静了下来。
只见她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神色中,竟露出了罕见的哀求之色。
“不知陛下如何处置我那幼孙?我只求陛下能饶他一命,哪怕做个平民也是好。”
兴安、高平低头不语。
因为如何处理太上皇的儿子,陛下没有交代,他们也不敢随意来。
但他们也知道,就算留下小皇子朱见深,这辈子只能被圈养了。
“孙氏,小皇子马上要醒了,你还是赶紧上路吧。”
兴安、高平催促道。
他们二人知道,做完此事后,他们就能博得皇帝的信任了。
所以,迫不及待地催促道。
最终,孙若微失魂落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选择了那杯毒酒。
她没敢再猖狂,因为她知道若是临走还要多嘴的话,很有可能会连累幼孙。
端起那杯毒酒之后,她再次回望了一下后方的寝宫,而后毅然决然地喝下了那杯毒酒。
那个丰腴的奶娘,就没那么好运了,她被锦衣卫给活活勒死了。
一切处理结束,当兴安、高平来到寝宫,看着还在酣睡的两岁孩子。
他们最终抱起他,把他送到了念慈宫。
从此,就由吴太后看管吧。
……
勤政殿。
朱祁钰得到了兴安,高平的汇报之后,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这个历史上毒辣的孙太后,终于死了。
至此,他也不用再担心后院起火了。
“去通知内阁,礼部,让他们准备太后的后事吧”
“是,陛下。”
孙太后自从太上皇被瓦剌俘虏之后,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很快便病倒了。
这些日子以来,她常常躺在床上,无法起身。
连太医院都曾悄悄告知内阁大臣们,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如今孙太后突然离世,众人并没有表现出太多惊讶之情,反而暗自松了一口气。
毕竟,这位强势惯了的太后让许多人都心生畏惧,生怕她会在后宫中惹出什么麻烦事来。
而现在,她终于走了,对于整个大明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然而,或许在这京城之中,唯一感到悲痛欲绝的便是那帮勋贵和皇亲国戚了。
自从太上皇被俘之后,孙太后成为了他们最后的精神寄托。
而现在,这根精神支柱也已经崩塌,那么他们一切的阴谋诡计,也就不复存在了。
得知孙太后去世的消息后,这些人开始哀号痛哭。
他们当然不是哭孙太后,而是哭他们可能马上就要大难临头了。
事实上,朱祁钰即将亲自出征瓦剌,自然不会容忍这群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根据从慈宁宫搜出的罪证,锦衣卫迅速采取行动。
京城内,嚣张跋扈长达十多年的外戚孙氏家族,全部被逮捕入狱。
此外,还有许多受到牵连的勋贵和皇亲国戚,人数多达数十之众。
就连英国公张辅的弟弟张軌以及他的两个儿子,也未能幸免,一同进入了诏狱。
不仅如此,英国公张辅的儿媳孙氏及其所生的私生子也被捉拿归案。
对于此事,张忠、张懋还特意进宫感谢了一番朱祁钰。
可见他们对那位孙氏忍受了多少年。
朱祁钰连夜把孙太后一系的人,连根拔起。
虽也引得一些文武的上书劝谏,说什么皇上您这样做太过分了,会失去民心的。
不过,他都全当没有看到。
这些文武一个个要他以仁义为怀,不要赶尽杀绝。
但他们不知道,若是孙太后谋逆成功,那么她只会比自己做的更狠。
……
念慈宫。
吴太后看着儿子吃着她做的早餐,眼中满是担忧和不舍。
你真的要亲自出征吗?“吴太后轻声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是的,母后。此事已经决定,容不得更改了。”朱祁钰点了点头。
同时,又道:“后宫之事,就交给母后来掌管了。“
对于自己这个母后,朱祁钰还是十分信任的。
她本是一个宫女出身,可最终不但俘获了宣宗皇帝,还给他生了一个皇子。
并且,还能把朱祁钰顺利抚养长大。
哪怕在孙太后作威作福的后宫,她也能多次化解危机,忍辱负重,最终熬出了头。
从这也能看出她的非凡的能力来,绝不是一个只会吃斋念佛的普通妇人。
“那母后就不拦着你了。”
吴太后叹息了一声,又道:“儿啊,小皇子还小就让母后带着吧。两岁的孩子,长大了什么都记不得了,到时做个闲王,荣华富贵一生也就行了。”
其实,对于朱见深这个小侄子,朱祁钰一直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按照常理来说,他应该毫不犹豫地将其铲除,以绝后患。
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位成化皇帝朱见深整体表现还不错。
他为于谦平冤昭雪,恢复了朱祁钰的帝王尊严,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
但是,到了晚年,朱见深却逐渐疏远朝堂事务,沉迷于享乐之中,宠信奸臣,导致国家陷入混乱。
因此,无法称其为一代明君。
对此,朱祁钰也有了决定。
以后,就圈养起来得了,也省得再给文武百官留下口舌。
朱祁钰虽不是太在意,但总是减损自己的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