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庄公三十一年,齐桓公讨伐山戎,夏季,六月,齐桓公来鲁国进献击败山戎的战利品,这有违礼制。凡是诸侯有讨伐四夷的功劳,则应该献功给周天子,周天子用其警示四夷。中原诸侯间征战则不献功于周天子。诸侯之间也不互赠战俘和战利品。鲁国这样记载,自然也是有原因。去年山戎危害燕国,齐国和鲁国一起商议对付山戎,从后面来看鲁国是拒绝了,没有出兵。齐国自己出兵大败山戎,解救了燕国的危难。本来回来想教训鲁国的,但是管仲劝阻说:刚刚讨伐远国,又诛灭近邻,使邻邦不敢亲近,这绝不是霸王之道。将从山戎缴获的宝物,进献于鲁国的周公庙。用另一种形式威慑了鲁国。山戎在燕国的东北方向,今秦皇岛北边,齐军也是劳师远征啊。
鲁庄公三十二年,齐桓公由于楚国进攻郑国的缘故,召请诸侯开会讨论,准备报复楚国。
当初,鲁庄公见到党氏的女儿孟任,一见钟情,跟着孟任追到她家里,孟任闭门拒绝,鲁庄公答应立她为夫人也就是正妻,她答应了,割破手臂和鲁庄公盟誓。孟任生了子般。又一次在梁家讲习祭天之礼,庄公的女儿前往观览,养马人荦从墙外与她相互嘲弄。子般发怒,让人鞭打荦。庄公说:不如杀掉他,这个人不能鞭打。他很有力气,可以举起稷门的城门,能将门扇远远地扔出去。
庄公得了重病,向叔牙询问继承人的事,叔牙竟然回答说:庆父有才能。又向季友询问,季友回答说:臣以死来事奉子般。庄公说:叔牙说庆父有才能。季友就派人用国君的名义让叔牙等待在家里,用毒酒毒死叔牙,说:喝了这个,你的后代在鲁国还可以享有禄位;不这样,你死了,后代还没有禄位。叔牙喝了毒酒,回去就死去了。鲁国立他的后人为叔孙氏。这里有四个人介绍一下,很重要,庆父、庄公、叔牙、季友,四个人是兄弟。庆父是庶长子,但是以庄公是嫡长子为第一,按照伯仲叔季排序,所以说庆父也叫仲庆父、公子庆父。有句名言,庆父未死,鲁难未已,说的就是这个公子庆父。
大名鼎鼎的鲁国三桓,就是指的庆父、叔牙、季友三人的后代,鲁国后续的三个强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的祖先。他们三人共同的父亲就是鲁桓公。
八月,鲁庄公去世,子般即位,住在党氏家里。
冬季,十月,庆父派圉人荦在党家刺死了子般。季友逃亡到陈国。庆父立闵公为国君。闵公是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
鲁闵公元年,春季,狄人进攻邢国,管仲对齐桓公说:戎狄好像豺狼,是不会满足的;中原各国互相亲近,是不能抛弃的。贪图安逸等于自饮毒酒,同仇敌忾而忧患与共,请求救援邢国。
秋季,闵公请求齐桓公帮助季友回国,齐桓公派人从陈国召回季友。
冬季,齐国的仲孙湫到鲁国进行国事访问,仲孙湫回国说:不除掉庆父,鲁国的祸难没完没了。齐桓公说:怎么样才能除掉他?仲孙回答说:祸难不止,将会自取灭亡,您就等着吧!齐桓公说:鲁国可以取得吗?仲孙说:不行。鲁国不抛弃周礼,是不能动它的。您应当从事于安定鲁国的祸难并且亲近它。亲近有礼仪的国家,依靠稳定坚固的国家,离间内部涣散的国家,灭亡昏暗动乱的国家,这是称霸称王的方法。
晋献公建立两个军,自己率领上军,太子申生率领下军。赵夙为晋献公驾御战车,毕万作为车右。出兵灭掉耿国(今山西河津市)、灭掉霍国(今山西霍州)、灭掉魏国(今山西芮城县)。回到国内,晋献公为太子在曲沃建造城墙,把耿地赐给赵夙,把魏地赐给毕万,派他们做大夫。此时晋国也开始开疆扩土的历程。
士蒍说:太子不能做继承者了,把都城分给他,而给他以卿的地位,先让他达到顶点,又哪里能够立为国君?与其得到罪过,不如逃走,不要让罪过到来。做一个吴太伯,不也是可以的吗?这样还可以保有好名声。吴太伯是周太王的长子,周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及其子姬昌,吴太伯主动避让,迁居江东,建立吴国。此时晋国的内乱已经很明显了,朝堂之上的大臣都看出来了。
毕万被封在魏地,后代以封地为姓,是战国七雄魏国的先祖。
鲁闵公二年,记载说以前闵公的保傅夺取卜齮的田地,闵公不加禁止。庆父指使卜齮杀害了闵公。季友带着僖公跑到邾国。庆父逃亡到莒国,季友和僖公就回到鲁国,拥立僖公为国君。然后向莒国送礼,莒国人把庆父送了回来,庆父在回来的路上,请求赦免,没被同意,于是自己上吊自杀了。从这段记载来看,杀害闵公的另有其人。庆父拥立的闵公,没有道理再指使人杀害,得不偿失,从结果来看,自己也要逃亡,最后还被杀了。所以大概率是季友安排的,然后把脏水泼到庆父身上。最后季友补偿了庆父和叔牙,立了他们的后人,庆父的后代是孟孙氏家族,叔牙的后代是叔孙氏家族,季友的后代是季孙氏家族。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季孙氏。
冬季,卫国被北狄给灭国了。加上明年的邢国,此时周王室分封在河北南部的两个诸侯国,都被狄族给灭国了,只有河北北部的燕国在苦苦支撑着。这个时候正值齐桓公时期,在齐桓公的帮助下,两个国家移居别的地方,灭国未灭祀。卫国和邢国留下的大量土地,被后期的齐国和晋国慢慢占领了。总结一下卫国,卫国的史料相对邢国比较丰富,但是很多卫国的史料都是在说这个国家的公族混乱,国君贪图享乐,不体恤百姓,没有精明能干的雄主。地处戎狄环伺的地区,而不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最后身死国灭和楚国王族差太远了。
晋献公派遣太子申生进攻东山的皋落氏(山西省垣曲县)。里克进谏说:太子,是奉事宗庙祭祀、社稷大祭和早晚照看国君饮食的人,所以叫做冢子。国君外出就守护国家,如果有别人守护就跟随国君。跟随在外叫做抚军,守护在内叫做监国,这是古代的制度。说到带兵一事,对各种策略作出决断,对军队发号施令,这是国君和正卿所应该策划的,不是太子的事情。率领大军在于控制命令,太子领兵,如果遇事都要请示就失去威严,擅自发令而不请示就是不孝,所以国君的大儿子不能带领军队。国君失去了任命职官的准则,太子统率军队也没有威严,何必如此呢?而且下臣听说皋落氏准备出兵迎战,君王还是不要太子去为好。晋献公说:我有好几个儿子,还不知道立谁为嗣君呢!里克不回答,退了下去。里克进见太子。太子说:我恐怕要被废了吧!里克回答说:命令您在曲沃治理百姓,教导您熟悉军事,害怕的是不能完成任务,为什么会废立呢?而且做儿子的应该害怕不孝,不应该害怕不能立为嗣君。修养自己而不要去责备别人,就可以免于祸难。
冬季,太子申生带领军队出征,车右的武将先友说:身着国君衣服的一半,手握重兵,成败在此一举,您要努力。国君分出一半衣服给您并无恶意,掌握军权就远离灾祸。国君亲近您,您又能远离灾祸,还担心什么呢?驾驶战车的狐突叹息说:年底发布命令,就是想这事情不顺利;让穿着杂色的衣服,就是疏远他;让他佩金玦,就是表示内心已经抛弃他了。即使想努力,狄人也不可能尽灭。为下军主将驾驶战车的梁馀子养说:现在得不到规定的服饰而得到杂色衣服,命令又是不怀好意。死了以后还要落个不孝的罪名,不如逃了吧!下军主将罕夷说:杂色的奇装异服不合规定。这样,即使是回来还有什么用?国君已经有别的打算了。下军主将的车右武将先丹木说:这种衣服,即使疯子也不会去穿。国君说灭掉所有敌人之后再回来,敌人怎么可能尽灭!即使我们灭尽了敌人,内部还会有人进谗言陷害您,不如违抗这命令吧。狐突想走。军队执法官羊舌大夫说:不能这样。违抗命令就是不孝,放弃职责就是不忠。即使我们已经知道国君内心凉薄,但也不能做错事。您还是努力去做吧,即使为之战死。太子准备作战,狐突劝阻说:现在祸乱的根本已经形成,您还能肯定会立您为嗣君吗?您就考虑一下吧!与其危害自身而加快罪过的到来,不如尽孝道而安定百姓!
鲁僖公元年,邢国被狄族灭国,齐桓公、宋桓公、曹昭公率领军队救援邢国。赶走了狄人,找了个地方安置邢国民众。
秋季,楚国人进攻郑国,这是由于郑国亲近齐国的缘故。鲁僖公和齐桓公、宋桓公、郑文公、邾子结盟,策划救援郑国。
莒国人来求取财货,公子友率兵打败了他们,俘虏了莒子的弟弟。为了奖励季友的功劳。僖公把汶阳的田地和费地赐给季友。
鲁僖公二年,晋国的荀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马和垂棘出产的璧玉向虞国借路来进攻虢国。晋献公说:这是我的宝物啊!荀息回答说:如果向虞国借到了路,东西放在虞国,就像放在宫外的库房里一样。晋献公说:可是宫之奇还在那里。荀息回答说:宫之奇的为人,懦弱而不能坚决进谏,而且从小就和虞君在宫里一起长大,虞君对他亲昵,虽然进谏,虞君不会听从的。于是晋献公就派荀息到虞国去借路,说:冀国无道入侵贵国,围攻贵国的三面城门。敝国伐冀而使冀国受到损失,也是为了君王的缘故。现在虢国无道,在客舍里筑起堡垒,来攻打敝国的南部边境。谨大胆地请求贵国借路,以便到虢国去问罪。虞公答应了,而且自己请求先去进攻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不听,就带兵进攻虢国。夏季,晋国的里克、荀息领兵会合虞军,进攻虢国,灭亡了下阳。下阳即今天的山西平陆县,黄河重要渡口太阳渡就在这里,连接黄河南北的重要通道。后期灭亡了虞国后,晋国穿越中条山,渡过太阳渡,争霸中原。
秋季,齐桓公、宋桓公、江、黄在贯地结盟,江、黄两国归服于齐国。
齐国寺人貂自多鱼(春秋宋地,在今河南虞城县东北)开始不断泄漏齐国的军事机密。
虢公在桑田(河南灵宝市北沙河东岸)打败了戎人。晋国的卜偃说:虢国必将被灭亡。被灭掉了下阳不知戒惧,反而又建立了武功,虢国必定轻视晋国又不爱抚百姓,过不了五年,必然灭亡。其实就是地处晋国的扩张方向上。虢国黄河北岸的土地已经被晋国拿下,虢国是周王室西北近郊的屏障,控制崤涵古道的核心。
冬季,楚国人进攻郑国,斗章囚禁了郑国的聃伯。
鲁僖公三年,齐桓公、宋桓公、江人、黄人会见,准备进攻楚国。楚军进攻郑国,郑文公想求和。孔叔不同意,说:齐国正为我国忙着,丢弃他们的恩德而向楚国讲和,不会有好结果。
齐桓公和蔡姬在园子里坐船游览,蔡姬故意摇动游船,使齐桓公摇来晃去。齐桓公害怕,脸色都变了,叫她别摇,蔡姬不听。齐桓公很生气,把她送回蔡国,但并不是断绝婚姻关系。蔡国人却把蔡姬改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