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姬信提出“大周论功行赏”的方式后,姬发感觉自己完全解套了!
作为大周之主,姬发真正的权力是最终裁决权。只要姬发不点头,任何决定都不能最终通过。
姬信提出的论功行赏的方案,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不合理的部分。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姬信自己将自己的功劳分给了制定方案的姬旦,以及执行的团队。
对姬信个人而言,他能从这份功劳中获得的切实利益被大大缩小。正因为如此,姬发这个最后裁决者的分配难度则大大降低。
姬旦的心情同样轻松。作为大周王廷最大的实力派,姬旦其实不在意这份功劳带来的那点赏赐。姬旦开心的是,姬信这个可以搅局的家伙,却竭力维持大周王廷的安定团结。让所有可以攻讦大周分配的家伙们,至少在这件事情中失去了搅局的能力。
一时间,姬旦也觉得姬信怎么看怎么像是自己的“傻弟弟”。人虽傻,却忠诚!忠不可言!
姜子牙微笑地看着发生的事情,心中对鬼君王浩然非常感激。以姜子牙对姬信的了解,这孩子在鬼君的教导下的确有着巨大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远远没到能够委以重任的程度。
但是鬼君却不一样。这位鬼君绝对可以支撑大周的天下,让大周走上前所未有的高峰。
这些伐商派们的欢乐,对于稳健派来说就是一种损失。姬丰发现自己的谋划再次失败,心中非常失落。
看着姬信低眉顺眼,再不准备开口的模样。姬丰突然生出极大的怀疑,他搞不清楚姬信到底从姬发这里拿到什么好处。居然放弃了这么大的功劳!
左想右想,姬丰也找不出什么好处。
姬信已经是司空,官位绝不可能提升。
姬信作为先王庶子,周王姬发的庶弟,在公室中的地位也不可能再有提升。
财帛奴隶,姬信原本可以得到10成,现在顶多得到一成。相较于放弃的部分,得到的可以说微乎其微。
领地方面,姬丰直觉地认为,姬发不可能给姬信增加领地。
考虑了这么一圈,姬丰心中大骂起来。姬信你个傻X,就那么点收益,你拼什么命啊!
此时的大周司徒闳夭也已经和提出反对看法的大臣进行了争论。因为本来应该为自己争取利益的姬信主动放弃,导致其他的大臣说话也没有什么底气。
反倒是司徒闳夭,站在大周制度的制高点上,引经据典,把提出反对意见的大臣批驳得无言以对。
当然,闳夭的内心也没有表现得那么自信。他当然知道,这次封赏对姬信并不公平。姬信可以说,这次功劳靠的是太宰姬旦的定策,以及执行团队的努力。但是在闳夭看来,姬旦自己也不懂用铁犁耕地的要领,姬信的执行团队完全靠姬信提供耕地技术,以及接受姬信的指挥。
现在大家之所以觉得这是分功劳,完全是姬信干成了。如果姬信失败了,所有的责任也都得由姬信来承担。真的是风险大,收益低。
所以!这种功劳绝不会时常都有,即便有,也不会有其他大臣如姬信一样勇于承担。
这次即便对姬信不公平,司徒闳夭也不担心下次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会没人出来承担。实在没人用的话,还可以找姬信!
只要用姬信,闳夭自己就可以摆脱各种麻烦了。
随着王廷中再没人坚持为姬信争取利益,赏赐的大概结果被太宰姬旦敲定。姬旦表示,大周当下局面紧张,姬旦放弃封赏,把封赏用于军事建设。姬信与团队一起接受赏赐,姬信赐钺,团队成员赐财帛,赐粮,赐肉。
本来需要花费巨大的赏赐,以很低的成本完成。
司徒闳夭赶紧说道:“臣已无事。”
于是,众人的目光落在了姬信身上。姬信此时才抬起头,因为方才王浩然担心姬信激动之下再说些废话,直接接管了姬信的身体。此时才把姬信放出来。
姬信被放出来后,说道:“今岁之战,当遣15000军。征发2万,臣将选15000士卒。”
当即有保守派大臣问道:“司马,今岁欲攻占何处?”
“吾以为,当在渑池与崤函地间,尝试与商军一战。若商军不在此地战,今岁收获前,与商军在洛地一战。”姬信沉稳地答道。
“可胜乎?”大臣追问。
“可一战。”姬信面不改色地说出了令众人惊讶的回答。
围绕着到底是战,还是取胜的问题。大周王廷内立刻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姬信按照王浩然的意思,沉默不语。观察了一番众人的争论焦点,姬信感觉王浩然的判断很精准。
支持伐商的群臣,都避免讨论战胜商军的可能性。毕竟,若是伐商派能够确定击败大商,那必然起倾国之兵发动进攻了。
不支持继续战争的稳健派们其实认为大周无法击败大商,反倒将出征目标定为“获胜”。
若是没有王浩然的分析,姬信原本理解不了这些。亲眼看到王浩然的判断变成了现实,姬信对王浩然感叹道:“鬼君,你太英明了。”
王浩然心道,是姬信你太无知而已。不过这么想想就罢了,王浩然不准备打击姬信的自信心。
“姬信,此次出征,一旦占据了山口,就要训练三个月的士卒。”王浩然提醒道。
“我明白。”姬信深以为然地答道。
“还有,你要尽量有效地使用洛地诸侯的人马。这次春耕,洛地诸侯们必然要派兵参加。所以,要让他们接受训练,而且要打一次胜仗。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的继续支持你。”
“支持我?”姬信有些讶异。
“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吧?”
“嘿嘿……鬼君说得是。”姬信不仅不觉得王浩然在嘲笑自己,反倒觉得王浩然说得对。
“所以说,这帮洛地诸侯,你不要相信他们。因为他们只是在伐商方面和你一致。伐商之后,他们的嘴脸和姬丰那帮人不会有区别。”
“嗯。”姬信深以为然。虽然并不知道那帮洛地诸侯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在姬信的直觉中,洛地诸侯们其实不在乎姬信。
“所以,他们希望看到一个能带领他们走向胜利的人。他们渴望的就是一个能够带领他们走向胜利的人。至于这个人是谁,他们不在乎。”
“……真的吗?”姬信总觉得很多事情难以忘怀,尤其是自己要不喜欢的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喜欢。
“你放心,他们不会变。所以,他们绝对会坚定地支持你打胜仗。甚至可以说,这朝堂内外,对你的要求就是能打胜仗。只要你能打胜仗,你要求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
王浩然说完,就觉得自己或许说得太多。不过忧郁型的家伙们,天生就倾向理想主义。对他们来说,现实利益会被认为是“俗气”,非得让他们对世界有个比较系统化的认知,他们才能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所以王浩然也就暂时允许自己冒点险。
“可是那种做法,不会遭到事后清算吗?”姬信有些不解地问。
王浩然立刻感觉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姬信和历史上那帮理想主义者一样,是真的会本能地追寻真善美的家伙。若是其他气质性格,现在开始考虑的必然是如何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么,我在刚才的事情上才要你顾全大局。你顾全了大局,至少其他人认为可以从你身上获得利益,才会放过你。否则的话……呵呵……姬信,知恩图报之辈永远都是少数,所有人对于让自己不爽的任何事情,记性都好得很呢!”
王浩然现在是姬信绝对信任的对象,所以王浩然的评价让姬信受到的冲击之大,让姬信忍不住打了个小小的寒颤。
对于各种破事,姬信不是没见过。不过姬信总觉得那只是一部分人。他有些迟疑,要不要相信王浩然的话。
但王浩然接下来的话,让姬信感觉好了很多。
“姬信,你不用去管那些破事,那些事情我来给你出主意。你现在有自己的使命,你的使命就是打败大商!”
就在姬信与王浩然进行讨论的时候,大周王廷上的讨论也逐渐开始阵营分明。保守派们提出的底线也不是很离谱,他们的看法是,既然出兵,就要击败大商。
保守派的看法得到了一部分中间派的共鸣。毕竟之前大周遭受了很大损失,如果再遭受损失的话,大周真的承受不了。
不过中间派也很清楚,大周的实力就是比大商弱些。所以中间派里面,没人提出“打不赢,就不要出兵”的看法。
保守派们倒是很想提出打不赢就不出兵的看法。不过他们此时也考虑着要如何说服更多人。
就在此时,姜子牙开口说道:“大王,臣请挂上地图。”
很快,一张绢帛制成的地图挂了起来,群臣暂时移坐到地图前。姜子牙指着地图向群臣解释。
虽然潼关非常坚固,但是除非万不得已,崤函地这个天然防御地区是不能丢失的。一旦丢失的话,大周的北境与南方都可能遭到商军的进攻。局面若是变成那样,大周境内势必遭到商军血洗。
听到这样的解释,中间派的神色都发生了变化。他们此时开始觉得姬信率领15000人马到崤函地御敌,的确能够避免这样糟糕的局面。
保守派们同样清楚这样的局面,这也是他们不愿意直接否定姬信出兵的原因。
最终,虽然没人强烈支持,也没人反对姬信的计划。姬发看着自己的傻弟弟姬信,想从姬信神色中看出些端倪。却见姬信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好像完全不在乎群臣的反应。
姬发不知道姬信为何会如此。因为姬发自己率领诸侯伐商的时候,在牧野之战前,姬发内心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可以说夜不能寐。
在姬发看来,姬信如果今年作战不利,势必会遭到大周王廷的责难。所以姬信必然会感觉到不安才对。
不过转念一想,一桩旧事从姬发脑海里蹦了出来。姬信小的时候,在太学读书。太学老师讲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姬信听完后,带着那股子抵触劲头,问道:“老师,若人无畏惧,岂不是少了许多事?”
那一次,姬信被老师狠狠惩罚了一顿。姬发也觉得自己这个庶弟果然是侍女生的,竟然如此轻佻不懂事。
此时看着姬信竟然对压力没什么反应。姬发突然觉得,如果姬信真的能做到无畏惧……那就真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