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和州保卫战

刘秀在扬州搞整编,抽掉五万新兵,准备扩大地盘,任命陈南和阿福留守,趁清军还没实际控制,先发制人。

此时刘秀的地盘只有扬州,这个不行,而且马上就是麦收季节,要增加后勤,扩充兵力。

五月初一,水军李八和郑成功也来到瓜州,刘秀非常高兴,和郑成功直接磕头拜把子,这可是历史上的高人。

郑成功还建议北上,于是刘秀听了,亲自带队,也是水军和一万人马,走运河突袭淮安。

此时的清军从扬州后撤,多铎当然没有放弃南下,后撤只是为了在天长修整。

清军观察后,决定兵分三路,留下二鬼子守家,一路二鬼子向西直逼和州,还有清军主力蜂拥南下,企图夺取战略要地滁州。

长江上的渡口,下游除了扬州就是滁州,滁州对岸就是应天府,清军势在必得。

先说和州,这是黄得功的地盘,他任命副将黄河北上,增援江北,希望能阻击清军。

从天长到和州,有一个兵家必争的要略要地,这地方就是横山,就是通往和州的唯一通道。

黄河的目光很敏锐,他将防线前置到了这里,并在修筑营寨,四周深沟壁垒,屯驻了五千大军。

五千大军,这个数量已经相当可观。刘秀起兵,当时才凑了两千人。

这五千是正规军,而且还有后续人马在途,数量和质量都是有保证的,刘秀要是有这个条件,扬州何至差点沦陷?

但黄河丢人了,丢大发了!清军抵达横山,将领是两位降将刘泽清和许定国。

清军人数远不及明军,也就千把人,将领的武力值也堪忧。然而,失败的居然是被誉为“黄得功接班人”黄河。

明军见清军人数很少,纷纷请求作战,当时的黄河担心失败,不敢主动出击,就俩字,不准。

清军就不一样了,在多铎严令下,刘泽清不走寻常路,他玩了个“熏烤战”,跑到上风放火,浓浓的烟雾熏得明军被迫逃出营寨。

清军还祭出“箭雨阵”,明军上下乱成一锅粥,纷纷顶着木板四处逃窜,黄河的号令完全失效了。

就这样,明军以令人瞠目的方式败了,黄河只身逃脱,五千人尽没,让刘泽清发了一笔横财。

明军这都是江南的治安军队,这些军队没有经验,而且他们的直接领导,根本不听黄河的指挥,稍有风吹草动,就成了散兵游勇。

前哨战刚刚打响,明军就输了个底儿掉,真是渣得让人无语,但是这还真不能说黄河有问题。

好在横山距离和州还有一百里,也好在黄河是个有责任心的人。

黄河通知江北明军,清军来了,于是和州城下,各地援军集合起来,明军和清军大战,本来还势均力敌。

然而,黄得功在江北的联军又犯了大错,虽然派了黄河北上,竟然不设主帅,各地明军乌合之众,众将领各自为战,甚至相互拆台。

结果明军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突然莫名其妙地惨败了。受了箭伤的黄河,没有办法,率先入城治疗。

有人打样就有人学样,将领们一个接一个全都撤离,沿途还顺便将老百姓劫掠了一遍。

输给了敌人,就在老百姓上找胜利的感觉,这就是明军招安的土匪,这些人胜利了还好,失败了就带头行匪兵之举,败光了德行。

这个败战也不得全部怪黄河,要知道,黄河的资历和地位,实在算不上“大佬级”,这种事即使他想指挥,也是喧宾夺主了。

之所以各地增援,是因为大伙儿为何强撑着面子?很简单,谁也不敢为失败承担责任,谁也不愿意当出头鸟。

作为和州守将,黄河付出了代价,事后他越想越害怕,你看看人家,清军队列整齐,再看看自己的守城人马,跟土匪似的。

还有被打败,如果朝廷拿这个做借口办自己,连个解释的机会都没有。与其被法办,还不如拼命,留一点面子。

此时,黄得功都对黄河失望了,以为他跑了、挂了,或者降了,让其他人替代他的命令都要发出来了。

但黄河靠不屈的心,将打散的部队重新收拢,固守于和州,保卫战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得夸一夸黄河的忠贞。双方还没开战,清军就给送来一封信。这封信是多铎写给他的,内容是劝降。

黄河却轻蔑地将清军的信踩在脚下,用行动告诉他的老领导,什么叫忠贞。

清军攻打了好几天,后勤都快被耗光了,和州城明军的代价也很大,除了伤亡外,粮草军资出现严重的问题,城里能吃的都吃光了。

城内窘迫到什么程度?一斗米卖到5万钱,一只老鼠值400钱,战士们将弓箭上的筋皮子都卸下来煮食。

朝廷的增援来了,水军在长江上无法靠岸,离得很近但进不去,上岸了也攻不破清军的防线。

全军士气低落,眼看就要守不住了。这时候,增援大军里一个宦官,挺身而出:“我是皇帝派来的,必须进城,让他们知道没有放弃他们。”

在十名勇士的护卫下,太监冒险潜水闯关,竟然真的闯了进去。

朝廷使者的到来,重新将部队的士气拉满,同时他又向黄河保证,一定会给城内解决粮食问题。

太监的到来,这又帮黄河坚持下来,又过了一天,实在无法坚持了,黄河决定半夜突袭后撤。

明军数千人成功突袭,并向滁州方向撤退。清军紧追不舍,企图将明军消灭干净。黄河边撤边打,靠顽强的意志战斗,居然打退了追兵。

总结来说,这是一场虽败犹荣,甚至可以算作是胜利的战争。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保卫战的意义不在于和州城,而是它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力。

和州的北面被横山余脉阻隔,其东面经由滁州连接扬州,西面经由长江连接襄阳,它的西面就是丰饶的江汉平原。再向西,那里有一座城隘叫“襄阳”。

襄阳的重要性还需要说吗?但凡想进入南中国,这地方是必须要攻克的战略要地,自古以来这里发生了无数次重大战役。

虽然和州没有守住,但已经为朝廷赢得了战略转机。清军接连遭遇抵抗,南进的步伐无法快速推进。

只是百姓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遭大乱之后,人烟断绝,遗骸委积于墙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