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天,江心秋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放弃计算机专业,转学法律。
“你疯了吗?“导师拍着桌子,“再有一年你就能拿到博士学位了!“
江心秋站在导师办公室里,目光坚定:“老师,我考虑了很久。最近发生的几起互联网侵权案件让我意识到,技术发展需要法律的规范。“
导师叹了口气:“是因为那个音乐版权案吧?“
江心秋没有否认。三个月前,余晓娓在维也纳给他打电话,声音里带着哭腔。她的一首原创钢琴曲被某音乐平台盗用,却因为对国内法律不熟悉而维权无门。
“我帮不了她。“那天晚上,江心秋对着电脑屏幕发呆。他精通代码,却对法律条文一窍不通。这种无力感让他彻夜难眠。
转学法律并不容易。江心秋需要从头开始,但他比任何人都努力。他会在图书馆待到凌晨,把厚厚的法典翻得起了毛边。同学们都说他是个怪人,明明可以靠编程赚大钱,却偏偏要来背这些枯燥的条文。
2011年,余晓娓从维也纳回国。她瘦了很多,但眼神更加明亮。
“我拿到了演奏家文凭。“她说,“还签约了一家唱片公司。“
江心秋看着她,突然发现她左手无名指上多了一枚戒指。很简单的银戒,却刺痛了他的眼睛。
“这是......“
“哦,这个啊。“余晓娓转动着戒指,“在维也纳买的。听说戴在无名指上能保护手指,对我们弹钢琴的人来说很重要。“
江心秋松了口气,随即又为自己的多心感到羞愧。他们坐在外滩的长椅上,像两年前一样看着黄浦江的夜景。
“你变了很多。“余晓娓说。
“你也是。“
他们都笑了。两年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余晓娓的琴声更加成熟,而江心秋的眼神里多了几分锐利。
“我接了个案子。“江心秋说,“一家互联网公司侵犯音乐版权,我想帮受害者讨回公道。“
余晓娓转头看他:“就像当年我的曲子被盗用一样?“
“嗯。“江心秋点头,“这次我会用法律武器保护创作者。“
余晓娓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我下个月要在上海音乐厅开独奏会,你来吗?“
“当然。“江心秋说,“我会坐在第一排。“
独奏会那天,江心秋果然坐在第一排。余晓娓穿着红色礼服走上舞台,聚光灯下的她美得惊心动魄。她弹的是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气势磅礴。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江心秋看见她眼中闪着泪光。他知道,这首曲子是献给所有坚持梦想的人。
演出结束后,余晓娓在后台等他。
“我决定了,“她说,“要成立一个音乐版权保护基金会。“
江心秋笑了:“我可以当法律顾问。“
“一言为定。“余晓娓伸出手。
他们的手握在一起,就像多年前在师大南路宿舍初见时一样。只是这一次,他们都找到了为之奋斗的方向。
(未完待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