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东北孩子春运乘车记

离开东北

不知不觉,离开东北三年了。这三年里,我只有在转车时,才在市中心短暂停留。大禹知道自己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而我却不知道,自己居过7年的城市,往返十数次,为什么没有想着再好好看看她呢。——题记

1那些想起来就会胸口发烫的老地方

得幸于今年春运不好买票,这次返程被迫要去城西的车站转车。而我到那里,则需穿过大半个城市。查了查路线,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像久别的老友一样,热情的闯进我的眼睛里,往日欢快的记忆也随之而来。

于是,我决定先乘坐公交,然后换成有轨电车,我要好好看看这座阔别了三年的城市。

首先经过的老地方是白菊路。那是我毕业后,学会用大马勺炒菜的地方,也是有日伪时期旧楼遗存的地方。这里是热腾腾的生活,与沉甸甸的历史交融的地方。

在这里,任谁看一眼都能懂,历史从来都不在书本上。我一直没来由的觉得,居住在这附近的人们,活得格外热烈。

公交车行驶很快,“欻”的一下就开过去了,只留给我一点白菊路的残影。而后,很快就来到了第二个我熟悉的老地方——长春公园。

五月是郁金香盛开的时节,每年五月,长春公园都会引得市民们像花蝴蝶一样去拍照打卡。我也是这样,每到五月,就会和好友相约去看郁金香。说实话,那郁金香虽美,但并不足以这样的吸引我年年去打卡,比起花来,我更愿意赶赴的是,和朋友的聚会。

冬季的长春公园没有郁金香了,但是大年初一到十五前后,会有冰灯供市民观赏。公交车到站停下,我没有看到冰灯,却看到车门口涌上来一群着急回家的人。

来不及回望和感慨,我到达了第三个老地方——景阳广场。在那里,我常和一群美丽可爱的姑娘们约饭,饭桌上纷纷吐槽“每天一个离职小技巧”。

是的,那份工作并不让人开心。但有幸遇到一群明媚可爱的女孩子们,现在回忆起来,脑袋里依然满是我们聚在一起大笑的样子,也算是一段苦中有乐的日子了。

回忆总是美好的。我隔着上满窗花的玻璃,那些熟悉的路口和街角,它们模糊的在我眼前划过,然后缓慢的向后褪去。许是过年的缘故,街道上一路的霓虹闪烁。但一切还是老样子。

公交车载着不多的乘客,在霓虹交错的街道上奔跑,不多时间就到了换乘有轨电车的地方了。有轨电车,是这个城市独有的日常交通工具。生长在这里朋友说,多年前有领导要取消电车,市民们联名倡议保留了下来,如今已经是这个城市,独树一帜的名片了。

因为朋友的这个说法,有一次上班路上,我和伙伴们还特意从通勤的公交车下来,跑去乘坐电车。后来听说还有一趟复古电车,我曾多次呆呆的在站台等待,等待很久很久才通行一趟的复古电车,只为一睹它的“芳颜”。

秋天的有轨电车美得像童话。街道上,满地的黄色树叶层层堆积,电车经过时会卷起飘落在地上的叶子,飞起叶子就像蝴蝶一样在空中起舞。于是,秋季的有轨电车,又成了这个城市秋日限定的迷人风景。

2现实的匆匆与忧伤

我怀着欢乐的记忆,对这次临时起意的换乘之旅,充满了期待。实在是太久没有坐城市的公交车了,我忘记这里的公交常速都是飞快的了,一旦路过熟悉的地方,我都会赶忙拿出手机抢拍。

等我从公交车上下来,天已经完全黑了,那附近的路灯也不明亮,我拖着行李箱在雪地上,按着导航的指引,在一个红路灯过后,我到打了有轨电车的站台。

寒风中,站台上显示,有两条不同线路的电车在这里停留,所以一共四个站点出现在我眼前。就在我看着交通指示牌的功夫,前方树林那边来了一趟电车,我拖着箱子过去,一看路线号码,哦,不是我要乘坐的那趟。

然后我又跑到另一侧的指示牌下看指引。不一会儿,另一个方向来了一趟电车,看清路线了,是我要做的那趟车。我带着箱子匆匆忙忙跑过去——车没开门,直接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然后对面又来了两趟车,我像个陀螺一样带着箱子,在四个站台来回转,一趟车都没赶上,我气了,拖着箱子在站台上跺脚。这么多的站台,哪趟是我该坐的车,哪个站台该是我等车的地方呢?天气太冷了,手机冻的不受控制的“自闭”了。

问路人,南方来的,想做电车,也没弄清楚怎么乘坐。问过路的阿姨,阿姨说是在这里等。我高兴的呀,急忙追问,去车站应该在哪一个站台等车呢,阿姨说——“不知道哇”。

一切又回到了原点。说话间,又来一趟电车,车上下来一对母子,我追过去问,终于弄明白,她们坐的电车,就是我该坐的车,和该等的站台。我连忙向这对母子道谢,那位走路还一跳一跳的小朋友说,“你快去等车吧,9点以后电车就没有啦!”

在一番折腾之后,我终于坐上了有轨电车。之前乘坐电车是在夏天或秋天,近两年新闻上也总宣传电车,一上来发现,真是够坑人的,怎么没人说,冬季的有轨电车冷像冰窖呢?

电车窗户玻璃的左下角还贴着“冰雪天地”的宣传语,看着这个移动的大冰柜似的电车,我心想,“嘿,哪个天才想的,还真贴切!”怪不得车上人这么少,只有我一个人像大冤种一样,带了个大箱子乘车,车上的人看我都怪怪的。等到终点站,就剩下两名乘客了。

我从车上下来,是在一个立交桥底下,既看不到车站,也看不到去往车站的路标指引。以前出门家里人告诉我,出门在外不知道该往哪儿走的时候,就跟着人流走。现在我面前就一个人,赌一把,走。

我运气不错,下车后跟着素不相识的美女乘客成功的找到了火车站。至此,我这突发奇想、匆忙又颠簸的转车旅程,总算在一票好心人的帮助下,圆满落幕了。

3东北,回与不回

等车的时候我在想,离家在外的这两年常能听见这样的话:

“东北孩子的成人礼,是一张离开家乡的车票。”

“东北人无处不在,好像就不在东北。”

“东北,回不去的故乡。”

…………

我从身边朋友们的日常生活动态里知道,不管是留守在家乡的人,还是漂泊在外的人,心底对东北都是同样的期待和热爱。东北,回与不回,活法儿不同,选择不同而已。

这就像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仓央嘉措诗里说的那样,“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作为东北人,我们都知道,东北虽然没有太多为人所知的“悠久历史”,但近100年的东北,每一步都足够沉重。东北也没有几处留名青史的古迹景观,但这片土地上每一处的大街小巷,都残留着几代先人们为了生活,挣扎、奋斗的热血和痕迹。

过去的东北,让现在的东北成为“重人文”、“有人情味”的地方,这里有“最地气儿”的生活,和最鲜活的生命力。因此我想说,我们在东北这片热土长大,我们的血脉里流淌着“拼搏”和“不屈”,我们知道,爱我们的人,无论我们做什么样的选择,他们都会永远的为我们祝福。

所以,东北孩子,勇敢地去拼、去闯吧!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