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讨论

邵承东有些不解,略带诧异地看向邵济民。

邵济民笑了笑,略带惆怅地叹道:“我们只是一家人喝多了酒胡扯,结果就来到了58年。而且一切都是按照我们的意愿实现。”

邵承东也沉默了起来,无话可说。

在另一个时空,邵承东已经36岁,刚经历一场失败的婚姻。

婚姻失败不是因为金钱或者感情矛盾,而是因为妻子不能生。

妻子天生卵巢功能不全,打针吃药都没用,十几年花了几百万,都没有治好、

全家人为了要孩子都精疲力尽,妻子也累了,主动提出了离婚。

妻子住在另一套房子里,除了她自己的存款,也没有分割财产。

他妈跟老婆的关系一直很好,离婚当天晚上还一起吃饭。

吃饭的时候,他妈还挺正常,可是老婆走了后,她情绪上来了,又跟父子俩继续喝了下一场。

结果她就有些喝多了,说了不少胡话。

老太太虽然六十出头了,从村主任的位置退了下来,却一直很潮,喜欢旅游,喜欢看穿越小说。

不知怎么的就提到了穿越,他妈就一直说按照他们全家的技能,要是穿越到建国初期,绝对大有可为。

邵承东他爸是学机加的,八十年代分配到一家三线厂,后来停薪留职,从小作坊开了一家加工厂。

他的技术很出色,不敢说手搓邱小姐,但手搓炮弹这件事,他真的干过。

可惜他工作就遇到了八十年代的军转民,一身所学无处施展,只能加工齿轮这些普通工业品。

他妈虽然技术比不上他爸,却擅长管理,他们家的加工厂,一直是他妈当家,各个环节,比他爸还精通。

而且他们家运气不错,他爸九十年代就发展了一波,有自己将近二十亩的工厂。

08年遇到了拆迁,不敢说暴富,但如果不买大件,奢侈品,也算实现了财务自由。

随后他妈就在郊区又买了几十亩地,继续开厂。

可惜这次运气不好了,遇到了工业升级,他们这种小加工厂就利润微薄,难以为继。

邵承东是汽车学院毕业,学的是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设计。

毕业的时候,家里工厂准备停工,原有的厂房全部变成仓库出租,他爸妈变成收租公。

他妈闲不下来,靠自己的能力被当地领导看重,聘请她当了当地的村委副主任,带领村子奔小康。

邵承东也就没有进自家倒闭工厂,进了当地的汽车厂。

可惜命不逢时,他刚在汽车厂稳定下来,国家开始扶持电动汽车发展,他所在的部门被精简,他被调到了生产线自动化部门。

在这个部门,邵承东干了七八年,依旧还是技术员。

不要说在汽车厂,在他们部门,邵承东也只属于技术上的核心,人际上的边缘人士。

这住要是他个人的原因,因为他不擅交际。

结婚后,他的自闭症才真正好转,但依旧不擅言谈,不喜交际,只喜欢研究技术,研究厨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他家里有钱,不缺钱,也没有想当官,连朋友都不愿意结交,更别提奉承领导了。

反正他如果干的不开心,就回家继承亿万财产。

可他怎么也想不到,就因为他妈喝醉了,说如果穿越建国初,他们全家各有所长,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后,第二天醒来,他就变成了58年的21岁邵承东。

他爸依旧叫邵济民,他妈依旧叫李霞,不过他们全家都年轻了十五岁。

还有一点差异是,另一个时空,他妈是因为计划生育只有他一个孩子。

在这个时空,他妈是在战场上受伤,只有他一个孩子。

他妈说这个时代好,他爸反驳说这个时代苦。

他妈说如果有个空间,就不会苦了。

然后,就有一个空间等待开启。

他妈出身关外,抗战孤儿出身在京城求学跟他爸爸认识,结婚,

37年全面爆发,他爸妈不顾怀孕五个月,离开了京城,在圣地生下了他。

他的名字,都是老人家亲自起的。

他爸爸虽然沉默寡言,但是技术出色,一直担任后勤工厂工程师,立下不少功劳,受到众多表彰。

从西柏坡之后,他第一时间就到保定组织生产供应,担任总工程师。

她妈妈的职业却变了好几次,从一开始的工业领域联络人,到工会,解放后又到保定担任省府工业处的领导。

结果去年省府搬迁到津门,她被调到工会过渡,今年年初,一直是京津两地跑,如今职位还没有确定。

她有能力,跟各方人士关系都维护的很好,许多影响很大的人,关系都很好。

邵承东出生于37年冬天,小时候在西北圣地长大。

由于他们一家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他爸爸沉默寡言,只专心做事,跟所有人关系都很好。

他在保定读了中学,高中毕业前一年,国家新建四家工学院,他选择了江城工学院上学,即将面临毕业。

在这个时空,他学的是机械设计与加工,勉强属于专业对口。

加上拥有完整的记忆,也算是博学多才。

想到他家的朋友圈,邵承东就根本不担心未来会被打击。

那么,他们一家来到这个时代,能做的就是将一身所学,施展出来。

半晌,邵承东才开口说道:“我们一家都能穿越了,来到这个时空,所有的经历,所有的感触都是真实的,那妹,这个时空即便是假的,也是真的。”

邵济民笑着点了点头,跳过了路边的一个泥坑,才又说道:“你有这样的认知,那我就明说了。我跟你妈选择在南锣鼓巷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在保定的厂里,有一个厨师叫何大清。”

邵承东踩在泥坑旁边的黄泥上,脚一滑差点摔了一跤,连忙稳定住了身体,瞪着自己的爸爸问道:“你想说这是一个影视世界?”

邵济民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我又不喜欢看网络小说,都是你妈说的。不过不管是个什么样的世界,那天晚上我们谈的是自己的能力做多大贡献,就要按照当初的想法来做。

在这个世界,我现在才四十七岁,说不定,真的还能再活到25年去。”

邵承东穿越过来六天,一直在重工厂里实习,今天还是第一次出厂,对外界了解不多。

他的心思全部放在远方的父母身上,怀疑着是不是一家人都穿越过来了。

昨天接到妈妈的信和爸爸的电报,他才勉强确定下来爸妈没有变化,根本没有想过这个世界是什么属性。

听到爸爸这样说,他又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真假了。

来到蛇山脚下,新建的首义公园吸引了不少市民过来游玩。

今天是周日,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到处的人都不少。

父子俩满怀心思,找到了一个空的排椅,将两个包放在脚边,并肩坐了下来。

有一家四口在草地上放风筝,虽然只是一个自己制作的简陋风筝,却让两个孩子开心无比。

邵承东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才又问道:“你跟妈妈都调到京城了,两个月后的分配,你那边要提前给学校发函。”

邵济民点头道:“我这次过来,第一件事主要就是这件事。你放心,等我工作稳定,第一时间就会把你档案要过来。”

他指了指提包又说:“我决定调动工作,就是因为我的能力在一机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几十年的机床更新迭代,我都有基本的认知,绝对不会让我们一直落后。

这几天,我也整理了不少如今的工业水平基础,并且对未来发展有一些粗略规划,我希望你也看看,然后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要说最适合我的,应该是去一汽。”

邵济民却摇了摇头。“不,我们的基础工业能力太差,你去了也发挥不了作用。我们现在要改进的,是最基础的能力。有了这些基础,才能生产加工发动机。

现在就是给我们一台最先进的发动机,我们也仿造不出来。

我跟你妈的想法是,你也去一机床,我们父子俩在一起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工业能力奠基,时机成熟后,我们再分开研究。”

邵承东沉默了半晌,认为自己爸爸说的对。

建国初期的阶段,国内真的是一穷二白,工业积累几乎为零,人才积累也只有初级阶段。

如今还是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一百五十六个项目才建设,有些已经建成,有些还是计划。

不管是材料,加工能力,发展理念都是全面落后。

大部分工业领域,我们一点基础都没有,想现在就造出发动机,几乎不可能。

反而从机床开始改进,提升加工能力,提升材料配方,远比拿出新技术,新概念更重要。

如果是个人,可以拿出一些简单的专利为个人谋利,却也对国家作用有限。

因为现在不可能自套枷锁,遵循西方那一套专利规则,那样的话,整个工业体系就受制于人。

以苏联为例,他们就没有遵循西方的规则,东大就更不可能去迁就这套规则了。

这是一个悖论,也是被遏制下寻求发展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