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勇被安排坐在西墙边,他却一把挡住了想坐他旁边的邵济民,笑道:“你的酒量我知道,半斤就倒了。再说今儿个你也不是主角,我要让女婿坐我身边。”
邵济民求之不得,他本来就不喜欢应酬,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跟人交流却不冷场。
大部分时候,他都不知道该怎么找话题。
儿子虽然不喜欢说话,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却也比他情商更高,更善于交流。
他跟自己媳妇露出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撇嘴表情,却如释重负地赶紧坐在老陈与小陈中间。
小陈能融入这个家,主要就因为他也不喜欢说话。
李霞早就对邵济民不指望了,这个家没有她早散了。
她坐在苏勇的左手边,而她的左手边是喝酒最厉害的老陈,他曾经的最高记录是一个人喝了将近三斤白酒还没有醉。
邵承东在苏勇的右手边,而他的右手边是守真,守真过去是她妈妈,老陈媳妇,孙女,儿媳。
苏勇看了邵承东一眼问道:“你能喝多少?”
邵承东伏低做小道:“苏伯伯,我继承了我爸的酒量,半斤就晕乎了。”
“那不行,你要是我手下的兵……”
他的话被蒋阿姨打断。“今儿个是你耍酒疯的时候!”
苏勇瞪她道:“老子闺女要变成别人家的了,还不许老子腰杆硬一回?”
众人哄笑,苏守真隔着邵承东跟她爸爸撒娇。“爸爸,我不嫁人,一辈子当你老闺女。”
李霞也忍不住笑。跟苏勇说道:“年轻的时候还文质彬彬,现在越来越像大老粗了,酒还没有喝你就想耍酒疯?你闺女到我家你就放心吧,我保证把她当亲闺女对待,比跟着你享福。”
两人眼神一对上,就有一种知己的感觉。
大老粗不过是保护色,实际上他粗中有细,黏上毛比猴都精。
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安安稳稳度过未来二十年岁月……
苏勇转过身拍了拍邵承东的腿,和气说道:“你以后好好对真真,好好过日子。我跟你妈这一代出生入死,为的就是你们不用出生入死。你们能过的好,就比什么都开心。”
邵承东重重地点了点头,牵起了守真的手,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另一边的丈母娘,承诺道:“我会好好对真真的,也会用一生所学报效国家。”
苏守真虽然害羞,却没有挣脱邵承东的手,反而反手跟他十指相握。
李霞笑着举起了酒杯,每个人都端起了杯子,就连不满两岁的孩子佳佳,也举起了特意为她制作的番茄汁。
番茄汁里面加了白糖,酸酸甜甜,不要说孩子,就连守真也很喜欢喝。
酒过三巡,气氛就热闹了起来。
主要就是苏勇,老陈,李霞三人的回忆,他们回忆峥嵘岁月,回忆逝去的战友,谈到情深处忍不住泪洒当场。
可是他们都没有谈起任何老人家,也没有谈起任何如今的政策。
这几年风云变化太快,摸着石头过河,所有人都开始慎言慎行起来。
总体来说,今天的亲家相聚非常成功。
从一开始李霞看中苏守真,就是综合考虑的结果。
两家相互知根知底,你情我愿,小两口能相处到一起,一切就是水到渠成。
第二天一早,喝了半斤酒,一夜好眠的邵承东睁开眼睛,就觉得神清气爽。
他爸妈都还没有起床,他顾不上洗漱,先烧火煮粥,填了三根木材点燃,才去洗漱。
等回来后,才又点燃另一个灶,摊了六个煎饼。
饭做好,他爸已经起来了,他妈喝多了酒,今天格外萎靡不振。
“爸,你今天去方家胡同吗?”
“要去一趟,今天有个会,开完了我要去酒仙桥电子厂,电机材料进度太忙。你那边不用心急,先跟部门的人员熟悉一下,你想做任何研发,都不可能单打独斗,要多拉拢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志。”
李霞笑道:“理论猛如虎,实操就拉胯,你还好意思说儿子。”
邵济民不满地瞪了她一眼,她也自觉失言,连忙撒娇。“老邵,我是酒醉还没清醒,说错话了。我想吃咸菜,你给我夹点。”
邵济民给她夹了一筷子咸菜丝,又跟邵承东说道:“你现在弄的那一套多悬臂系统,想要突破,难点还很多。不管是刀头硬度,还是导轨的精确性,我们现在的生产能力想要突破,都需要改进。
一旦涉及改进,就要寻找合适的厂家试验,这个时候,一些熟悉情况的老同志,就有很大用处。他们出去监督生产,比你去忙前忙后更有效率。”
邵承东点了点头,问李霞。“妈,你这边把苏联人的援助技术都统计好了吗?”
李霞摇了摇头。“哪有这么简单,苏联人嘴上说的好,实际上恨不得把所有技术都藏一手。
如今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技术项目,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剩下的百分之二十,是因为技术都是落后技术。
我这边推广任何一项技术,都必须是我们百分之百能掌握的技术,否则不能复制,推广开,就毫无意义。
老邵,无刷电机技术能技术保密吗?”
邵济民摇了摇头。“不可能保密,因为这里面的技术关卡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旦捅破,别人就都知道了。别人的技术实力比我们强,想要做出成品易如反掌。”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现在就要考虑申请技术专利了。”
邵承东问道:“我们没有加入巴黎公约,能申请国际专利吗?”
李霞笑着说道:“我们可以用华润或者香江的其他公司来申请,这笔钱不赚白不赚,何况,我们还能用这项技术换取一些我们迫切需要的技术。”
邵承东对这方面了解不多,但是涉及到国家层面的战略,就都非常复杂,他根本不擅长这些,也不用去操心。
李霞跟邵济民说道:“你这边只要造出了成品,第一时间就跟我说,我会把这件事跟上层汇报,先不在国内推广,达到目的再全面推广。”
邵济民点了点头。“我知道。”
三个人一起出门,但父母各自上车,邵承东只能骑着自行车出门。
距离上次来报到过了一周,邵承东胸前挂着工作证,没有受到任何阻拦,跟其他人一起进入了大门。
在停车位锁好了自行车,邵承东背着背包走进了筒子楼。
警卫只是看了他一眼,对照了一下工作证,就放他进入。
在工地上干活的时候,邵承东也跟赵德强他们聊过研究所的事儿。
研究所的行政部门基本都在一搂,方便办事。
除了行政部门,一搂还有一家杂志社,编辑出版《制造技术与机床》的专业杂志。
二楼驻扎了四个部门,分别是车铣磨镗。
三楼有电机与刨床两个部门,还有资料馆。
至于会议室,接待室,领导办公室,都是借用一机床的办公楼,他们研究所根本没有。
名义上,他们研究所的级别挺高的,直接隶属部委,每个部门最少有三个以上的国家级专家。
但实际上,前面挂了京城二字,所以代表不了整个行业。
这个年代,更关键是看研究成果。
只要你有研究成果,所有厂家都会把你当爷爷供奉起来。
没有研究成果之前,也就京城的几家工厂,会给你一点面子,配合你做一些筹备工作。
邵承东所在的部门就在二楼,分配了四个房间,每个房间二十多平米,也相当于一个小组。
怀着好奇来到了铣床部,四个房间都在开着,每一间的布局几乎一样。
房间进门就是一个公用文件柜,一个八个格子的私人文件柜。
房间里有七张办公桌,最后面一个是总工的,不过他基本不在。
前面六张桌子,靠门口的两张属于技术员,第二排是低级工程师,第三排是高级工程师。
他爸爸原本被分配到了车床部,属于总工级别,同时是研究所的副总工。
可是他来了研究所,车床方面没有提出任何建议,直接拿出了无刷电机,然后他就被直接调到了电机部门。
左侧的房间没有人,右侧也只有两个人。
邵承东在门口站定,和声说道:“你们好,打扰一下,我叫邵承东,是新入职的新人,请问我该找谁报到?”
房间里的两个人年纪都不算大,三十岁左右,一个瘦弱戴着眼镜,另一个也瘦弱,留着三七分的长发。
回到这个时代,邵承东最不习惯的就是发型了。
现在的人几乎都是留长发,而且大部分都是三七或者二八分。
至于寸头,不是军人就是劳改犯,普通人都不会留寸发。
邵承东也只能入乡随俗,不过他受不了汉奸头一样的发型,只能把两边剪短,中间稍微留长一点,向右边偏。
这发型是他妈给他剪的,审美绝对在线。
长发男抬头看了邵承东一眼,跟他点了点头。“小邵,你好。上周就听说你入职,去工地上干活了,你在里面一间办公室,等一下我带你去。”
邵承东点了点头,等了一会儿,两人讨论的是人手安排,听他们的对话,就知道如今的研究所人手短缺。
可是研究所目前只有这一栋小楼,想要招人也没有地方安置,只能一个人当几个人用。
邵承东仿佛预感到了自己要在58年当牛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