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刘姨的困扰!

看对方声音大,白副主任的嗓门也大了起来:

“没说让你们现在做,这是在说年后的工作重点。”

“那不还是我们的活儿吗?居委会的工作本来就不好干,……你们当领导的真是不知道我们的辛苦。”冯主任还在抱怨。

“我们就不辛苦吗?你以为我们想这么干吗?”白新民急了。

王主任一个眼神过去,示意他稍安勿躁。

示意大家都冷静一下后,王主任开了口:“这是市里下达给区里,区里又下达给街道办的硬性任务。

整个四九城,各个居委会都是有指标的。”

王主任的嗓门相比白主任和冯主任小了不少,但是话里透露的信息是在提醒各个居委会主任。

这项工作非干不可,跟他们闹没用。有本事跟区里,市里闹去,甭在这里耍威风。

冯主任的声音果然小了下去,但还是不死心的抱怨:

“来前还以为要帮着解决就业问题呢,没想到就业问题没解决,现在又给我们派了更难的任务。”

她话音刚落,扈大妈也开了口:“现在各个社区都有那么多没工作的青年。

王主任,你们去开会,区里就没有针对这个问题讨论一下,或者出个什么解决方案吗?”

“今年的工作重点确实是这个……但区里的意思是,还需要各个街道办和居委会自己想办法……”

什么??自个儿想办法?

居委会的大妈们闻言,立刻炸开锅,又急了。

里头的争吵声愈演愈烈,似乎要掀翻房顶,外头的几个菜鸟有些懵逼。

“刘姨,咱们每次跟居委会开会都是这样吗?这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呀……”王宇宙啧舌。

他们以为居委会作为街道办的下属机构,应该不会敢跟上级拍桌子的。

谁承想,那几个大妈大姨们居然这么牛叉的?

说起话来嗓门那叫一个大哟,拍起桌子那叫一个响呦。

也不怕手疼……

负责婚姻登记的刘姨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一直都这样呀。人居委会是群众自发组织,半公益性质的。

不拿街道办的钱,说起话来自然硬气。”

一旁负责退伍军人事务的毕大妈也说道:“也怨不得她们生气。

居委会本来就没有工资,只拿点粮食补贴。

还要做这些得罪人的事情,搁在谁身上,谁能没有怨气?”

几个大妈大姨都点点头。

王宇宙点头,只说学到了,一低头,看到炉子里的煤块又快要燃尽了。

几人聊着天的功夫,他已经添了两次煤。这会儿起身就添了第三次。

这次买的煤质量不好,烟很大,新煤球刚加进去,刘姨就嘟囔着眼睛被熏的疼,把凳子往远处拉了拉。

“那我每次少添点儿煤球。”王宇宙说道,“煤球烧起来之后,烟就会少很多的。”

“少添了也不行,少添就不暖和了。而且这煤球不经烧,添的少了次数就得增加。”毕大妈捅着炉子,说道。

“不是煤球的事情,是这炉子不成。”刘姨揉着眉心。

两人就到底是炉子犯了错,还是煤球不好使开始争论起来。

张平安灵机一动,又想起自己的蜂窝煤炉子了:

“要是世面上出现一种既能减少百分之八十煤烟,

又能减少添煤的次数,还能让煤燃烧更充分的炉子。但是售价要比现在的炉子贵一些。

大家觉得群众们会不会接受?或者说,你们会买吗?”

“群众们又不傻,东西真要那么好,他们当然会买。”毕大妈说,“只是,有那样的东西吗?”

“要是有了,哪怕比现在的炉子贵一半儿,哪怕贵一倍,咬咬牙我也买了!”刘姨受煤球烟之苦久已,立刻表态。

她询问那样的炉子在哪里有卖?

可张平安又卖起关子,只说现在还没有。

“那要是哪里有了,你告诉刘姨,我去买一个。”刘姨说道。

“好嘞!”张平安点头。

这个话题就此结束,负责综合事务的谢大爷看向张平安:“平安,区里真强制下盲流返乡指标了?”

看到张平安点了点头,他叹了一口气:“说白了还是工作岗位太少。

如果岗位增加,大部分人都能安排上工作,那上面不用想办法把人往乡下赶,咱们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

他在基层呆的时间久,知道盲流返乡工作,不好做啊!

“谁说不是呢?但现在工作岗位就那么多,肯定是要先紧着原本就是城市户口的人……”刘姨说着努努嘴。

“就刚才跟平安说话的那个冯主任,他们家儿子自打不上学之后,在家里待了三年,到现在工作还没着落呢。”

毕大妈感叹:“现在这样的不在少数。”

众人就这么说着话,里头的会也到了尾声。

各个居委会的主任,大妈们都走了,走之前嘴里嘟囔着,都是对工作的不满。

街道办的众人眼观鼻,鼻观心,只当没有听到她们的抱怨。

毕竟这次,塞给她们的工作确实是硬骨头,人就抱怨两句而已,不过分。

以为大会议室已经没人,张平安带着陈淼,进去打扫卫生。

谁承想,刚进去,就看到菊儿胡同的顾主任居然没走。

还跟王主任,白副主任坐在一起,似乎在谈什么事情。

张平安连忙示意陈淼关上门,两人开始收拾桌子。

王主任看了他一眼,扭头继续跟顾主任谈工作:

“上次你咨询的问题,我跟区里谈过了……

区长的意思是,可以效仿农村那边建立集体所有制企业或者合作社……”

“集体所有制?”顾主任疑惑。

“对。”

王主任告诉她,公私合营已成定局,很多街道摆地摊的小商贩,早餐摊儿,都组成了小吃部之类的。

“这些都是集体所有制,归在街道办或者区里名下。”

“你们居委会的手工作坊跟那些类似,都属于没有营业资质,没有固定经营地点的范畴。

我跟区长谈了之后,觉得以后这样的作坊以加工厂,合作社的名义,挂在街道下属比较好。”

“当然,这样的工厂/合作社都是要自负盈亏,也要自己寻找业务和原材料的。”王主任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