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境随心转

风水即可养人亦可杀人,这话一点也不假,就在刘老哥按照我的方式改变完家庭布局后,结果更是令他大吃一惊,再次与刘老哥见面之时,反馈多年的怪病就这样不药而愈了,此时的他更是对我赞叹不已,也真实感觉到了家居风水的重要性。那么有人就会问?风水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那么它是否真的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及自身运气有着那么大的影响吗?如果你是普通人,我会明确地告诉你,风水确实会影响家庭的运气及身心健康,那么什么又叫作普通人呢?所谓普通人,指的是这个人不是大善之人也不是大恶之人,而是心性保持在中立的环节,那么这类人自然就会受阴阳五行及风水的约束。如果这个人是大善之人或是这大恶之人,那风水自然就约束不了他,所谓: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又有着福人居福地,福地居福人的说法,比如在古代就有这样一对案例,足以说明了此类观点,不妨听我慢慢道来!话说:在北宋时期,有一人名叫范仲淹,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吧,提到范仲淹,大家或许都会想到他的两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另一句叫作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据说范仲淹两岁时,父亲便去世了,一瞬间家里没了主心骨,也没了生活来源。母亲谢氏一个人,苦苦拉扯儿子,日常只能糊口而已。可是,眼见儿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里却拿不出钱来,她心急如焚。为了让一家活下去、让儿子有书可念,谢氏两年后,改嫁给了八品小官朱文翰。好在,朱文翰虽然俸禄微薄,可是对谢氏母子很好。而范仲淹也很争气,自小就很懂事,读书更是异常用功。范仲淹20岁那年,来到长白山醴泉寺读书。每次离家,母亲总让他多带一些粮食,范仲淹知道继父家也不容易,所以从来不多带。他在醴泉寺学习,常常全神贯注到错过了饭点。后来,他干脆自己煮粥吃。有一天,粥已经煮好了,可范仲淹却睡着了。醒来时,发现粥已经凝成了一块。范仲淹索性,把这块粥划分成4块,早晚各吃两块,再配些咸菜下饭。后来,因为这个故事还诞生了一个成语叫“划粥断齑”。范仲淹的同学见他过得这么苦,默默地给他送了好些吃的。然而几天后,同学见到吃的都放坏了,范仲淹却一点没动,于是生气地问范仲淹:“你为什么宁愿放坏了也不吃?”范仲淹揖了揖手:“我很感激您的心意,只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我吃粥已经成习惯了,要是吃了您送的美食,恐怕我以后就再不能吃苦了!”这样的昼夜用功、以粥为食的日子,范仲淹一过就是5年。终于在26岁那年,他考中了进士,在参加殿试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宋真宗。范仲淹感慨万千,一年前,宋真宗与他一墙之隔,然而他不为所动,只专心念书。如今,他终于坦荡地站到了宋真宗面前。那时,范仲淹在应天书院念书。恰逢宋真宗返回汴京时路过应天府,学生们一个个激动不已,赶紧放下书,跑到街上去,挤在众多围观的百姓身边,想看皇帝到底是什么样子。毕竟许多人,这一辈子可能都见不上皇帝一面。然而,范仲淹却一个人坐在原地不动。同学回来后好奇地问他:“你怎么不去看皇帝呢,多难得的机会啊!”范仲淹只说:“皇帝是要见得,以后再见也不晚!”结果,范仲淹真的实现了他的愿望。不过,他这么辛苦地走到皇帝面前,可不是为了什么名利,而是为了实现他济世救人的抱负。科考之前,学子们都会去占卜一下未来运势,范仲淹也不例外。有一次,他在寺庙遇见一位高人,便上前自报生辰八字:“先生,您看看我的八字,我将来能做宰相吗?”先生盯着范仲淹沉默不语,心想:“这年轻人好大的口气!”范仲淹见状又问:“如果做不了宰相,那您看我能做一名医生吗?”先生铁青的脸色舒缓下来,可顿时又变成了一脸问号:“刚才还要做宰相,现在怎么又要做医生了?”在古代,医生是一个比较清贫的行业。通常,这属于没考上功名的秀才或者书生从事的职业。范仲淹的志向差异之大,着实让人疑惑。随后,范仲淹缓缓说道:“此生我不为宰相,便为良医,只有这两个职业可以济世救人!”先生听了这话感动不已,赞赏范仲淹:“你有这份心,当是真宰相啊!”范仲淹考试前,继父已经离世。如今他考中了进士,于是把母亲接到了身边赡养。不过,老太太只享了10年福就离世了。范仲淹为了给母亲选个墓地,特意找来了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指着一块地说:“这块地好,能庇佑子孙多出贵人!”走了百步,他又指着一块地:“这是绝户地,葬入此处恐会断子绝孙。”未料,范仲淹却说:“就要这块地!”风水先生一脸疑惑,范仲淹解释道:“既然这块是绝户地,那就不要让别人来承担这份厄运了!”风水先生直愣愣地望着范仲淹,一脸佩服崇敬的神情,犹如见到了圣人一般。范仲淹如愿成了为宰相,以他的品级薪资并不少,可生活却依旧清苦。这是因为,他的钱基本上都捐出去了。他为了让穷人家的孩子有书可念,专门买了一些田来种,称之为“义田”,生产的粮食卖的钱,全部都用来给学子们读书。还有一次,范仲淹想在老家苏州买地盖房子。一位风水先生告诉他:“这块地好极了,住在这里的人家将来必定世代出卿相!”范仲淹笑了笑:“要是这样就太好了,这块地拿来盖学堂吧,风水这么好我不能独享啊!”范仲淹买下这块地捐了出去,建成了苏州府学。后来,在这所书院里,为当地培养出了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直到现在,建在这块地上的苏州中学,仍然在不断为国家培养着人才。范仲淹去世后,无数人为他焚香祭拜。百姓们悲伤不已,一代心忧天下的宰相就这么逝世了。不过,范仲淹之前虽然买下了那块绝户地,可是他的家族薪火旺盛。他自己有4个儿子,各个出众,都是朝廷要员,还有一个当了宰相。范氏家族更是在范文正公厚德之名的庇护下,繁盛了八百多年,有70多个子孙位列公卿、尚书等高位。所以在《道德经》里也曾经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意思是,善于为自己制定道德规范、并能坚持执行的人,不会动摇、不会气馁、不会失去自信,并且子孙也秉持这个原则、坚守这个道理的话,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范文正公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不仅用自己的德行济世救人,更是庇荫了后世子孙,使得家族多年繁盛不衰。他的圣洁德行,就是给子孙最好的礼物和传承。他的善良慈悲,就是为家族留下的最好的风水!这里讲的就是福人居福地。而另外一个就是与之相反的。话说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很出名的风水先生,遇到一个地方上比较有名望的姓李人家,此人名叫“李玉环”他一见先生,便欣喜若狂,只因凡人皆有贪念,好了还要更好,便想请那位风水先生替他们选一处风水宝穴迁葬祖坟。于是,他招呼了那位风水先生吃了一顿丰厚的午餐,先生也是非常的感激,在酒宴中得知这李家近来很不好,说是年年亏损,为了撑面子,这顿饭也是卖了一些首饰向亲友告贷而来,先生听后感动不已。而后,这姓李的人家便问风水先生一路走来,可见到风水宝地,想请他为自己迁个祖坟改改运气。正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如今眼下吃了人家一顿丰厚的午餐,而且还是人家出售了一些首饰换来的,知道不好推辞。可是,先生观姓李的面相,可说并非善良之辈,然而,又很同情他的遭遇,于是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先生问道:“你真想得风水宝地?”姓李的人连忙是点头应允。先生便说道:“这次我云游至此,确实寻得了两块风水宝地,一块可以保你大富大贵,衣食无忧,而另一块可以保你大贵于天下,做到宰相的位置,这两块地我只能送你一块,你自己选吧。”那姓李的其实是故意骗那先生的,因为他在当地已经十分的富贵了,之所以说这顿饭都是卖了一些首饰换来的,就是为了让那风水先生不好推辞他的要求。好让他完成心愿!他心想,自己已经十分富足了,这第一块宝地自然就没必要了,而自己家中尚有一读书的儿子,如若能得到第二块宝地,以后真做到宰相,那就大贵于天下了,也正是自己所想要的。想到此处,姓李的心中顿时乐开了花,当即就对风水先生说,要那块大贵于天下的风水宝穴。风水先生叹了口气,说道:“我可以为你指出那个宝穴,但能不能将祖坟迁葬过去,就看你们李家自己的造化了。姓李的连连点头,忙请风水先生带他前去点穴。话说,那风水先生带着姓李的人来到一处山中,在九曲来水、众星拱月之地,停了下来。他对姓李的指明宝穴,穴坐丑向申,干方先天水过堂,坤方聚水,坤方有一深潭,深潭成半月形,青龙众星聚会,白虎有一圆形小山丘为官印,明堂舒畅广阔,可容千军万马奔腾,乃不可多得的上乘龙穴,若你家有那个造化,就能够享受之,定然大贵于天下,王侯将相自然不是问题。话落,风水先生便离开了。当天,姓李的就在先生所指的方向,葬下了他的祖先遗骸。当时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可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祖先遗骸刚一葬下去,天上就风云变幻,突然不知道从哪里飘来一块乌云,几个闷雷就炸了下来,天雷将泥土劈得四处飞溅,雷声过来,众人一看,瞬时间大惊失色,只见其祖先遗骸整个被天雷从土里劈了出来,遗骸散乱一地。他不死心,又重新将遗骸葬下,可是天雷又从天而降,这一次,他祖先的遗骸都遭了殃,瞬时间碎了一地。这下姓李的再也不敢葬了,而这事也在当地传开了,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说那是一块宝穴,没有福德之人葬下去会被雷劈。可是,就是有一些贪心之人,偏不信邪,纷纷将祖先遗骸迁移至此,无不是被天雷从土中劈出。其中有一家人,心想,既然穴眼上不能葬,我就葬旁边。于是乎,这家人就在那宝穴的旁边挖了个坑,将祖先棺材放了下去。可是,下葬的时候棺材有一个角过了界,结果那口棺材的一个角愣是就被天雷给劈了。据说,那口棺材最终还是埋在了那里,只不过至今那棺材都少了一只角。后来,那位风水先生回来了,听闻此事之后,就告诉大家,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就算知道那是宝穴,没有福德之人葬下去,老天也不会答应。于是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去打这块宝地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