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圣人的书是给人看的,拿来办事是百无一用!(求追读)
- 大秦:神机百炼,开局拘捕焰灵姬
- 天下希望
- 2247字
- 2025-04-05 20:00:01
“那自然是因为周王室衰落以后,礼制崩溃,各自的诸侯国缺乏仁德、忠厚之君,崇尚武力而非道德,为了权力和土地互相攻打,不顾百姓的死活。”
“以至礼崩乐坏,礼法既废,强弱相凌,征伐自诸侯出,导致乱象的伊始。”
扶苏立刻回答道。
李由闻言,轻声叹息。
多么标准的儒家方式回答!
照本宣科的,完全按照的就是书籍、典籍上面那些圣人、圣贤的言论、看法来回答的。
如果是应试考试,这样的回答一定能够获得满分!
“好,公子殿下,那我问你,究其根本原因,导致七国间彼此战乱纷争,争斗不休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国别不同,民众的文化风俗和宗教信仰不同?”
“嗯......倒是也可以这么理解。”
扶苏回答道。
“只要六国还在,战争便永远不会停止。天下,百姓,便永远不会有安宁的那一天。所以,六国是需要、并且一定要灭的!”
“为了让七国彼此间不再有争斗,不再有纷争,让这片中原沃土,不再有百姓流离失所,国破家亡,不再白骨蔽野、血流漂杵,有数不尽的战争,理所当然的应该统一七国,秦国六代先王,皆是为此矢志努力。”
“但是,统一,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统一,还需要摒除他们原本对彼此的偏见,敌视,让他们不同的文化习俗能够统一,能够发自内心的,从根源上开始认同自己同属同一个国家,而不仅仅只是流于表面。”
“而这种心理上的认同,自然需要先从形式上的相同开始。然后,再潜移默化的,不断影响,最终形成一种习惯,继而最终形成骨子里面的认同。”
“虽然这么说,但是......”
扶苏还没说完,但是被李由打断道。
“既然如此,形式上的一统,那自然需要将六国原本的书籍焚毁,让他们不再抱残守缺,固守着自己母国的那些书籍,固执己见,而是开始试着学习、融入到我大秦的生活中。”
“如若不然,他们继续使用原本的书籍、文字,我大秦的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政策,根本推行不下去,他们还对旧国心心不忘,我们如何完成大秦形式上的一统?”
“不去强迫他们做这些,我们将永远改变不了这种现状。这便是当初在下进谏,赞同焚书的原因。”
“况且,焚毁的书籍,不过只是跟六国原本的风俗文化习惯、国家历史记载有关的内容,而那些有用的,关于农田水利生产,跟医药、技术相关的典籍,都用秦篆重新誊抄下来,并没有说全部付之一炬啊!”
“其次,在下提议连带着将那些儒生一并焚之,是因为昔日法家有言,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
“现今虽然七国表面上统一,减灭六国,统一华夏,但是私底下还有多少六国余孽,贼心不死,暗藏祸心,蛰伏在暗处继续图谋复国,将这片土地,再次牵扯到无尽的战乱纷争中?”
“那些六国的余孽,跟当下的诸子百家,有些在暗地里面勾结在一起,甚至有些都是原本诸子百家的供养者,双方自然难分难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导致从而影响一些门派人士,以及很多的儒生,依旧想要抨击大秦。”
“正所谓乱世当用重典,面对这种千头万绪,纷乱复杂,分不开的局面,这个时候,如果不实行雷霆、猛烈的政策,来快刀斩乱麻的推行,以后将更加不可能做到。”
“此举是在用一代人的仇恨,来换得后世的万世太平,来换得后世这片土地将再不用彼此争斗不休,陷入到无尽的战火纷争中。”
“此举是在为建立一个更大的国家,秦国和六国的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和看不到的地方,都成了一个国家。”
“并且是成为真正的、彼此认同的,属于同一个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而不再是互相敌视、攻讦,互相将对方视为仇寇的七国!”
“显而易见的,在下这种激烈的进谏、言论,势必将遭受千古儒生的唾骂、抨击,在史笔如铁的史册里面,留下千古骂名。”
“但是在下依旧相信,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在千秋万载的岁月轮回过后,当后人生长在同一片,风月共天的华夏大地,守望相助,发自内心的互相认同,到时,自是有人能为在下正名,知晓在下的苦心。”
李由目光灼灼,沉声说道。
“平心而论,殿下刚刚所言,春秋以来的战乱、纷争,是周礼崩溃,礼崩乐坏,诸侯不守周礼,恃强凌弱,仁德缺失,导致的战乱纷争,实乃是再标准不过,照本宣科的圣人发言。”
“但是,须知圣人的言论书籍,是给人看的,拿来办事是百无一用。否则春秋时期的乱象又如何会出现?”
“周礼所号称的,天子分茅胙土,诸侯各守其邦,世世不绝,各守教化,与诸侯共治天下的主张,不过只是理想化中的假想世界,忽视了人心的嫉妒、憎恨与各种阴暗、负面的情愫。”
“僭越、觊觎、窥探王权,是每一个有野心之人的,滋生出来的阴暗情绪。”
“如若是依旧遵照周礼所为,数百年后,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在中原大地,将又是新一轮的战火纷争,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彼此战争。再度陷入到战乱纷争之中。”
“温文尔雅的礼制,压不住野心家膨胀的野心,只有冷血的法治、铁腕、强权,方能够压得住源自人性本恶的僭越本能,以刑止刑,使得这片国土永归一统,源自血脉深处的融为一个国家!”
现在,李由一连串的发言,振聋发聩,让扶苏愣在原地,脑海里面仿若被轰隆隆的声音震响。
儒家,铁血......
圣人的书是给人看的,拿来办事是百无一用......
秦国六代先王的艰辛付出,是为了七国彼此不再有纷争、战火,百姓永远不用再上战场与自己的同胞所厮杀......
脑海里面,回荡着刚刚李由讲述的话语。
一时间,扶苏张嘴想要反驳,用自己所学过的那些儒家的诗文经典来进行驳斥。
但是却发现......自己竟然指摘不了。
因为李由所说的话,的确有着其道理。
在人性与血与火的冰冷残酷面前,自己曾经学过的那些诗文典籍,诗文雅颂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扶苏的眼前一时有些恍惚。
想到昔日父皇跟自己的敦敦教诲,以及在发现自己要恢复分封,遵循周礼以后,苍劲的帝眸中那难以掩饰的失望眸光。
现在跟李由所说的话语,不谋而合。
难道......真的是自己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