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九族消消乐?胡亥:我TM杀杀杀杀杀杀!(求追读)

“在通往权力的道路上,充满尔虞我诈与阴谋诡计,不是所有人都像是上古时期的贤臣名相,比干、管仲那样,恪守为人臣子的本分与忠贞。”

“对于他们而言,只要是能够摄取到最高权柄,登上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那么什么样的不择手段和丧心病狂的阴谋诡计都能用的出来。”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由话锋一转,目光灼灼,望着眼前的扶苏。

“如果是作为帝国的继任者,就更不能放任自流,自暴自弃,将偌大的国家,将万千的黎民、百姓,交付于这般不择手段、狼心狗肺的阴谋家手中。”

“如果在这个故事里面,那位太子,轻信圣旨,不加思考,辨别,一味的只是愚忠信奉,听从那封伪造的圣旨所言,立刻服毒自裁,那岂不是先王驾崩,遗诏是被修改的消息,就永远将被隐瞒?”

“岂不是偌大的王朝国家,就要陷落到那位奸臣和小人的手中,任由他们祸乱朝政,祸国殃民,多少的黎民百姓要因此遭受生灵涂炭的境遇?”

“倘若,当真是如此,那位太子就要为万千百姓所受的磨难和困苦,背负最大的责任!”

“因为其身为国家的继任者,却没有能在这场权力交替的更迭中,完成先王交付于自己的职责,清讨逆贼,以正国本。”

“而一味的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德、操守,为了将来不用担负违背王命、抗命不遵的不忠不孝之名,便不加以调查事情的真相结果,轻易的就服毒自裁。”

“因个人的私德,声名,而抛却天下于不顾,将天下黎明百姓因为自己的愚蠢而陷入到莫大的灾祸当中。”

“如此自私、自利的鲁莽行为,将来还有何脸面,在死后面对先王,面对国家的列祖列宗?”

“这,这......”听到李由这番慷慨激昂的故事言论,扶苏现在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脑海里面仿佛都在嗡鸣一般。

尤其是对于过去自己在儒家所恪学、聆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简直是一个极大的颠覆。

特别是其最后所说的那句,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忠君、爱国?

于天下黎民百姓有利,对得起他们,对得起世人,还是说......仅仅只是在乎自己?

在乎自己的虚名,而置万千家国、黎民百庶于不顾,到底哪种,才是真正的忠君、爱国,是真正正确的呢?

现在李由看到扶苏有所触动,于是放缓声音,徐徐道来说道。

“所以啊,扶苏殿下,退一万步来说,假若当时那则圣旨是真的,先王现在还活着,这道赐死的诏书,的确是先王亲自所下。”

“那太子带着兵,杀回皇城王宫,在亲鉴事情真伪以后,假若真是父王的决断,那无非是自己再听从王命,服毒自裁,以奉王命而已,这样做那也不迟,无非只是延误了一些时日。”

“但是,这样的谨慎、慎重的做法,查明真伪,至少是对国家负责,是对天下黎民百姓负责。”

“不至于说,在这个故事里面,轻信圣旨,草率的服毒自裁,愧对先王留下的信任与期待!”

“因为要知道,那可是太子啊!并且还是手握兵权,带领重兵,镇守边塞数年的实权太子!是深负王上期许,将来要继任大统,登临王位,带领国家蓬勃发展的东宫之主,国之根本。”

“如若真是对其不满、厌倦,要将其赐死,何不趁早削减兵权,剪除党羽,而偏偏突然间,非常贸然的做出赐死一国之太子的决定来?”

“所以,这则事情,从一开始本来就是不合常理的,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尤其应该谨慎的对待,不应为邀忠名而置家国于不顾!”

“......”

看到现在的扶苏陷入到沉默,还有思索当中,久久无言。

李由缓缓平息下来自己的心绪和气息,刚刚自己一口气,不停歇的接连讲出如此慷慨激昂的故事文字。

着实把自己累得不轻。

而至于自己刚刚所说的,自己以前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这则故事,当然是假的!

自己只是将前世的时候,在真实历史上面,曾经的扶苏在始皇驾崩,接到赵高、李斯篡改以后的圣旨,二话不说,立刻上吊自裁,导致后来胡亥继位,秦国二世而亡的这段真实历史。

经过加工、修改以后,故意编造出来的版本。

假借是自己儿时听说过的一段话本故事,讲给眼前这位愚忠的大秦长公子,扶苏来听的。

自己的目的很简单,假若是历史无法改变,始皇帝真的驾崩,胡亥、赵高篡改遗诏,赐死扶苏的时候。

能让他想起自己曾经跟他讲的这个故事。

至少不要那么草率、简单的就被人家篡改的一纸诏书,就给逼死,落得个华夏两千年封建历史上面,头号最窝囊的嫡长子名头!

毕竟,谁家皇帝真要赐死儿子的话,还会将其提前安排到帝国里面,手握兵权,守卫边疆,战功卓著的大将手底下来进行历练?

自己现在,出言好声提醒扶苏,不仅仅是因为对方出手相助,帮忙自己对付铁血盟的刺杀,还这个人情。

同时,也是在为将来的自己,李家所考虑。

因为如果真是被胡亥那个家伙,联合着赵高,当上了皇帝。

那自己李家,还能有活路?

岂不是都得跟着真实历史上面上演的那样,落得个腰斩弃市,九族消消乐的下场?

所以。

现在自己花费心思,故意编造出来这样一个假的故事,讲给这位帝国长公子听,同样也是在为了以后李家的未来所考虑的啊!

至少,这位扶苏长公子,虽然软弱、愚忠,有些过于妇人之仁,但是,平心而论,放在古代而言,倒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仁厚之君。

假若扶苏即位,李家虽然哪怕是父亲失势,不再像是原来那样位高权重,大权在握。

至少荣华富贵,还是少不了的。

总不像是胡亥那个二五仔,在登位以后,只会他妈的“我杀杀杀杀杀杀.......”

无视敌我的全部AOE无双割草,拉着队友来一块自爆。

最后导致天下大乱,被村口看狗打架的刘邦捡了大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