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灯塔村卷:新时代的“三苦精神”
- 任晓娜 张瑞娟
- 3656字
- 2025-04-08 15:25:26
第三节 白河县的自然环境
一 地形地貌
白河全县地势南高北低,山脉与河谷相间,“土无三尺厚、地无百亩平”是白河县地形地貌的真实写照(见图1-1)。汉江从县境北部自西向东横过,县内冷水河与白石河从县境西南向东北大致平行流入汉江。
县内山脉,中部从北向南,依次为天池岭-蒋家梁子-大山庙梁-韩家山;西部从北向南,有土地岭-太平山-五条岭-界岭;南部自西向东,有马食坪-韩家山-圣母山-平顶山-野人山,横亘100余公里;东部从北至南,依次是泡桐树梁-沙沟垴-火烧寺梁-野人山。县境西、南、东三面山脉与中部接连呈向东倾斜的“山”字形。
县城东与郧县交界的下卡子汉江边是全县最低处,海拔仅170米;南部界岭中段的五龙尖海拔1901米,居诸山之冠。按海拔高度、地表形态,全县可分为剥蚀构造中山丘陵区和侵蚀构造低山河谷区。剥蚀构造中山丘陵区在沿“山”字形山脊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范围,剥蚀强烈,多干沟及悬崖绝壁,地表破碎,基岩裸露,岩石表层风化较强(见图1-2),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山体比较陡峭,陡坡一遇暴雨或连阴雨常“垮崩峰”,形成泥石流。沿汉江、红石河、白石河、麻虎沟、冷水河两岸海拔8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为侵蚀构造低山河谷区,河谷区多“V”形谷,沟梁相间,谷深而狭。坡度在5~10度的漫滩地或冲积扇仅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0.48%;全县除县农场外,没有70亩以上的山间平地或漫滩地。同时,受大山深沟、基岩裸露、岩石风化强烈的影响,白河县内土壤流失严重,粗骨型土壤占土地面积的90%以上,土层厚度小于30厘米的土块占44.72%,“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对白河地形地貌的总体概括。

图1-1 白河县地形地貌特征之一:土无三尺厚,地无百亩平
(欧平平拍摄,2013年8月)

图1-2 白河县地形地貌特征之二:剥蚀强烈,地貌破碎,基岩裸露
(欧平平拍摄,2013年8月)
二 气候
白河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垂直性气候特征明显。“春温、伏旱、秋阴雨”是白河县的气候特征。“十二五”时期,白河县年平均降水量为756.4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5.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91.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265天。从“十二五”时期白河县气候变化看,2011年全年降水量最多,达932.7毫米;其次是2014年,达863.3毫米;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涝灾,其他年份保持在平均降水量左右。白河县农谚总结降水对农业的影响为:“天旱收一半,雨涝不见面。”白河县北面秦岭,南倚巴山,汉江从县境北部东西向横过,故风向受汉江河谷影响,春、夏、秋季多东南风,每年10~12月东南风频率下降,西北风频率增加。夏季大风,常为冰雹、暴雨的前奏。
仲夏时期,正值玉米、红苕生长旺季,常出现“伏旱”。玉米放顶花时因干旱失水造成减产,早红苕因干旱不能生长,晚红苕因干旱不能下地。因此,农谚总结为:“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秋季多连阴雨,使本县部分地区玉米不能成熟,小麦播种困难,不得不冒雨播种。暴雨在5~9月均可能出现,集中出现在夏季,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最多一年出现4次。由于山高坡陡,植被覆盖率低,一遇暴雨,山洪暴发,泥石流从山上席卷而下,渠堰、稻田填淤,道路冲毁或阻塞。同时,夏季县境内往往出现区域性的大风和冰雹,白河有“雹打一线”的说法,即一沟一梁之隔,彼此受灾不同。冰雹与大风多同时发生,有时阵风达六、七级。冰雹和阵风对农作物、树木、石板房、瓦房等的危害极大(见图1-3)。

图1-3 白河县农作物受大风大雨影响的后果
(欧平平拍摄,2013年8月)
三 水文
白河县共有大小河沟765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下的有696条,占90.9%。流域面积在5~10平方公里的河沟有27条,占3.5%;10~30平方公里的有23条,占3%;30~50平方公里的有10条,占1.3%;50~100平方公里的有5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条(不含汉江)。白河县内地貌起伏强烈,地表破碎,河沟下切力强,一般河谷狭窄,河沟比降大,流量随降水而变化。水量丰枯悬殊,水能理论蕴藏量大,实际利用困难。
白河县绝大部分基岩裸露,风化强烈,裂隙发育,古老地层上部的第三系覆盖较薄,地下的孔隙水储量贫乏。县内河流的水源受降水因素的控制十分明显,雨季(5~10月)河流水量丰沛,秋末至春末沟河水量甚少,大暴雨时,雨水马上转为地表径流,顷刻间沟河汹涌澎湃,夹泥带石,直泻下游。特大暴雨时,下游沿岸的堤坝、堰渠、田地、稼禾常被摧毁,只有极少量的地表水渗入地下。天旱枯水时,河沟涓涓细流深入卵石沙滩,抑或断流,人畜饮水尚且困难,更不用说灌溉、养殖、发电和做动力能源。
县内水库、水塘很少,主要原因:一是没有足够的地下水源做补充,仅靠天然水积蓄太少;二是岩石裂隙发育,多透水层,库塘能积不能蓄,加上渠道渗水,一到天旱,使用库塘灌溉的坡地即无水可灌。县内水井,除县城、中厂、茅坪、西营、冷水各有一处河滩水井外,其余水井全部是天然泉水或沁水井。白河境内自古至今都是因泉成井,没有打井寻水的条件。
四 自然灾害
基于白河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变化、水文条件等,白河县为自然灾害多发地带,自古至今旱灾、暴雨、洪水、滑坡、冰雹、风灾、虫灾、地震、泥石流等频繁发生,给白河县人民带来严重困扰,阻碍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
1.暴雨、洪水、泥石流或滑坡等
白河县暴雨在5~9月均可能出现,集中出现在夏季,一遇暴雨,山洪暴发,泥石流从山上席卷而下,渠堰、稻田填淤,道路冲毁或阻塞、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新中国成立前,《白河县志》有史料记载的暴雨、洪水或泥石流共有46次,依据灾害强度分别造成了瘟疫横行、庄稼尽毁、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如民国元年(1912),大雨40日,汉江洪水,船行屋脊,水洄红石河口;民国2年(1913),南区过风楼暴雨山洪,滑坡死伤60余人。新中国成立后,有史料记载的遭遇暴雨、洪水或泥石流的年份共14年,有的年份多月多次发生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更加严重。如1975年8月7~9日,顺水、卡子、茅坪、西营一带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据亲身经历者回忆,“人在室外感觉憋气、雨打身痛”,“顷刻山洪席卷而来,人畜、房屋、家具眨眼失踪”等;全县冲毁水田5000多亩,坡地48000多亩,房屋4900多间,所有沿河边道路、公路尽毁,死亡171人,伤79人,冲走耕牛60余头,猪410余头,羊290多只,严重受灾10个公社110个大队,11447户61481人,占总农户的35%。
基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每到暴雨季节,白河县人民一直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危险境况,即使在预警系统、应急预案等防险方案逐渐完善的条件下,大自然也是无情而残酷的。2011年,安康市遭遇1983年之后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洪灾,包含白河县在内的10个区县全面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8.8亿元以上。2017年9月23~27日,白河县再次出现连阴雨天气,多地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此次灾害共造成全县1975人受灾,房屋倒塌30间,严重损坏房屋11间,一般损坏房屋264间,路桥损坏61处,滑坡79处。灾情发生后,白河县迅速启动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及时转移人员,此次灾害事故无人员伤亡(见图1-4)。
2.旱灾
新中国成立前,《白河县志》有史料记载的旱灾共33次,依据灾害强度分别出现了县民乞食、外出逃荒、河水断流、浮肿干瘦、人员非正常死亡等情况;如民国28年、29年(1939、1940)两年天旱,人食蕨根、榆树皮、观音土、稻糠等。新中国成立后,有史料记载的旱灾共7次,如1959年6月20日以后,连续88天基本未雨,全县成灾面积26万多亩,农村人口月均口粮6.5公斤,浮肿干瘦病人10603人,出现大量非正常死亡。1994年7月10日至9月,全县降雨量仅27毫米,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高3℃以上,山溪断流,水井干涸,16乡178村严重干旱,77.4%的秋粮面积成灾,3.97万人、6.8万头牲畜饮水困难。1995年春夏,严重干旱,全县29.82万亩秋季作物中的27万亩受旱,重灾16万多亩,绝收7.4万亩,2.8万户饮水困难。

图1-4 2017年9月白河县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发生实景
(白河县仓上镇提供,2017年9月)
3.风灾
新中国成立前,《白河县志》有史料记载的风灾仅有1次,影响是大风折树。新中国成立后,有史料记载的风灾共8次,20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连续遭遇多次风灾。如1993年8月23日23时至24日4时,白河县19个乡遭受长达三个半小时暴风及一个半小时暴雨的袭击,受灾面积达52695亩,损坏倒塌房屋513户834间,28人受伤,1人死亡,151个村788个组14237户46372人受灾。同月5日下午4时至26日下午6时50分,纸坊、仓上等11个乡部分地区受到狂风暴雨与冰雹袭击,暴雨后形成山洪,造成76间房屋倒塌,12头大牲畜死亡,3人丧生,103个村705个组17405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涉灾人员达79600余人。次年7月11日晚22时至12日1时35分,顺风、中厂、茅坪等12个乡的部分地区遭受强暴风雨袭击,风力7~8级,降雨量138毫米,农田受灾49460亩,105个村676个组15696户69845人受灾(其中重灾4389户18876人,258人无处栖身)。
4.冰雹、大雪
新中国成立前,《白河县志》有史料记载的冰雹有8次,造成了庄稼尽毁、打落桐子、花栗树枝折等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发生过10次左右冰雹天气,造成房屋损坏、倒塌、庄稼损毁等影响。近年来冰雹天气比较少见。
《白河县志》有史料记载的大雪次数不多,自有史料记载以来总共出现过8次,造成稻秧冻死、豆麦歉收或颗粒无收、树木竹子压折等影响。近年来,大雪天气也比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