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迁都洛阳(上)

天祐元年,正月。

长安城里人心惶惶,不久前梁王朱全忠再次向昭宗李晔表示迁都洛阳。

为了劝服昭宗李晔,朱全忠先派人杀死了宰相等人。驿使带来了一封奏表,朱全忠面上表“请求”迁都,要求虽然很突兀,但此刻,满朝文武却没有任何人敢异议了。

“这朱全忠太可恨了,光化四年才拥立昭宗复位,这立即露出丑恶嘴脸,又要挟持昭宗迁都。”郭雀儿愤愤说。

此番,郭雀儿是前来和孔锦道别的,因李克用权利一直被皇室削弱,整个中原都在朱全忠的掌控中,郭雀儿觉得继续在李存勖麾下也只能受气于朱全忠,便想去投靠镇守汶阳的故人刘知远。

“你是恨他出尔反尔?”

“当初宦官们将昭宗关在少阳院,为了防止他逃跑,又熔铁浇在锁上,每日的饭食则从墙跟挖的小洞里送进去。但是又害怕李克用、李茂贞等人会兴师问罪,将包袱抛给了朱全忠。

而朱全忠并不想在宫廷斗争中太残酷,相反他派人将实行政变的宦官们都暗杀了,拥立昭宗复位,昭宗之后加封朱全忠为梁王。我本以为他是个正直的藩王。”

“朱全忠这是等不及了,怕昭宗的龙位又被他人捷足先登了。”孔锦一针见血。

“这长安一迁都,多少百姓跟着流离失所。”郭雀儿不禁感叹。

“是啊,这皇宫一空,长安城里上到高官下到大牢里的犯人都要挪个地。”

郭雀儿听闻了“大牢”二字,浑身一激灵,看着孔锦压低声音说,“你可知如今皇宫大牢下囚禁的都是什么人。”郭雀儿浑身难受,想说又欲言又止,整个人十分毛躁。

“黄巢起义留下的余党?”孔锦试探地问道,整个人也被郭雀儿瞧的毛躁起来。

“其实安时本姓林,他的父亲是黄巢的外甥林言。”郭雀儿憋急了,一口气说出来。

“我就知道,他明知山有虎,还偏向虎山行。入宫为官定是为了某个很重要的人。”

“传言黄巢兵败狼虎谷时对林言说你拿上我的首级去献给唐朝,那么你还可以求得富贵!林言不忍心杀黄巢,于是黄巢自刎。之后林言也被沙陀人杀害,他的首级和黄巢的首级一起被献给唐廷。”郭雀儿现在说起也觉得背脊发凉。

“所以,他是来报仇的?”

“这九年来,安时在走马川的每一天都想把娘亲从地牢里救出来,这一次他肯定会孤注一掷。”

“这个事得从长计议。”孔锦满脸心事,嘴里念叨着,轻轻踱步。

“安时八岁便与我相识,我早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弟弟。你有了法子尽管同我说,为他两肋插刀,在所不辞。”郭雀儿拍了拍胸膛,想替她分担一点忧愁。

“谢谢你,郭雀儿。”孔锦温柔地望着他。

“我知道大家都有各自的目的,从你们一一离开走马川的时候我就知道,也许我是里面最不起眼的那个。”

“没有亚子的门第,没有安时的谋略,但我依旧想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活出我自己,也许亚子把天下放在了第一位,安时把家人放在了第一位。只是我把兄弟之义,放到了第一位。”郭雀儿深吸一口气,心中一紧。“我在归义军里一待就是五年。”

唐廷的人至此就再也没来过走马川,我经常望着远方出神,但是婆婆对我说“你也许是走的最慢的那个人,但是并不妨碍你走的最远。在沙漠里,走的远才是最重要的。”

曹家的归义军迟迟盼不来大唐的音信,只能蜷缩在瓜州,继续以和亲维持表面上的平和。也许是在归义军待得久了,心中又英雄,便觉得自己是英雄。”

“你们坚守河西飞地这么多年,当然是英雄。”

“哈哈,所以我这个大英雄,为了闯出更大的天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告别了婆婆,去河中参加了李克用的征军。”郭雀儿眨了眨眼。

“望有朝一日能收复大唐,与西北孤忠团聚。”孔锦说不清这是什么样的寄望,这个信念穿越河西走廊直至中原,前前后后几十年,但如今大唐破碎,皇室孱弱,不知道何时能聚首。

不久传来了震惊长安的消息,朱全忠下令“迁都洛阳”。

朱全忠的宣武军强行裹挟长安百姓,即刻启程上路,号角哭喊声充满街道。

少妇携着幼童,满面愁容,稚嫩的小手紧紧攥住娘亲的衣角,瞪大了眼睛瞧着这从未见过的场面。壮汉把包袱举过头顶,嘴里骂骂咧咧。银发老妪被挤倒在路边,哭喊着“别挤了,别挤了!”

朱全忠传令,摧毁长安所有宫殿和府宅,拆下来的木石,利用黄河水流,漂浮而下。

街上人来人往,将军府里乱成一锅粥。梁王朱全忠突然挟持昭宗李晔,即日便要迁都东都洛阳,长安城里人心惶惶,而顾彦朗却在前几日被派去了河东,将军府里众人都在东一头西一头地收拾东西。

孔锦心里虽着急,但是仍沉着性子,让大家稍安勿躁。“夫人,你赶紧去街上瞧瞧,好像城门限制通行了,一大堆人堵在街上。”侍女海棠着急忙慌地跑进屋。

孔锦十岁入将军府时,海棠才九岁,看到是主子一个模样可人的阿姊,海棠好生欢喜,这一服侍就是九年,这期间海棠瞧着主子因为不肯嫁给老爷,被打得死去活来,后面逃去了走马川,然后自己便被打的死去活来,但是主子能逃出这一方天地,她挨着打也是心甘情愿。

只是三个月后,主子又跑了回来,怜惜地帮自己擦着药,安慰道“会好的。海棠,我们以后都要好好的,终有一天,我们要那些丧尽天良的人跪下来和我们道歉。”

“瞧你咋咋呼呼的,我出门去看看。”孔锦日常嫌弃地看了一眼虎头虎脑的海棠。

长街上行人密密麻麻,摩肩接踵,拖家带口的都在往长安城外赶。朱全忠下令长安百姓按籍迁移,拆毁长安宫室、房屋,将木料顺渭水漂下,在洛阳营建宫室。

看来今日是非走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