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千元??(求追读和票子!!!!)
- 我在1979,卷成文坛巨匠!
- 一百零一星
- 2057字
- 2025-04-04 23:00:03
崔道义手里捧着那份稿子,放到了张光年的面前。
张光年放下手里面的工作,问道:“怎么回事?”
“你先看看。”崔道义不说话,继续把稿子往前面推了推。
张光年拿过来稿子,翻开这一页,先是大概扫了一眼,然后饶有兴趣的说道:“感觉质量很好,让你收到好稿子了。”
崔道义则是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当然是好稿子,不过我粗略看了一眼,大概二十万字,长篇小说,我感觉可以试试发在杂志上面。”
张光年点点头,他进入将目光投入书里面。
又过了一小时,崔道义在旁边改稿子都改的无聊了,才发现张光年两眼冒光的看着《提篮桥的救赎》,看完之后,张光年也惊讶于这篇小说的才华。
他连忙说道:“这质量??新人作家??”
崔道义哈哈大笑,说道:“我也很怀疑啊!不得了,这小说不得了,构思巧妙,长篇的架构也很不错,这二十万字,很多都不是废话,就算放在长篇小说中也属于是前列了!!”
“我倒是觉得他的思想层次不错。”
张光年笑了起来,一看到这个人的地址,说道:“难怪写得好呢!和我一个省的,老乡呢!!!”
鄂州老乡!
“主编,您别臭屁了!我去改稿子了!!!”
张光年点头。崔道义自己审到的稿子,当然编辑也是属于他的责任,崔道义还巴不得让自己来编辑这份稿子,他相信未来自己的代表作之下,肯定是有这作品一席之地的!
“行,你这篇争取在七月份发表!”
现在已经是四月份末尾了,近五月份,《人民文学》是月刊,就是每个月都会出版新刊物,算时间,紧一点,只能是在七月份发表了。
崔道义拿起来稿子,正欲高高兴兴离开。
忽然崔道义回头,问道:“稿费怎么算?”
张光年沉思了一会儿。
以前的时候,是没有规定有稿费的,后面耐不住这些文人要闹,上面就发了一些规定。
原创作品,千字三元到七元。翻译作品,千字二元到六元。
要说质量的话,这稿子绝对是配得上千字七元的,甚至于是比起来绝大多数千字七元的作品还要好。
但是他是一个完全的新人作家,千字七元基本都是老作家的待遇,这算是行业潜规则了。
所以张光年还是说道:“千字五元,正常的吧,你改好之后,让财务给他寄过去。”
崔道义点点头,二十万字的稿子,就算是千字五元也是不菲的一笔收入了。
对于一些副业作家的人来说,现在当作家的收入,简直是巨款。
……
时间一晃再一晃。
晃得确实是快,六月初。
周止坐在办公室的罅隙里面,算算时间,老婆应该要来信了。
可是《人民文学》那边是怎么回事呢?
要说不过稿,至少把稿子给我寄回来,我另谋高处了!
不过周止倒是不太相信,自己能被拒绝,他觉得自己写得很不错。
周止不想了,这几天都在想这件事情,还是先睡觉吧。
才睡觉到一半。
刘琪一只手拽着两封信,敲响了房门,在办公室座位上面,摇啊摇,摇醒了周止。
周止起身看着她的笑脸,问道:“刘姐,干什么啊?”
刘琪笑着,把两封信甩了甩,说道:“人邮递员在外面喊你半天,你不醒,我去帮你拿进来了。”
周止连忙接过来两份信件。
真是想啥来啥,嘴上说道:“昨晚上,找了本志怪小说,看了半天,倒是忘记睡觉的事情了。”
“看看看!少看点小说吧!至少不应该晚上看。又是清月给你寄的信?”
周止看地址之后,点点头。
他和林清月中途来信很多次,林清月一直在努力复习,当然每次信里面都在监督他复习。
周止先是拆开林清月的信。
林清月的字迹还是那么娟秀。
“高考,高考。我猜现在到了报名时间了,快点报名,报名,报名!!!
你不要忘了!!!!”
没错这一封信就这么一句话。
林清月去了北平是不是变有钱了,这这么贵的邮递费,竟然只写这么一点字。
刘琪在一旁偷偷的看。说道:“高考报名?应该是这几天吧!”
周止点点头,他爸是大队队长,高考一般都会安排落实在大队,然后大队通知,他们准备好材料去公社报名。
所以应该差不多这几天就可以开始报名了,他高中毕业,是有资格参加的。
“剩下一封也是她给你的?”
周止拿起来下面的一封信。
看了一眼地址,朝内大街166号,周止觉得有些熟悉!
然后缓缓拆开信件,里面就两样东西,一封信和一张汇款单。
他看到这两样东西的时候,也瞬间明白了,原来是《人民文学》的信。
没退稿就意味着,他过稿了!
信是崔道义写得,字体工工整整:
“恭喜你的作品《提篮桥的救赎》已通过本刊录用,确定将在《人民文学》七月刊上发表。
您的文章笔力雄厚,故事架构能力强大……”
因为距离和位置实在相隔甚远,排版等一系列相关事宜,崔道义就没有联系他修改。
周止有些小激动的拿起来,另一份汇款。
看着上面的数额。
【1050.32元。】
也就是整整一千元巨款,大概给的他千字五元的稿费。周止本来就不抱太大希望,他们能够给他千字七元的稿费的。
千字五元对于他来就足够了。
要知道,他当老师的工资才十多块,至于现在过得很滋润的城里的工人也才三十多元的工资。
这么一看,一千元就属实吓人。
这算是他在这个时代的第一桶金,加上投稿通关了,心里也有些小惊喜。
刘琪看着这个信封,惊讶的叫了一声,连忙问道:
“你这是什么时候写得小说??过稿《人民文学》了?”
要知道,公社里面,有一两个初中老师,在县城小杂志发两篇文章都敢自称作家了。
而周止,他直接投稿了国内第一大文学杂志,还过稿了。
经常看杂志的刘琪,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这个含金量。
“这个啊?两月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