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坏名声(求追读)
- 我在1979,卷成文坛巨匠!
- 一百零一星
- 2016字
- 2025-03-29 13:58:32
过了一会儿,看着人都到齐了,大队书记刘一民说道:“开始吧,开始吧。”
先开始并没有放电影,而是播放了十多分钟的新闻,算是这个时期的新闻联播。
【新闻简报:一,高考将于六月开始报名,于1979年七月七八九号正式考试,号召全体公社大队落实报名政策和指令指示。
二,zg中央、国wy决定在粤区蛇口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
三,于二月十七日开始,人民解放军对越进行反击战!至今取得优良作战成绩。
……】
看着这几个新闻,都是大新闻啊,周止倒是有些意外,不过现在开始改开确实是是开始落实了。
至于越战也是大事情,那群吃里爬外的东西确实是该打,而且现在建国初,一直在给这些附近的国家树立一些威严。
基本阿三、猴子都挨打了几棒子。
不过这些新闻简报倒不是实时的,基本要落后那么一个月,要是想看实时的,得去买《人民日报》。不过农村人没那个闲钱。
看完新闻简报之后,就开始了放电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影片在以前是禁播的,现在才慢慢恢复。
爱情电影自然是大部分人都能够接受的。
“哎呦呵,新电影,以前没看过!”
“什么新电影啊!这是十年前的电影,只是现在能够看了。”
“哦!!”
然后张志勇看向了周止,问道:“梁山伯!你什么时候去找你的祝英台!??”
在他们心里,林清月这种首都的媳妇,可不就是祝英台?
这不得看看周止的乐子。
周止笑着说道:“现在又不是以前,封建迷信早被打怕了!!!”
他自己当然知道自己说的假话。
门当户对这件事情,基本就是印在骨子里面的事情,因为尖锐的阶级矛盾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这个时期,有些高官闺女就喜欢嫁给军人,还有的下嫁的知青。
“哈哈!现在周老师也是大作家了,就算是城里的岳父母也不见得不待见你了。”刘志强接着说道。
周止继续笑着。说道:“老说我的事情干什么?刘老师,你们呢?都二十多了,还不结婚?”
刘志强挠挠头,看了一眼刘琪,不敢说话。
村子就这么大一个,能够喜欢的姑娘也就那么几位,优秀的刘琪老师,自然追求者众多。
刘志勇立马岔开话题,说道:“走吧,我先回去了!过两天还要上课呢!”
见着刘志勇先跑路了,原本准备开周止玩笑的刘志强也站起来身子,小心翼翼问道:“刘老师,待会要去村口吹吹凉风吗?”
周止看着他那生涩的模样就想要笑。
刘琪摇摇头拒绝道:“我待会要回家帮忙做饭呢!今天放映员去我家吃饭!”
放映员一般下乡里来,都是包饭吃的,吃得也都不错,村民感激他们,都是招呼好的。
至于招呼他们的人家,大队也会发补助。
刘志强悻悻点头,只好一个人拖着如同狗皮膏药的脑袋贴在胸前,准备离开。
书记刘一民喊了一声:“今天的电影就到此为止了,大家看完电影就回家哈!别到处瞎搞!!还有就是刘志刚家里……,张翰家里……”
算得上是书记宣布一些村里的小事情和小新闻。
等着刘一民的大嗓门喊完之后,才走到放映员身前。给他们递烟。
大前门烟,刘一民说道:“今天,到我家里去吃饭哈!”
“刘书记,家里搞肉没?”
刘一民笑着说:“有的有的,今天给你们切了一点腊排骨炖起来的!走,去吃!”
他又回头看了刘琪一眼,说道:“走嘛。走嘛,刘琪,先回去。”
刘琪点点头,问道:“今天要去我家里吃点嘛?我爸……额……”
刘琪也不知道怎么说!不过两家里关系好,从小就互相窜门。刘一民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周止说道:“没事,不用了,你和刘书记今天忙,我就不过去麻烦你们了,我先回去了。”
他心里还想着今天回家里吃猪肉呢,没好意思打扰别人家去。
刘琪看着他离开。
……
周止朝着家里人那边走去。
他左右看看,没看到张秋天的身影,问:“妈,去哪里了?没来看电影啊!”
“爸妈。看一半就回去了,说是回去做饭的!”
“是怎么了?”周止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因,毕竟这么早回去也是有些奇怪的。谁还不喜欢看电影啊?
“刚刚就是这里,河边刘大家里面的几个婆娘说你坏话,妈听不下去就先走了。”见着周围几人都没动静。大嫂解释道。
周止大概也猜到了是什么坏话。
毕竟他知道,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
“嘿嘿嘿,看电影,我就想起来周止,他不就是梁山伯吗?以为自己去首都考试,读书点成绩,就出息了?”
“那也是,他那点成绩,管什么用?还不是费活路,首都的儿媳妇,林老师那么好看的姑娘,家里人真的甘心把她下嫁给农民啊?”
“我看还是没得出路,这么三四个月,一点消息没有,要回来早回来了。”
大嫂二嫂稍微把事情和周止说了一遍。
周止也知道,就算是自己写出书了也不一定能改变有些人的看法,毕竟他们根本不懂这些东西。
倒还不如考上大学之后,带媳妇回来逛两圈来得自在。
周止点点头,说道:“我晓得了,我们回去吃饭吧,爸妈在等我们呢!”
晚上,等一到家里面,就闻到了香味。
五花肉切下来一些,今天用的豌豆焖的,算是换换口味了。
用豌豆焖的五花肉,就做了这么一大锅。
周止中午专门叮嘱过张秋天,今天一定要煮白米饭。
要想知道,这个年代的农村,吃精粮的是真少。
三十年前,留着农民在地里,哼哧哼哧干了一辈子!讨得了一辈子的好处就是吃饭。后来粮食不缺了,但是缺劳力了,号召着农民外出打工。
所以农民很苦,苦了几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