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与测算
- 杜海峰 顾东东 吕锋
- 1198字
- 2025-04-08 20:07:40
第三节 研究目标
本书通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多学科理论,旨在中国社会经济情境下,明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内涵,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指标体系,提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测算策略;结合不同城镇化类型与农业转移人口迁移模式,调整成本测度指标、优化计算方法和模型;从多层面、多维度测算并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金额、结构、变化趋势及各主体成本支付情况;结合典型地区的测算结果,从成本角度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建议。具体研究过程将围绕以下分目标展开。
第一,明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内涵,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指标体系,提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测算策略。梳理已有研究关于市民化成本内涵界定、指标设计的经典思路;结合中国社会经济情境,引入社会成本、公共治理理论,厘清中国市民化进程与市民化成本之间的关系,明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内涵与指标细化理论依据,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指标体系,明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支付主体与支付项目;结合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的现实特征与发展趋势,提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系统测算思路和框架。
第二,基于异地城镇化背景,设计和优化成本测算模型,测算并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金额、结构与各主体成本支付情况等。针对经典模型设计中的理论与方法,以成本分类加总法为基础对总模型及子模型进行优化;结合农业转移人口长距离跨区域异地流入大型城市务工、生活的城镇化背景,选择相应测算地和测算数据;测算不同时期各级指标的人均成本、总成本,评估利益相关主体的成本支付状况,明晰异地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主要特征及支付压力。
第三,基于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调整成本指标与测算模型,测算并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金额、结构与各主体成本支付现状等。基于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结合农业转移人口短距离、就地就近流入县城及在中小城镇务工、生活的实际现状,调整测算指标和测算模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测算地与测算数据,测算不同时期各级指标的市民化人均成本、总成本,评估利益相关主体的成本支付状况,识别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基本现状、主要特征和支付压力。
第四,基于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考虑家庭化迁移逐渐增多的影响,设计市民化成本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金额、结构及支付压力的情况。结合不同城镇化背景下市民化成本及人口变化趋势,明确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市民化成本预测研究的必要性;考虑不同家庭化迁移模式的影响,从年龄别视角对市民化成本进行分类,确定不同年龄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指标构成,结合数理人口学方法,设计多方案下分年龄别市民化人口预测模型;预测并分析未来较长时期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金额、结构、变化趋势和支付压力。
最后,在完成上述研究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理论分析、测算结果和实证研究结论,从公共政策角度给出相应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