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河内周氏

“不干了!”

“什么鬼的考核?明明就是耍着我们玩!”

“我退出还不行吗?”

终于,有人接受不了这惨痛的现实,大吼着要退出考核。

毕竟让他们堂堂高门之后,去做这等辛劳之事。

无稽之谈!

“呵呵……”

早就对此有所预料的福禄并不觉得奇怪。

坐在凉棚之下的他只是挥了挥手,就有在旁负责看管秩序的两名禁卫,上前将大吼着退出考核的士子,如提着小鸡一般提了过来。

然后扔到了福禄面前。

“大胆!”

“你们知道我是何人!?”

“轻点,你们弄疼我了!”

“放手,快放手!”

“哎呦——”

被重重地摔到地上,恰好那地方还有两块小的碎石,将那士子磕的龇牙咧嘴。

“就是你……要退出?”福禄坐在一个小木凳子上,瞧着自己面前毫无形象的士子,慢条斯理道。

那士子被福禄的气势,唬的脖子一缩。

下意识的想要改口。

但又转念想到那一片让人头秃的荒田,又强硬地梗着脖子道:“不错,我要退出!”

“刚刚咱家说的话,你都听到了吧?”

“我……这不过是才刚刚开始,又不曾牵扯到什么朝廷机密……”

啪!

一支刀鞘忽地砸在士子面前,将他吓得浑身一抖。

福禄这时已然从那小木凳子上起身,满脸的狠辣,道:“咱家没问你那么多,咱家就问你听到了,还是没听到。”

“听……听到了。可是……”士子还想再为自己辩驳几句。

“既然听到了,那就做个明白鬼吧。”福禄将刀鞘抬起,一只手握住刀柄,抽出了刀身。

“之前咱家还没告诉你们,中途退出要受何罚,现在是时候告诉你们了。”

“此地的一切,皆如军中管制。中途退出者,以逃兵罪论处,军法从事!”

“咱家现在最后问你一次,你是退出,还是不退出?”

逃兵!?

军法从事!?

不光是那瘫坐在地上的士子惊愕。

就连在不远处观望着的其他人,此刻的脸上也都一个比一个精彩。

要知道,他们在外面那可都是高高在上的人上人。

随便一个出去,在自家当地不说是一呼百应,那也差不了多少。

你能说杀就杀?

你敢说杀就杀?

还真敢。

瞧着那冷冽的刀光,冲着自己直逼而下。

寒气已经透过自己的肌肤深入血脉。

周达整个人如坠冰窟。

嗤——

“我不退出!”

周达下意识地将自己的脖子偏开,闭着眼睛大喊。

刀刃悬停于周达的脖颈,止住。

“啧——”

虽然声音微弱,但周达听的真切。

那是福禄发出的声音。

是在可惜自己改口改的太早?

还是在可惜自己挥刀挥的太慢,让自己求饶的声音发了出来?

但无论是哪种,他终于确定了一件事情。

眼前的宦官,是真的敢杀人的。

“鉴于你是初犯,又能及时悔心改过,咱家也不能不给你这个机会。”

福禄将已经碰到周达脖颈上的环首刀拿开,既是对着周达说,又是对着其他人说。

“但再有下次,无论是谁,一律军法从事,绝不姑息轻饶!”

“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你是哪一号营舍的?”

“十……十九。”周达瘫坐在地上,已经有些神志不清了。

“19号营舍的人都有谁呀?”福禄看着木然站在另一边的士子们,道:“出列让咱家看看。”

一阵窸窸窣窣。

很快,荀彧等五人依次走了出来。

“谁是舍长?”

“是我。”其中的徐荣再一次上前一步。

福禄颔首道:“一人有罪,全舍受罚。”

“尔等便围绕着这些荒田外围,跑上三圈吧。跑不完不许吃饭。”

“身为舍长,你受罚翻倍,跑六圈!”

“有没有疑问?”

……

显阳苑外。

许多人并未散去。

更有些人已经在外,搭上了茶摊凉棚。

事关自家子弟的前程。

每个人都想在第一时间得知这等好事。

即便是家中没有子弟参与的,也想到时候第一时间上前,看看能不能巴结上几个。

再或者只是光凭这些消息,也好早做筹谋。

最起码在未来的官场之上,找人牵线搭桥,你总得知道该找谁不是。

便是连一向以勤勉著称的御史中丞杨彪,此刻都难得的请了天假,专门在苑外等候。

“王公以为,哪家子弟可为陛下所恩裳?”

“杨公折煞在下了。”

能被杨彪邀请同桌而坐的,自然不可能是普通人。

此刻和杨彪攀谈之人,正是如今刚刚得了提拔的,新任司隶校尉,王允。

“天下经学大族中,除了范阳卢氏子弟,可与杨公之家比上一二,还有哪家子弟,学说能善于杨公之子呢?”

“诶,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嘛。”

杨彪斟茶轻呷,嘴上谦虚道:“修儿毕竟年少,我这一次将其举荐于宫中,任陛下左右,主要还是希望他能和陛下多学一学,为人为官之道。”

“能蒙得陛下看重留在身边,已然是他上辈子所修来的福分。”

“岂敢奢望恩赏?”

王允在心中掠过一连串的呵呵。

你杨彪如今是什么身份?御史中丞加参录尚书事。

弘农杨氏又是四世三公的底蕴。

就连当今天子都要给你杨家几分薄面。

你杨彪现在把自己的儿子,举荐于宫中任郎官。

你还在这儿谦虚个什么?

换句话说,要是你家儿子都得不到皇帝的恩赏,谁家儿子又敢接这份恩裳?

要是接了,岂不就相当于承认自己家,要比你弘农杨氏更出彩?

放眼整个天下,有几个家族敢有这份胆子?

“话说,王公家中也有子弟受人推荐了?”杨彪品了口茶,忽然道。

之前上了名单的人,他都仔细一一核对过,不曾见过有太原王氏的子弟在其中。

所以他挺好奇王允为何会前来。

不当值的吗?

“王氏子弟中都是些不成器之人。”王允回道:“只是我有位故人周氏之子,此番受人举荐入了苑中。”

“我得人所托,在这洛阳照拂一二罢了。”

“故人之子?”杨彪好奇道:“不知是哪家郡望?姓甚名谁?”

“河内周氏,名达,字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