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六分仪 航海钟和环球航行

一望无垠的小西洋上,一艘双桅横帆船正无精打采的航行着。

船的大部分风帆都被收起来了,仅保留了几面轻质三角帆捕捉海面上偶尔出现的短暂微风。

杜环号舰长、御侮校尉吴霜站在后甲板上,手里拿着一个金光闪闪的奇怪仪器,一动不动的将仪器对准海面,任凭下巴滴落的汗水在他胸口的绘彪补子上结出了一层白色盐霜,身形也纹丝不动。

水手们好奇的看着舰长手里拿着的这台仪器,怪模怪样的像是黄铜做成的船锚,还在上面加了一副千里镜。

吴霜将眼睛对准镜筒,小心的转动旁边的活动臂,使出现在视线里的太阳与海平线渐渐重合。

一会儿之后,吴霜将手中的设备从眼睛旁边拿开,看了一眼指标镜和地平镜形成的夹角度数后,又转身看了一眼身后那个体型像箱子的铜钟上面显示的指针。

然后他接过旁边水手递过来的纸笔,唰唰的在纸上计算了起来。

水手们面面相觑,这两个“神器”真的有船长说的那么灵吗?可以计算出大家在海上的位置,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在海上迷航了。

“南纬3度12分,东经55度36分。距离玄武岛不远了,不到100海里,大家再加把劲儿,很快就可以脱离这个鬼地方了。”

算出船只所在的位置后,吴霜脸上满是欣喜,但水手们却表现得有些迟疑。

看见众人这样一副不太信任自己的模样,吴霜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叹了一口气。

远洋航行,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真做起来,才知道有多要老命。

冼定波刚刚攻下科伦坡港,便下令召集船长商讨联络盟友法兰西舰队的事宜,打算从舰队中派出一艘快船去波旁岛(留尼汪岛)寻找或者等待盟友法兰西人。

一听是远洋航行,而且是大多数人不熟悉的南天竺洋航线,很多船长都打起了退堂鼓。

只有刚升任御侮校尉的杜环号舰长吴霜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告奋勇接下了这趟远洋航行任务。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吴霜果断放弃了三宝太监开拓出的成熟航线——“锡兰-天竺西海岸-大食-木骨都束(索马里摩加迪沙)-慢八撒(肯尼亚蒙巴萨)。”

而是选择了近几十年来才渐渐有大宁航海家涉足的横渡小西洋航线。

从科伦坡港起航后,杜环号先一路南下穿过锡兰岛,随后乘北天竺洋东北季风向南偏西方向航行,路上又搭了一截北天竺洋逆时针环流的便车。

在顺风顺流之下,杜环号一度飙出了13节的超高航速,日行六七百里。

十余日后,杜环号从出发时科伦坡港所在的东经79度50分来到了东经54度、北纬3度的位置,随即便开始穿越赤道无风带。

虽然早就听吕宋船政学堂的教谕描述过赤道无风带的恐怖,有一定心理准备。

但真的当吴霜带领船员开始穿越其中的时候,还是体会到了无比的痛苦与煎熬。

位于北纬2度到南纬2度的赤道逆流自西向东流动,没有风力作为动力的杜环号被该股洋流裹挟着向东冲去,那个方位是杜环号出发的方向,什么都不做的话,船只可以被赤道逆流一路推回到满剌加。

无奈之下,吴霜只好下令船员放下小艇,让水手们划桨拖动大船前行。

水手们顶着赤道的烈日,换班拖船,累的精疲力竭,每日也仅能航行15海里。

同时吴霜还需要不断的修正航向,防止船只偏移航向。

经过了近十日的艰苦航行,杜环号仅走完300海里无风带的一半航程,被晒得脱皮,还被严格控制淡水配给的水手们都快要暴动了。

吴霜也是着急上火,他是按照教谕教的在东经55度至东经60度的位置穿越赤道无风带,这可是用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

在其他经度穿越赤道无风带,面对的无风区域更恐怖,可能高达600海里,够水手们没日没夜划小船划上四十天。

甚至他还故意多走了一点距离,在东经54度的位置跨越赤道无风带,想的就是可以省点力,不用不断修正被赤道逆流冲偏的航向。

就在杜环号全船水手都快要崩溃的时候,他们等到了幸运的雷暴天气。

吴霜活学活用,把老师教给他的那点知识全用上了,命令水手放下风帆,捕捉到了稍纵即逝的强风,一口气跑出去了七八十海里。

最后这七八十海里无风带,就只能水手们继续当牛马划桨拉大船了。

还好海军部给杜环号配备了才研制成功不久的六分仪和航海钟,不然无风又逆流,杜环号全船九十余人就全部交代在这海上了,不是饿死就是渴死。

这两件秘密武器也是吴霜敢穿越赤道无风带的最大底气。

话说回来,几十年前的先辈没有六分仪和航海钟,不一样完成了大宁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没道理我们这些后辈就无法做到一次跨越赤道无风带的远洋航行。

“船长,你看,有风了!”

吴霜顺着水手指的方向一看,三角帆在风中不停摇摆,这一幕已经有半个月没看到了。

吴霜瞪大了眼睛,随即狂喜,“快,放帆,我们走出无风带了。”

水手们不再消极了,一边感谢妈祖保佑,一边笑容满面的放下了系在帆桁上的风帆。

看着身后渐渐远去的赤道,吴霜发誓下次一定不再这么鲁莽了。

但他也是逼不得已!为了立功、立大功,才出此下策!

……

吴霜是第二代移民,他父亲是来自嘉应州的第一代移民。

二十几年前,吴霜父亲听说南洋的土地肥沃,气候温暖,全年无霜无冻,还有金山可挖,便冲动的跟着几个同族兄弟一起下南洋了。

选的地方也不错,西婆罗洲,真的有金矿可以挖。

经过多年打拼,吴霜父亲摇身一变,混成了金矿主。

但觉得上头无人的吴父花重金把儿子送进了大宁海军摇篮——吕宋船政学堂。

吴霜入学后,也表现得很不错,学业有成,顺利上舰做了海军候补生。

当了几年候补生后,又通过了“校尉考试”,得授陪戎校尉军衔,并成为了一艘双桅风帆战舰的舰长。

过了几年,才二十出头的吴霜又晋升御侮校尉,但船却没换,仍是杜环号舰长。

这就不得不提到大宁海军的舰船管理和军官管理制度了。

在大宁,只有三桅以上战舰才是海军入级的标准战舰,双桅、单桅都是不入流的战舰,虽然也归属海军管理,但也就干干打杂、跑腿的活。

没能去一艘六级巡航舰当舰长,也就意味着没有战功可拿,未来前途一眼能望到头。

吴霜知道这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海军的专业战舰差不多都被勋贵子弟霸占完了,自己一个土财主家的儿子,怎么可能竞争得过人家。

为了立功,他接下了远洋任务。

为了立大功,抢时间,他冒险穿越赤道无风带。

如今,胜利就在眼前了!

经过一日半的航行,吴霜不断的调整船只航向,终于接近了玄武岛。

位于小西洋中西部的玄武岛,就像是一颗镶嵌在深海之中的绿宝石,璀璨而又夺目。

隔着还有十余海里,吴霜就瞧见了海岸边陡峭的崖壁,以及岛上郁郁葱葱的树木。

快一个月没有看到陆地的水手,纷纷涌上甲板欢呼。

唯独爬在桅杆上的水手脸色有些不对,随即便敲响了挂在桅杆鸦巢旁边的铜钟,“咚咚咚”的钟声瞬间令吴霜警觉了起来。

他再次举起千里镜,发现港口内出现了一根、两根、三根……越来越多的桅杆,密集的如同一片丛林。

看到这一幕,他的心瞬间悬了起来,正准备开启战斗警报,突然看清了桅杆上悬挂的旗帜。

是白底鸢尾花!

该死的法国佬,怎么跑到这来了!

吓老子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