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科举风云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科举考试的日子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临近。苏然深知此次考试对他的重要性,因此日夜苦读,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在那间简陋却充满书香气息的居所里,每日清晨,当第一缕微弱的曙光还未完全驱散夜色的朦胧,公鸡的打鸣声才刚刚在寂静的街巷中响起,苏然便已早早地从睡梦中醒来。他迅速起身,简单地活动一下略显僵硬的身体,便开始了有条不紊的洗漱。冷水扑在脸上,带来一阵激灵,瞬间驱散了残留的困意,让他的头脑愈发清醒。

洗漱完毕后,苏然连一刻都不曾耽搁,径直走向书房。书房不大,却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经史子集琳琅满目。他轻轻地推开书房的门,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走进书房,他熟练地坐到书桌前,摊开早已准备好的书卷,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无论是寒风凛冽的严冬,还是酷热难耐的酷暑,苏然始终如一地坚守在书房里。冬天,窗外北风呼啸,冰冷的空气透过窗户的缝隙钻进来,冻得人手脚发麻。

苏然却浑然不觉,他身上裹着一件厚厚的棉衣,手上不停地书写着,口中念念有词,专注地汲取着书中的知识。偶尔笔尖停顿,他会呵一口热气暖暖手指,然后继续奋笔疾书,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夏天,闷热的天气让人仿佛置身于蒸笼之中,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渗出,浸湿了衣衫。苏然坐在书房里,面前放着一碗清水,手中的毛笔不时蘸蘸水,试图缓解燥热。尽管蚊虫在耳边嗡嗡作响,时不时叮咬他几下,他也只是随手挥一挥,便又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为外界所干扰。

当夜幕降临,整个城市都渐渐陷入沉睡之中,四周一片静谧。其他人早已躺在温暖的被窝里,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苏然的书房里,依旧灯火通明。昏黄的烛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映照着他专注的脸庞。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完全沉浸在书海之中。

桌上的油灯随着时间的推移,灯油耗尽,火苗渐渐微弱,但苏然却丝毫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他小心翼翼地添上灯油,拨亮灯芯,让那明亮的光线再次充满整个书房。在这寂静的夜晚,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毛笔在纸上摩挲的声音,仿佛是他与知识进行的一场无声对话。

苏然深知,自己肩负着远大的抱负,而知识便是实现理想的基石。每一本书都是一位智慧的导师,每一个知识点都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他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光,如同一位贪婪的寻宝者,在知识的宝藏中不断挖掘,只为积累更多的学识,为未来的仕途和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林羽等一众友人对苏然的勤奋和努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时常前来探望苏然,给他带来一些美食和鼓励的话语,希望能为他缓解一些压力。

终于,众人期待已久的这一天终于来临了!科举开考的日子,对于每一个读书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时刻。这一天,苏然早早地起了床,洗漱过后,换上一身整洁的衣裳,怀揣着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情,朝着考场走去。

苏然起了个大早,心情异常激动。他怀揣着梦想和期望,快步走向考场。还未到考场门口,远远地就看到那里已经聚集了大量的考生,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这些考生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的是年轻气盛的学子,有的是历经沧桑的中年人,但无一例外,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紧张和期待的神色。有的考生在低声背诵着文章,有的则在默默祈祷,希望能够在这次考试中一举成名。

苏然站在人群中,感受着这紧张而又热烈的氛围,他的心跳也不禁加快了几分。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告诉自己一定要保持冷静,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进入考场后,苏然气定神闲,他的步伐稳健而从容,仿佛这个考场就是他的舞台。当他看到考题时,心中并没有丝毫的慌乱,反而像是遇到了老朋友一般,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苏然的思维如同脱缰的野马,在知识的草原上狂奔。他的脑海中不断闪现出各种观点和思路,就像是夜空中的流星一样,迅速而耀眼。他毫不犹豫地将这些灵感捕捉下来,化作笔下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般在试卷上流淌。

他的文章条理清晰,每一个段落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彼此之间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他的见解独到,不仅能够准确地把握题目的核心,还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让人眼前一亮。

苏然的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大气磅礴之势,仿佛他不是在写一篇普通的文章,而是在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他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和激情,让人读来不禁为之动容。

考试结束后,苏然迈着略显轻快的步伐走出考场。他的心中虽然仍有一丝忐忑,但更多的是对自己表现的自信。毕竟,他在考试中发挥得相当不错,对于自己的答案也颇为满意。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然并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焦虑地等待放榜,而是选择与朋友们继续交往,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他与友人一同游山玩水、吟诗作对,日子过得倒也十分惬意。

终于,放榜之日来临。苏然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来到榜前,人群已经熙熙攘攘,大家都在焦急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苏然挤在人群中,目光急切地扫过榜单。突然,他的眼睛一亮,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他不禁欣喜若狂,心中的喜悦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林羽等一众友人也纷纷前来祝贺,大家簇拥着苏然,一同前往酒楼庆祝。酒桌上,众人谈笑风生,好不热闹。苏然更是意气风发,与朋友们畅谈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时光匆匆,转瞬便到了科举中最为关键的殿试环节。金銮殿上,庄严肃穆,气氛凝重而又热烈。苏然身着一袭素净的长衫,怀揣着满心的壮志与才情,稳步踏入这决定命运的殿堂。

他昂首挺胸,眼神中透着自信与坚毅,面对高高在上的唐玄宗以及满朝文武,毫无惧色。当轮到他陈述治国方略时,苏然思维敏捷,言辞流畅,从民生疾苦谈到国家发展,从军事边防论及文化繁荣,每一句话都饱含着深刻的见解和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然而,在谈到时政弊端时,苏然更是直言不讳。他毫不留情地指出当下官场存在的贪污腐败之风、政令执行过程中的拖沓延误现象,以及土地兼并严重致使百姓生活困苦等一系列尖锐问题。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激起千层浪。

一些保守派官员听闻此言,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他们平日里习惯了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对于苏然这般大胆的直言深感不满。在他们眼中,苏然的言论无疑是在公然挑战官场的潜规则,是对现有秩序的一种冒犯。这些官员们交头接耳,眼神中透露出对苏然的敌意与排斥。

尽管苏然的大胆直言引起了部分人的反感,但唐玄宗却被他的才华和勇气所打动。唐玄宗端坐在龙椅之上,静静地聆听着苏然的陈述,不时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之意。在他看来,苏然年纪轻轻便能对时政有着如此深刻的认识,且敢于在这金銮殿上坦诚相谏,实乃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而,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保守派官员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最终,在综合各方因素之后,苏然虽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却也未能逃脱保守势力的压制。他仅仅被授予了一个九品小官,负责繁琐的文书工作。

这个消息传来,不少人为苏然感到惋惜。如此才华横溢之人,却只能屈居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职位上,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但苏然本人面对这样的结果,却并没有丝毫气馁。

他深知,官场之路本就充满坎坷,这不过是自己踏入仕途的第一步而已。官职低微又何妨?在他心中,每一个职位都是实现抱负的起点。他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凭借着自身的才华和能力,总有一天能够在这广阔的官场中崭露头角,施展自己经世济民的伟大抱负。

于是,苏然欣然接受了这个职位。他没有丝毫抱怨,反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每天,他早早地来到衙门,认真整理各类文书档案,仔细核对每一个数据,确保文书的准确无误。哪怕是最琐碎的工作,他也做得一丝不苟,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苏然还主动学习各种政务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他常常与衙门里的前辈们交流请教,虚心听取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夜晚,当别人都已沉浸在梦乡之中,苏然的房间里依旧灯火通明。他或是埋头研读经史子集,汲取古人的智慧;或是奋笔疾书,记录下自己对时政的新思考和新见解。

苏然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即便落在了贫瘠的土壤里,也依然努力扎根生长,渴望有朝一日能够破土而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他在这个小小的九品官职上,默默积蓄着力量,等待着那个能够一展宏图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