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阴契(一)

雨丝如针,刺得人脸生疼。李文才勒住缰绳,望着雨中那座灰蒙蒙的宅院,心头涌上一阵陌生感。三年未归,李家祖宅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阴森,门前两盏白灯笼在风中摇晃,投下飘忽不定的光影。

“少爷回来了!“老管家赵伯撑着油纸伞快步迎出,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在灯笼光下显得格外苍白。他身后跟着个瘦小的丫鬟,低垂着头,李文才认出那是从小在府中伺候的哑女阿青。

“父亲……当真走了?“李文才声音嘶哑,三天前接到家书时他还在三百里外的商埠,信中只说父亲突发急症去世,要他速归主持丧事。

赵伯叹了口气,眼角挤出几滴浊泪:“老爷走得太突然,前日还能吃能喝,夜里就……“他摇摇头,接过李文才手中的行囊,“少爷快进去吧,灵堂都设好了。“

踏入宅门,一股混合着檀香与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院中青石板路上铺着一层薄薄的纸钱,被雨水打湿后黏在地上,踩上去发出令人不适的声响。正厅已改为灵堂,黑漆棺木静静停放在中央,前方供桌上摆着父亲的黑白画像,香炉中三炷香已燃过半。

李文才跪在蒲团上磕了三个头,抬头时注意到供桌上的蜡烛火焰忽然剧烈摇晃,明明门窗紧闭,却似有阴风吹过。他心头一颤,转头问道:“父亲……是怎么去的?“

赵伯正在整理香案,闻言手上一顿:“大夫说是心脉骤停。那夜我听见老爷房中传来一声闷响,赶去时人已经……“他忽然压低声音,“少爷,头七之前,有些话不便多说。“

夜色渐深,宅院陷入一片死寂。李文才被安排在靠近灵堂的厢房歇息,赵伯临走前再三叮嘱:“夜里无论听到什么动静,都莫要出来,这是咱们这儿的规矩——头七回魂夜,生人回避。“

李文才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父亲身体一向硬朗,怎会突然离世?而且府中气氛诡异,除了赵伯和阿青,竟不见其他下人。窗外雨声渐歇,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怪的窸窣声,像是有人在轻轻拖动脚步。

突然,一声清晰的“咔嗒“从灵堂方向传来,像是木器碰撞的声音。李文才猛地坐起,犹豫片刻还是披衣下床。他轻轻推开房门,廊下一片漆黑,只有灵堂方向透出微弱的光亮。

他蹑手蹑脚地靠近,心跳如鼓。灵堂门虚掩着,从缝隙中望去,供桌上的蜡烛竟全部熄灭了,只有香炉中三炷香还亮着微弱的红点。更诡异的是,棺木前的蒲团上似乎蹲着个黑影,正对着棺木低声絮语。

李文才倒吸一口凉气,正要推门而入,一只冰冷的手突然搭上他的肩膀。他几乎惊叫出声,回头看见阿青惨白的脸。哑女拼命摇头,手指竖在唇前示意噤声,另一只手拽着他往回走。

回到房中,李文才发现自己的手抖得厉害。阿青点亮油灯,在纸上匆匆写下:“勿近灵堂,老爷回来找东西。“字迹歪斜潦草,显然写得十分急切。

“找什么?“李文才追问,但阿青只是摇头,指了指东厢房方向——那是父亲生前的居所,又做了个锁门的手势,然后匆匆离去。

次日清晨,宅院出奇地安静。李文才来到灵堂,发现一切如常,供桌上的蜡烛重新点燃,香炉中换了新香。赵伯正在擦拭棺木,见他来了便道:“少爷昨夜睡得可好?“

李文才盯着赵伯浑浊的眼睛:“昨夜灵堂有动静。“

赵伯手上动作不停:“是风吧。头七前后,阴气重,常有怪事。“他忽然压低声音,“少爷切记,入夜后莫要出房门,尤其别去东厢房。那是老爷生前最后待的地方,阴气最重。“

整个白天,李文才都在宅院中走动,试图找出异常之处。东厢房门上果然挂着一把铜锁,窗户也被木板封死。他绕到后院,发现父亲最爱的兰花全部枯萎,花盆中积着黑水,散发出淡淡的腐臭味。

夜幕再次降临,李文才假装入睡,实则竖耳倾听。约莫子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廊下传来,停在门前。他屏住呼吸,感觉有东西在门外徘徊。片刻后,脚步声远去,却传来东厢房方向的门轴转动声。

李文才悄悄跟出,借着月光看见一个佝偻身影正在东厢房前摸索。那人身形瘦小,像是阿青,但又有些不同——动作僵硬得不似活人。黑影在门前停留片刻,突然转向李文才藏身的方向,他急忙后退,却不慎踢到廊下的花盆。

“哐当“一声在静夜中格外刺耳。黑影瞬间消失,东厢房门依旧紧锁。李文才惊魂未定,忽闻灵堂方向传来“咚“的一声闷响,像是有什么东西撞在了棺木上。

他鼓起勇气走向灵堂,推开门时,眼前的景象令他血液凝固——供桌上的香炉翻倒,香灰洒了一地,而在散落的香灰中,赫然印着几个清晰的手印,像是有人从棺木那边爬过来,在香案前停留过。

李文才踉跄后退,撞上了身后的赵伯。老管家手持灯笼,脸色阴沉得可怕:“少爷,我说过不要夜里出来。“

“这……这是怎么回事?“李文才指着地上的手印。

赵伯沉默片刻,低声道:“老爷生前有未了之事,头七回魂了愿,这是常理。“他忽然抓住李文才的手腕,“但有些事,活人知道得越少越好。少爷若想平安度过这七日,就听老奴一句——莫问,莫寻,莫看。“

第三日清晨,李文才发现阿青在厨房熬药,药罐中翻滚着黑褐色的液体,散发出刺鼻气味。见他进来,阿青慌忙盖上药罐,但李文才已瞥见罐底沉着几片奇怪的黑色叶片,不像寻常药材。

“给谁熬的药?“李文才问。

阿青摇头,在灶台上写下:“安宅。“字迹歪斜,墨迹未干就晕染开来,像被水打湿了一般。

午后,李文才趁赵伯出门采买,偷偷溜进父亲的书房。桌案上积了一层薄灰,唯独一方砚台干净如新,似乎最近有人用过。他拉开抽屉,发现父亲常戴的那枚玉佩不见了——那是祖传之物,父亲从不离身。

书房角落有个上锁的樟木箱,李文才记得里面存放着地契账本。他找出备用钥匙打开,却发现箱中空空如也,只在箱底发现一张被撕去大半的纸条,残留的字迹写着:“……不可再续……代价……“

天色渐暗,李文才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晚饭时赵伯迟迟未归,只有阿青端来简单的饭菜。李文才注意到她手腕上多了一道新鲜的伤痕,像是被什么尖锐物所伤。

“这是怎么弄的?“他问。

阿青眼神闪烁,在纸上写道:“厨房不小心。“但墨迹未干,纸面上却诡异地浮现出几滴水痕,像是眼泪。

夜深人静,李文才决定冒险一探东厢房。他找出府中所有钥匙,悄悄来到上锁的房门前。试到第三把钥匙时,锁芯发出“咔“的一声轻响。

推开门,一股霉味混合着某种说不清的腥臭扑面而来。屋内一片漆黑,李文才点亮带来的蜡烛,昏黄的光线下,他看到父亲床榻上的被褥凌乱,像是有人匆忙离开。床边的矮几上放着一只空碗,碗底残留着黑色渣滓,与早上阿青熬的药如出一辙。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床榻中央有一滩人形黑水,浸透了被褥,边缘已经干涸发硬,但中央部分仍泛着诡异的微光。李文才用烛台拨弄,发现黑水中沉着几片指甲大小的东西——那是人的指甲。

“少爷!“赵伯的怒喝从身后传来。李文才转身,看见老管家站在门口,脸色铁青,“你怎敢擅闯老爷房间!“

“这是什么?“李文才指着床上的黑水,声音发抖,“父亲的遗体呢?棺木里装的到底是什么?“

赵伯的眼神突然变得异常凶狠:“你不该知道这些。“他一步步逼近,“老爷本可以安息,是你非要追根究底……“

李文才后退着,忽然踢到了什么东西。低头一看,是父亲常穿的那双布鞋,鞋底沾满泥土,像是刚从坟地回来。

李文才盯着那双沾满坟土的布鞋,寒意从脚底直窜上脊背。赵伯趁机扑来,枯瘦的手指如铁钳般扣住他的手腕。烛台“咣当“落地,烛火熄灭的瞬间,他看见老管家眼中闪过一丝诡异的绿光。

“放开!“李文才猛地挣开,撞开赵伯冲向门外。黑暗中他听见老管家阴恻恻的声音:“跑吧,少爷……看看这宅子让不让你出去……“

廊下漆黑如墨,李文才摸索着向前奔逃,却听见四面八方都传来窸窣声。忽然脚下一绊,他重重摔在冰冷的地砖上,手掌按到一片湿黏。就着朦胧月光,他看清那是几道蜿蜒的血痕,一直延伸到灵堂方向。

“阿青?“他低声呼唤,回应他的只有穿堂而过的阴风。血痕尽头,灵堂大门不知何时完全敞开,棺盖斜斜地滑开一道缝隙。

李文才强忍恐惧爬起,突然听见身后传来“吱呀“一声。回头望去,东厢房的门正缓缓自动关闭,赵伯的身影已不见踪影。他犹豫片刻,决定先去找阿青——整座宅院现在只有那个哑女可能告诉他真相。

厨房空无一人,但灶台上的药罐还冒着热气。李文才掀开盖子,浓稠的黑液中浮沉着几片鳞甲状物体,散发着腥臭味。墙角堆着几件沾血的女式衣衫,正是阿青平日所穿。

“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