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权谋不足谋一世

乾清宫中,朱厚熜久违的没有打坐修炼,而是与有所好转的王琼下起了围棋。

二人你来我往,棋子近乎遍布棋盘。王琼攻势猛烈,擅以势压人,紧抓机会,调动各方。而朱厚熜步步为营,后劲绵延。

这场对决,本该早就结束,可是硬是被朱厚熜的拖沓布局延长至今,直至王琼之大军被铁桶般的防御围堵,再无寸进!

王琼弃子认输,不由感叹道:

“陛下之棋力令臣心服,只是臣有一事不解。”

朱厚熜明白他想问什么,手中一子落下,王琼棋子彻底断绝生机!

“你是想问为什么我要这么拖沓?明明好几次我都能结束这盘棋。”

“没错,臣确实不解。”

没有直接回应,朱厚熜起身走到了大明舆图之前,透过这张舆图朱厚熜似乎看到了大明的万里山河。此时夕阳的余晖自窗外照入,昏暗的宫殿内唯有最后一丝光辉。朱厚熜声音沉稳有力地说道: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你们每个人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为自己的立场搏杀,而朕要做的是背负起整个大明!”

残留的余晖之中,朱厚熜身披霞衣将面前的大明舆图照亮,照亮至更多地方。

“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这是王琼此刻最真观的感受,他不禁俯身高呼:

“臣愿为陛下披荆斩棘,马革裹尸!”

朱厚熜听罢亲自为王琼斟酒。

“共勉!”

“共勉!”

就在两人对饮之时,黄锦来报:

“陛下,内阁四位阁老求见。”

澄澈的酒水也终归是酒,朱厚熜望着杯中之物,怅然道:

“终究还是来了吗?请他们进来吧。”

“陛下,臣回避?”

王琼小声试探,屁股却是一点都没动,朱厚熜笑骂道:

“想看就看,装什么鸟样!”

当杨廷和四人匆匆踏入乾清宫时,就看见了王琼一副得意忘形的小人嘴脸,把四人惊了一跳,连行礼都忘了。毛纪直接忍不住问道:

“王琼?你没死啊?”

“呸呸呸,你才死了,老夫有陛下护佑还能再活五十年呢!”

经这么一打岔,众人也回过神来,杨廷和不由分说,直接带头跪地叩头,言辞殷切,尽显一片拳拳之心。

“请陛下饶过寿宁侯,建昌侯的性命!”

蒋冕三人也同时跪地祈求,颇有当初入门之时毛澄的架势。朱厚熜冷哼一声,嘲问道:

“几位阁老是不是办公累着了?寿宁侯,建昌侯犯的可是谋反大罪,而且还有其他数桩重罪,朕不杀他们怎么给天下人交代?”

杨廷和当即辩言道:

“谋反之罪,匪首叶广并未指认,应当是栽赃嫁祸,至于其他罪名……”

蒋冕接过话茬,顺势助力道:

“两位侯爷毕竟是皇亲国戚,地位尊崇,失察之罪难辞,但应该罪不致死,还请陛下高抬贵手,为我大明之稳定暂息雷霆之怒。”

杨廷和苦口婆心地劝诫:

“陛下眼下推行国策才是重中之重,万万不可节外生枝啊!陛下!”

“节外生枝?何谓节外生枝?”

朱厚熜一声震喝打断了四个老臣的进言,而后意味深长地说道:

“你们觉得这是不必要的麻烦,可是在朕看来,这和国策推行并无冲突,只要诸位摆好位置。”

此言一出,四个大学士面面相觑,眼神交流间心思百转千回,杨廷和忽然想到了什么,他突然反应过来,也许即便没有这次的刺杀事件,皇帝也会出手!

裁汰冗员,挑拨士子,抵抗太后,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做别人不敢做的事,都是在挑战旧阶层,旧阶层?

自朱厚熜入京以来的一件件事浮现在杨廷和脑海,他终于看清了这个少年天子的意气风发,可是!凭什么?凭什么他能这么自信?

“陛下,臣知陛下心中有万丈雄心,可是步子要一步步迈,我们没有必要冒这种风险。只要陛下饶恕两位侯爷性命,太后那里我们去说。”

杨廷和不知朱厚熜的底气在哪,他只想维持稳定,只要朱厚熜让步,他愿意帮朱厚熜稳定张太后,然而!

“你去说?你拿什么去说?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这…也是你能劝得的?”

一连串的质问让杨廷和缄默不言,朱厚熜幽幽说道:

“我朝痹政繁多,非大治不可为,你们肯下定决心裁汰冗员,朕很欣慰,但是仅仅是裁汰冗员是完全不够的,历来改革者非下大决心者不可为,因为这条道路不仅仅是艰难,更是要有沾满血腥的觉悟!

你们说历史上哪位改革者最值得尊崇?”

四位阁老互相对视,思索朱厚熜话中深意,朱厚熜没有卖关子自问自答道:

“是商鞅!只有他的变法是真正的变法,是改变了千年历史的变法!是深入骨髓的变法!

而达成这种变法的代价是什么?为了禁止私斗,商鞅曾一次性斩杀七百余人,为立法之权威,商鞅将赢室子虔处以劓刑,这样的觉悟你们有吗?

商鞅有秦孝公,你们也有朕,公如青山,我如松柏,朕有这个觉悟,你们有吗?”

朱厚熜说完一番话便直接拂袖而去,四位被震撼的内阁大学士久久不语,唯有王琼在朱厚熜快消失时,高声喊道:

“臣虽不及商鞅,但也愿尽绵薄之力!”

停顿片刻的身影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确实,杨廷和的做法可能更好,朱厚熜一开始也只是以防万一并没有想直接开启这场争端。

但是!既然叶广把张鹤龄他们摆了出来,那朱厚熜又岂能畏惧!毕竟那一桩桩罄竹难书的罪行从来不是虚言!

权谋权谋,权谋可以谋一时,但不足谋一世。杨廷和他们以为占据优势的是后宫那位,可是他们忽略了朱厚熜身后站着的是千千万万的百姓!这才是大势!

……

大明边陲之地,一位清瘦挺拔的老者,须发斑白,目光锐利,虽身着厚重棉衣但是举止间既有文人的儒雅,又有边帅的肃杀之气,此人便是大明现任的另一位柱国,杨一清!

此刻他正带领着一个卫所的士兵,抬着几十口大箱子前往大明九边之一的大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