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风云际会赤壁前

随着曹操统一北方,其麾下势力如日中天,意气风发的曹操将目光投向了南方,意图一举荡平孙权与刘备,实现天下一统。而此时的林风,因在诸多战役中的卓越表现,已成为曹操军中备受瞩目的将领,麾下聚集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士卒,在军中威望颇高。

曹操对林风的才能极为赏识,时常将一些重要的任务交予他。在筹备南征的过程中,林风被委以重任,负责督造战船以及训练水军。林风深知水军对于此次南征的重要性,丝毫不敢懈怠。他日夜驻守在水军营地,借鉴历史上的水战经验,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

他命人打造了许多模拟战船的训练设施,让士兵们在陆地上先熟悉战船的构造与水战的基本技巧。同时,又从当地招募了不少熟悉水性的渔民,编入水军,让他们传授士兵们游泳、操舟等技能。在林风的严格训练下,曹军的水军实力逐渐增强,士兵们在战船上行动自如,各种水战战术也演练得有模有样。

然而,就在林风全身心投入训练水军之时,军中却暗流涌动。一些曹军老将,自持资历深厚,对林风这个年轻将领的迅速崛起心怀嫉妒。他们认为林风不过是运气好,靠着一些奇谋才立下战功,对他负责训练水军一事极为不满,时常在军中散布一些诋毁林风的言论。

“哼,一个毛头小子,懂什么水战?让他训练水军,简直是胡闹!”一位老将在营帐中愤愤不平地说道。

“就是,咱们跟着丞相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反倒不如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这不是丞相识人不明嘛!”另一位老将附和道。

这些言论很快传到了林风的耳中,但他并未因此而恼怒或分心。他深知,此时与这些老将争执毫无意义,唯有做出成绩,才能堵住他们的嘴。于是,他更加努力地训练水军,期待在即将到来的水战中,用实力证明自己。

此时,南方的孙权与刘备也察觉到了曹操的野心,为了抵御曹操的进攻,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孙权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统领东吴水陆大军;刘备则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协助周瑜共同抗曹。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布下防线,严阵以待。

而曹操这边,大军筹备完毕后,便浩浩荡荡地南下。林风率领着他训练的水军,跟随曹操的大军一同进发。一路上,战船如云,旌旗蔽日,场面极为壮观。然而,当大军抵达长江北岸,与孙刘联军对峙时,曹操才发现,南方的水战环境远比他想象的复杂。

长江江面宽阔,水流湍急,曹军的士兵大多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在战船上颠簸不已,战斗力大打折扣。而孙刘联军凭借着熟悉水战的优势,在江面上灵活穿梭,时常派出小股部队对曹军进行骚扰。

面对这种局面,林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若不能尽快解决士兵不习水战的问题,曹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将会陷入被动。一天夜里,林风独自一人在江边踱步,思考破敌之策。望着江面上摇曳的船只,他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将战船用铁链首尾相连,这样可以减少船只的颠簸,让士兵们在战船上如履平地。

林风将这个想法告知了曹操,曹操听后,起初有些犹豫,但在林风的详细解释和分析下,最终还是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曹军开始大规模地用铁链连接战船。一时间,江面上铁链交错,一艘艘战船被连接成了一个巨大的水上平台。

然而,这个看似完美的计划,却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他就是曹操麾下的谋士程昱。程昱深知火攻对战船相连的曹军的巨大威胁,他赶忙向曹操进谏:“丞相,船皆连锁,固然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啊!”

曹操却大笑道:“仲德多虑了,用火攻需借风力。如今隆冬之际,只有西北风,彼军在南岸,若用火攻,是烧自己,吾何惧之?”林风听了曹操的话,心中也觉得有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深知,历史上赤壁之战曹操正是因为忽略了火攻而惨败,虽然现在自己身处其中,情况或许有所不同,但还是要万分小心。

就在曹操与孙刘联军对峙之时,东吴那边,周瑜与诸葛亮也在谋划着破曹之策。周瑜对诸葛亮的才能早有耳闻,心中既佩服又忌惮,总想找机会试探一下诸葛亮。

一日,周瑜召集众将商议战事,故意对诸葛亮说道:“孔明先生,如今曹操势大,我军欲破曹,需用火攻。但大江之上,一船着火,余船四散,难以尽烧曹船。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诸葛亮心中明白周瑜的用意,微微一笑道:“都督所言极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亮虽不才,愿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

周瑜心中大惊,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说道:“若先生真能借来东风,便是奇功一件。”于是,周瑜命人在南屏山筑七星坛,供诸葛亮借风。

而此时,林风在北岸也听闻了诸葛亮欲借东风的传闻。他心中一紧,意识到若诸葛亮真能借来东风,用火攻曹军战船,那曹军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他赶忙再次向曹操进谏,提醒曹操加强防备,以防敌军火攻。

曹操却笑道:“林风,你一向足智多谋,怎如今也如此多疑?且看那诸葛亮如何能借来东风。”尽管曹操并未完全重视林风的建议,但林风并未放弃。他一方面命令自己麾下的水军加强巡逻,提高警惕;另一方面,他开始思考应对火攻的办法。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风让士兵们准备了大量的灭火器具,如木桶、水袋等,放置在战船的各个关键位置。同时,他还组织了一批精锐士卒,进行专门的灭火训练,一旦发生火攻,能够迅速展开扑救。

而在南岸,诸葛亮在七星坛上,身披道袍,仗剑作法,佯装借风。周瑜等人都在一旁观望,心中半信半疑。然而,到了约定的日子,果然风起云涌,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大惊失色,他深知诸葛亮的才能已对东吴构成威胁,便起了杀心。

就在周瑜准备派人去杀诸葛亮之时,诸葛亮早已料到,他提前安排赵云驾船前来接应,顺利逃脱。此时,东南风越刮越猛,孙刘联军认为时机已到,周瑜果断下令发起进攻。

黄盖率领数十艘堆满易燃物的战船,假装投降,朝着曹军战船驶去。当战船靠近曹军时,黄盖一声令下,士兵们点燃战船,火势瞬间蔓延开来。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数十艘火船如一条条火龙,直冲向曹军相连的战船。

林风远远看到江面起火,心中暗叫不好,立刻大声喊道:“敌军火攻,快灭火!”他麾下的水军迅速行动起来,拿起灭火器具,冲向起火的战船。然而,火势凶猛,加上东南风的助力,火势迅速蔓延,很快便难以控制。

曹军战船一片混乱,士兵们四处奔逃,被火烧死、落水淹死的不计其数。曹操见势不妙,急忙下令撤退。林风带领着自己的部下,一边奋力灭火,一边掩护曹操突围。在混乱中,林风与张虎、李逸等人失散,但他顾不上寻找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保护曹操安全撤离。

在林风的拼死掩护下,曹操终于突出重围。然而,这一场赤壁之战,曹军元气大伤,不得不退回北方。林风望着一片狼藉的江面和狼狈不堪的曹军,心中充满了自责与无奈。他知道,这一场大败,让曹操统一南方的计划暂时破灭,而自己也未能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

但林风并未因此而气馁,他深知,这只是乱世中的一场挫折,自己还有机会。在退回北方的途中,林风一直在思考着失败的原因和未来的出路。他意识到,想要实现天下一统,光靠武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加周全的战略和对局势的精准把握。

回到北方后,曹操对赤壁之战的失败痛心疾首,但他并未责怪林风。相反,他对林风在混乱中拼死护主的行为十分感动,对林风更加信任。曹操召集众将,总结赤壁之战的教训,准备重整旗鼓,以待来日再战。

林风也在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他开始深入研究南方的地理、气候以及水战特点,希望能从中找到应对之策。同时,他还与李逸等谋士商议,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加强军备的计划,为曹操的再次崛起出谋划策。

而此时的天下局势,因赤壁之战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孙权巩固了江东的势力,刘备则借机在荆州等地发展壮大。三方势力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一场更加激烈的角逐,正在这片动荡的大地上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