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进邯郸李镜酬恩惠 泄愤恨赖子砸花车

渐渐地有了人烟,远远看到一座城门矗立,老大爷说:“邯郸到了。”

邯郸历史悠久,建城三千多年来,历代相沿,几度兴衰,但邯郸之名一直未曾改动。邯郸在春秋战国时期是赵国都城,也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太极之乡、指南针的故乡、城内还有娲皇宫等诸多古迹。

著名的胡服骑射也发生在邯郸。

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时期的事。赵武灵王名雍,约生于赵肃侯十年,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受命于危难之时,那时的赵国正处于战乱频仍、内外交困之际,不但秦齐魏这样的大国屡屡来犯,就连中山林胡这样的小国也来欺负赵国。在此形势下,具有雄才大略的武灵王清醒地认识到,赵国如果不发愤图强,富国强兵,日渐衰微的赵国就会亡国。

为改变赵国积弱积贫的被动局面,赵武灵王决定改革服制,穿便于骑射的胡人服装,建立骑兵部队,采用骑马射箭的新战术。经过胡服骑射改革,赵国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之后便灭中山、破林胡、扩地千里,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从此诸侯再也不敢轻觑赵国。

这一改革标志着中原由车战时代进入了骑战时代,在我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只是一代英豪没有落到好,最终闹了个饿死沙丘的结局。

故而若干年后,历史学家翦伯赞赋诗《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感慨云: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

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

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确,这块土地上英雄辈出.有“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的游侠,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侠荆轲,有“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的猛张飞,有刺配沧州道、雪夜上梁山的豹子头林冲,……古往今来,英雄好汉们吼出了一曲又一曲慷慨激昂的浩然之歌。

二赖子几人到了城门口,二赖子很纳闷,不是说邯郸是都城吗,为何城门口镶嵌的是“邯郸县”的牌额?

心下嘀咕,问老大爷,老大爷也说不出所以然,李瑞祥说:“也许邯郸后来只是个县城,所以才挂邯郸县的牌额吧。”

二赖子一想,是这道理。

进得城来,街上已经很热闹了,早起的人们不是摆摊叫卖的,就是买菜过早的,闹市区甚至摩肩接踵,熙来攘往。

好容易挤过人流,沿着大街走了一段路,转进一条小巷,老大爷指着一处院落说:“到了。”

还在院门外老大妈就喊:“琴子,琴子!”

门一开,出来一个二十多三十不到的女子,一看到老大爷老大妈和两个孩儿,惊喜异常,奔过来喊道:“爸,妈,你们来了,太好了!”

又抱着两个孩儿亲了又亲。

一手抱着丫丫,一手牵着嘎娃,说道:“爸,妈,前两天老听说小鬼子打到了石门,也不知你们怎么样,这些日子可把我急死了,你们来了就好了。”

老大爷指着二赖子三人说:“这可是我们家大大的恩人,要不是他们,我们不累死也得饿死,不饿死也被狼吃了。”

琴子一听如此凶险,顿时吓得大惊失色,连忙松开嘎娃放下丫丫,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葱,口里说道:“多谢恩人!”

二赖子推了一把姚梦琪,姚梦琪赶紧将琴子扶起,二赖子说:“小事一桩,当不得如此大礼。”

琴子连连说:“当得当得。”

老大爷说:“不要光说话,还不把恩人让进屋里。”

琴子就说:“恩人们快请进。”

进到屋里,二赖子一打量,屋里窗明几亮,摆设齐整,客厅里还挂着中堂条幅,看来是个富庶人家。

老大妈说:“李镜呢?”

琴子说:“这不是听说石门进了小鬼子吗,早就想着去石门接你们,可当着个小官又脱不开身,前天好容易请动了假,可往北的火车又不通,李镜就想着雇辆大车去接你们,雇了两天也没雇到,今天一早就出去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只怕还没雇到。”

老大爷说:“都在忙着逃难,哪里还雇得到车。”

老大妈说:“我们还没吃饭呢,你赶快去张罗吧。”

琴子给每人倒了一杯水,就钻进厨房里做饭去了,留下几个人在客厅里闲聊。

琴子很能干,不一会就将饭菜弄好了,有鱼有肉,还杀了一只鸡,菜肴摆了满满一桌,还直说对不起恩人,没什么好招待。

二赖子不喜欢客套,没有答言,姚梦琪就笑道:“嫂子,你这招待还不好那什么算好?我们这些天吃的可都是烙饼和野果呢!”

琴子诚恳地说:“那你们得多住几天,我弄点好的给你们补补。”

老大妈也说:“到了这里就跟到了自己家一样,你们可得多住些日子。”

二赖子不等主人招呼,早就不客气地吃了起来。嘎娃夹起一条鸡腿放在二赖子碗里,说:“赖子叔叔吃。”

二赖子将鸡腿夹到姚梦琪碗里,姚梦琪却又放回到嘎娃碗里。

丫丫也夹了一条鸡腿给李瑞祥,说:“李叔叔吃。”

李瑞祥将鸡腿夹回丫丫碗里,说:“丫丫吃,叔叔不喜欢吃。”

丫丫睁着大眼睛不解地说:“鸡腿那么好吃,李叔叔怎么不喜欢吃?”

李瑞祥笑道:“李叔叔吃多了。”

琴子却拿出一瓶酒来说:“恩人慢点吃,先喝点酒。”

二赖子口里包着一大块肉,含糊不清地说:“酒就免了。”

正吃着饭,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进来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一见屋里这么多人在吃饭,又见老丈人老岳母和孩子来了,也是惊喜异常,高兴地说:“爸,妈,你们来了。”

老大爷说:“李镜,快来见过几位恩人。”

琴子就说:“爸妈和孩子是这几位恩人送来的,要不是这几位恩人,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李镜说:“这是怎么说?”

老大妈说:“多亏了这几位恩人,他们背着嘎娃和丫丫,姚姑娘连包袱都不让我们拿,一路上买饭买菜给我们吃,我们病了还请郎中给我们治病,那一晚露宿在树林子里狼来了,是这位闾小哥一个人挡在前面,杀了狼我们才没事。”

开始一听老大妈说二赖子他们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还只是心存感激,但后来听说遇到狼,却被二赖子一个人杀了,顿时惊讶不已。

李镜惊道:“他一个人杀的狼?”

老大妈说:“可不是吗,你别看他年纪小,这可是位大英雄,还打装甲车杀了好多小鬼子呢!”

李镜看向二赖子,也不过就是十七八岁的样子,看起来秀秀气气,温文尔雅的,竟然能有这样的身手。

他站起来感激不尽地抱拳对二赖子几人一揖,说道:“多谢几位恩人。”

二赖子却只顾吃饭,李瑞祥和姚梦琪就说:“不用谢。”

他不禁肃然起敬,朝着二赖子又是抱拳一揖,说道:“想不到小英雄年纪虽小,却如此英雄了得,令在下实在佩服!”

二赖子大咧咧地说:“这算不了什么。”

李镜见没有喝酒,对琴子说:“怎么不拿酒?”

琴子说:“他们不肯喝。”

李镜说:“无酒不成礼仪,怎么能不喝酒呢!”

就要去拿酒,二赖子摆摆手,说:“说了不喝就不喝,什么礼不礼的。”

李镜见二赖子说话很冲,心里想,这后生英雄倒是英雄,就是不太讲礼仪。

吃完饭喝完茶,二赖子抹了一把嘴巴,说道:“行了,饭也吃了,茶也喝了,我们也该走了。”

琴子急了,说道:“不是说好了吗,在这住几天的。”

二赖子笑道:“我可没答应啊。”

李镜也说:“几位恩人,你们的恩德我们无以为报,就请你们多住几天吧,也好让我们尽尽心意。”

老大爷和老大妈也说:“是呀是呀!”

嘎娃说:“赖子叔叔,我还要听你讲故事呢!”

丫丫对她妈妈说:“妈妈,赖子叔叔讲的故事可好听了,你一定要留住叔叔和阿姨。”

二赖子蹲在嘎娃和丫丫面前,嘻嘻笑道:“叔叔和阿姨还要去打小鬼子,等叔叔阿姨打跑了小鬼子,赖子叔叔再来给嘎娃和丫丫讲故事好不好?”

嘎娃和丫丫说:“不好,我们就要赖子叔叔现在讲。”

李镜说:“几位恩人就是要走,也要等到明天,你们不是要去长沙吗?虽然往北没有火车,但现在往南每天还有一趟,火车是每天晚上从南边开来邯郸的,在邯郸停一晚,第二天上午始发。”

二赖子说:“有这样的事呀,那行,那就住一晚,明天走。”

嘎娃和丫丫听了拍着手跳了起来,嚷道:“喔,叔叔阿姨不走啰!”

二赖子摸了摸嘎娃的头,对李镜说:“那你带我们去火车站一趟吧,看今天能不能买到票。”

李镜说:“好。”

四人往火车站而去,有李镜带路,他们走得很快,没多久就到了火车站。

邯郸虽然是个大站,但车站并不大,而且十分简陋,就一幢灰白色票房。进到里面,除了几排木条长椅外,什么设施都没有。

二赖子懒得留意,见售票处窗户紧闭,一打听,说是现在不卖票,要明天一早才卖。

四人没法,只得出了票房,李镜见时间还早,说要带他们去邯郸城里看看古迹。

刚出候车室,就听得一片喧闹声,其中还夹杂着“乒乒乓乓”的枪声。

二赖子好稀奇,手一挥,说:“看看去。”

李镜有点害怕,畏畏缩缩地说:“那里在打枪吔!”

李瑞祥笑道:“你要是害怕就不用去了,留在这里等我们。”

李镜巴不得他们这么说,连忙说道:“我就在火车站等你们。”

二赖子没有管他,带头朝喧闹处跑去。

老远就看到一大群人围着一列花车,其中一个车厢却被一群穿着老百姓服装却拿着枪的人开枪打得火花四溅,叮当乱响。

许多人正议论纷纷,人丛中一个老人卖弄说:“这辆花车是慈禧太后回銮时乘坐过的花车,是保定铁路局特地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准备的,当年这列火车共有22节,其中上等车厢4节,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各用一节,上等车厢均用黄绍绒、黄缎铺饰,所有御用瓷器碗盏,均由时任中国铁路总公司呈进,车箱内外布置之奢华,我辈见所未见!”

二赖子听说这是当年慈禧太后坐过的花车,很是鄙视,一个昏庸老太婆而已,只知穷奢极欲耍权威,把好好的一座江山折腾没了。

他懒得听那个老人的卖弄,赶忙向一个站在墙角看热闹的人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那人说:“只听说这是军队里一个当官的车,我们这里有一支打小鬼子的队伍,是我们当地人自发组织起来的,知道这个官不打小鬼子却坐着花车逃跑,让小鬼子打到了石门,气不过,正围着打他呢!你们快别过去了,子弹不长眼,别伤了你们。”

二赖子一听是这回事,气就不打一处来。二赖子经历过涿保会战、石门保卫战,自然知道当时打得多么艰苦,如果国军团结一致,誓死不退,那情形肯定不一样,说不定保定、石门现在还在我们手里,保定、石门的老百姓也不会遭大罪(正定保卫战失败后,小鬼子分兵三路占领正定城,在两三天内,小鬼子在城内及近郊13个村对无辜百姓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凶残大屠杀,几天时间,残杀无辜百姓1506人,重伤103人,烧毁房屋106间,抢走牲畜80多头)。可是有些人手里握着兵权,却不打小鬼子,现在这个当官的就是这样,坐着花车甘当逃跑将军,这样的人实在可恨!

二赖子向那群人的身后跑去,姚梦琪叫了一声:“哥!”

二赖子挥挥手,说:“没事。”

李瑞祥也拉了他一把说:“算了吧,没必要掺和。”

二赖子说:“你带小妹离远一点,就是有事他们也抓不到我。”

与二赖子呆久了,李瑞祥多少也摸到了点二赖子的秉性,这是个闯祸不怕大的家伙,他要干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

他只好对姚梦琪说:“就让他去吧,我们在这里看着,一旦情况不对,就赶快把他拉回来。”

姚梦琪点点头,眼睛却紧紧盯着二赖子。

那群人还在“乒乒乓乓”放着枪,仍然打得花车火花四溅,叮当乱响。花车门窗紧闭,没有一个人敢露头,其他车厢的士兵也没人朝车下开枪。

那花车是经过加固的,任凭你有多少支枪开火,也是枉然,这些人开枪,也只能是泄泄愤。

二赖子跑到那群人身后,想了想,从地上找了一块大石头,掂了掂,朝着花车砸去,石大力猛,“哐”地一声砸得花车晃了晃,闷响声盖过了枪声,花车被砸出了一处凹痕。

一个手里拿着手枪的人看了看二赖子,震惊极了,心道这小子如何这么大的力气?

二赖子不歇气一连砸了好几块石头,块块砸在一个地方,凹痕又深了一点,照此下去,虽然不致砸穿,但也会凹下去很深。

那人更惊奇了,没想到这小子不但力气大,准头还这么好,真是罕见。

就在这时候,花车却缓缓启动了,然后慢慢加快,开出了车站。

那群人朝着花车开了一阵枪,见火车开远了打不到了,也就不再放枪。

二赖子拍了拍手,正准备朝姚梦琪和李瑞祥走去,一个挎匣子枪的人拉住二赖子,二赖子眼一瞪:“干什么!”

那人笑着说:“小兄弟好手段,愿不愿意跟我们干?”

二赖子说:“你们是干什么的?”

那人道:“我们是靖康抗日游击队的,当然是打小鬼子的。”

二赖子记得岳飞的《满江红》有一句:靖康耻,犹未雪。这支游击队一定是借此励志,不忘国耻。

二赖子说:“我为什么要跟你们干?”

那人道:“小兄弟一定也是痛恨小鬼子、痛恨那些不抗日的好汉,刚才看你砸花车,就知道小兄弟是个有武功的人,因此诚心邀请你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起打小鬼子。”

二赖子见那人一脸诚恳,也笑道:“只要你们是打小鬼子的,其实加入你们也很不错,只是我要去军校上学,打小鬼子要有真本领才行,我得去学点本领,因此,恕难从命。”

那人道:“我们也没多少本领,还不照样准备打小鬼子。”

二赖子道:“话可不能这么说,你知道国军为什么一败再败?你知道为什么我们的人跟小鬼子拼杀,常常三四个人才能对付一个小鬼子吗?告诉你,没有一点真本领,就是敢跟小鬼子斗,搞得不好也是送死。如果我没有学习的机会,我可以跟你们去,但有这样的机会,我就不能错过,因为我去学习了,我就能杀更多的小鬼子。”

那人听二赖子如此说,一时无言以对,只好说:“小兄弟说得很有道理,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勉强了,祝你早日学成,多杀小鬼子。”

说完,抱拳拱了拱手,带着那群人呼啦啦地走了。

二赖子走到姚梦琪和李瑞祥面前,姚梦琪说:“哥,那人跟你说什么?”

二赖子笑道:“想拉我入伙。”

李瑞祥道:“他们是什么人?”

二赖子看了看那伙人去的方向,回头说:“好像是游击队的,要不是要去上学,加入他们也不错。”

李瑞祥道:“他们的力量太薄弱了,哪有参加大部队带劲。”

二赖子道:“也是。”

姚梦琪挽着二赖子的手说:“哥,刚才我们要是能坐那趟车去长沙就好了。”

二赖子鄙夷地说:“逃跑将军的车,叫我坐我也不坐,再说,谁知道那车到不到长沙。”

姚梦琪听了二赖子的话,想了想,就说:“哥说得有理。”

三人回到火车站,找到李镜,二赖子说:“不去看古迹了,回去吧。”

李镜点点头,带着他们往家里走。

一路上李镜想,这个小子不简单,就连这个看起来军衔不低的军官都听他的,也不知这小子到底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