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有保底,可转债的债性

为什么说可转债保底呢?因为可转债是一种债券而非股票,虽然持有到期票息不高,但是只要上市公司最后不违约,可转债持有人就一定能拿回本息,即可转债的保本价格,只不过是付出了时间成本。以下几个因素共同决定了可转债的保底债性。

1. 上市公司有义务还本付息

首先,可转债是上市公司发行的一种可以转换成股票的债券,其本质是一种债券。既然是一种债券,那么它就跟其他债券一样,有一定的存续期,也有一定的利率。上市公司作为可转债的发行方,承担着还本付息的义务。不过,可转债持有人如果以债券的形式来收取本息,最后收益就比较低,这是许多投资者不愿看到的结果。

2. 证监会充分保障可转债持有人的利益

从理论上讲,上市公司有可能违约,不承担自己还本付息的义务。证监会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为了防止上市公司违约,对想要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的资质要求十分严格,一般想要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各方面都很不错。不过,如今可转债市场不断扩容,一些中小型公司也开始涌入可转债市场,今后表现如何,从当前态势来看还不是很明朗。虽然如此,相信证监会一定会一如既往地保障可转债持有人的利益,因为只有这样,可转债市场才能良性发展。

3. 跌至面值以下时会有套利资金涌入

我们都知道可转债的面值是100元,它也是可转债的保底价格。一旦可转债的价格跌到100元以下,就会有套利资金涌入,拉升可转债的价格。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可转债具有债权属性,100元是它的一个重要分界线,到期获得100元本金加利息收入的确定性比较高,有一定的投资价值,无处可去的大资金当然不会错过确定性机会。当可转债跌至面值以下时,那些转股溢价率不是非常高的可转债经常受到追捧,所以价格在面值以下的可转债难以出现大幅下跌。

4. 可转债持有人有回售“武器”

可转债的有关规则明确指出,一旦正股价低于转股价的70%,且可转债处在回售期,那么可转债持有人就有权把手里的可转债回售给上市公司。这一点对可转债持有人是非常友好的,因为这个回售价格就等同于可转债的保本价。有了这个“武器”,可转债持有人就不惧股价大幅下跌。只要保持耐心,等可转债到了回售期,就可以把手中的可转债回售给上市公司,将风险转移。

这里要强调一点:一定要看可转债是否到了回售期,因为只有到了回售期的可转债才能回售给上市公司,否则就算正股价已经触发回售条款,可转债持有人也无权将手中的可转债回售给上市公司。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