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回蓉
- 重启2001:万能愿力系统
- 天上的蛤蟆
- 2748字
- 2025-04-01 05:47:16
成都的天灰灰的,王磊下火车时,时间刚过正午。
拎着行李箱站在人流涌动的站前广场,他没有急着联系谁,也没第一时间去看房。
这座城市他太熟了,特别是南门这一片。
前世,他在这里输得干干净净;如今回来,不光要落脚,还得重新开始。
当天下午,王磊住进了锦江宾馆。
成都城里那时候五星级宾馆屈指可数,而锦江宾馆,是最好的一家。
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宾级接待标准,前几年朱总理来成都时还下榻过这里。哪怕时过境迁,它在成都人眼里,依旧是“正儿八经的牌面”。
宾馆位于南门锦江边,红墙绿树包围,三栋楼并排而立,中式西式混搭的建筑风格透着一股低调的庄重感。
大堂安静,服务员制服整齐、动作利落。前台姑娘说话不快不慢,一听他要住三晚,立刻升级了房型。
“王先生,您安排的是行政楼高层,我们这边视野更好一些,可以俯瞰整个南门城景。”
“可以。”王磊只点点头。
身份证递过去时,姑娘下意识扫了一眼地址:“内江的?”
“嗯。”王磊答完,看向她,“我十年前在这住过。”
姑娘笑:“那您算老客人了。现在比以前设备好很多,早餐还配小灶。”
王磊笑了笑:“不是来看设备的,是换个心情。”
当天晚上,客房内线响了。
“王先生,您好,我是客房部经理李婧,今天入住是否一切顺利?”
声音干净、不媚、不冷,是典型的训练有素的职业女管理层口吻。
王磊回了一句:“挺好。”
“感谢您选择我们酒店,今天值晚班的是新人,有任何服务不到位的地方,我提前向您致歉。”
“没问题。”
“如果您接下来有延住或临时需求,也可以直接找我。我会记录在客户备注里,安排专人优先处理。”
语气克制,分寸刚好,说到底还是一次职业接触。
但王磊听得出来——这不是普通的例行电话。
她的语调里带着一点点特别的观察感。
他换了个姿势,倚在落地窗边,随口问了句:“你每天都亲自打电话给住行政楼的客人?”
“不是所有人。”李婧顿了顿,“但像您这样单人入住、全款预订高层行政套房的,确实不多。”
王磊轻笑:“所以我算‘值得注意’?”
“不是特别注意。”李婧语气平静,“只是我们职业习惯会留意一些‘气质不太一样’的客人。”
王磊没接话。
她也不再多说,只礼貌补了句:“那您早点休息,祝您今晚好梦。”
电话挂断。
王磊坐在沙发边,抽出烟来,没点火,只夹在指间转了转。
他知道——这女人不是在搭讪,更不是有意套近乎。
她只是在“识人”。
但他也清楚,这种“有辨识度”的识人,未来在成都,不会只出现这一次。
第二天早上房间清洁后,茶几上多了一张印有宾馆LOGO的小卡片。
背面是一行娟秀字迹:
“如您计划长期在成都发展,本地有值得推荐的住宅资源。
如有需要,可联系我。——李婧”
王磊从锦江宾馆出门,和昨天约的中介碰头。
小伙子二十出头,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疲倦,一边接电话一边说话,语气快得像在赶车。
“王哥你好!今天我带你看几套特价房,都是南门这边最近最抢手的,你来的时候正好——最近下手特别快。”
王磊点点头,没多话。
第一套房在玉林北街,老小区七楼,没电梯,墙面发黄,厕所门还缺了一块边角。
“房东说‘简装’,这叫简装?”
中介干笑:“这边地段值钱,装修都是浮云。”
王磊懒得搭话,默默下楼,走到楼道口时擦了擦汗,衬衣背后已经湿了大半。
第二套在棕南中路,户型不错,但楼下一家火锅店,白天噪音不断,整栋楼都弥漫着一股陈年油烟味。
刚进门就有种热辣辣的辣椒油在鼻腔里炸开的感觉。
王磊蹙眉:“住这儿得换肺。”
第三套说是“高层精装”,结果到了地方才发现是六楼顶楼跃层改装,厨房连窗都没、客厅墙角还有发霉痕迹,屋里开着窗还是闷得喘不过气。
“这房你们也敢说拎包入住?”
中介陪着笑:“王哥您眼光太挑了哈哈,不过我还有几套带家具的房源,等我电话问下……”
王磊没等他说完:“不用了。”
他站在烈日下,鞋底已经发烫,额角全是汗。
这种看房节奏,不光没效率,还有点浪费时间——中介根本不了解他的需求,连最基本的筛选都不做。
他回到宾馆洗了个澡,坐在落地窗边,盯着桌上那张卡片。
白底黑字,一行娟秀字迹:
“如您计划长期在成都发展,本地有值得推荐的住宅资源。
如有需要,可联系我。——李婧”
他没立刻打电话,也没多想,只是把字条收进口袋,然后出了门,准备去楼下茶座。
茶座静谧,临街落地窗映出淡淡金光,窗外棕榈微动,天色正好。他选了个靠角落的座位坐下,点了一壶铁观音,独自抽烟,不急不躁。
今天这一整天他都在外头奔波,看了三四套房,没一套满意,脑子有些胀,连中介的骚扰电话都懒得接。
他正低头撕着茶盖,忽然感到有人走近。
“王先生?”
他抬起头。
说话的是一个女人,二十七八岁,穿着宾馆制服,身材高挑,剪裁合身的深蓝色上衣将她衬得愈发挺拔利落。五官不是那种惊艳型,但轮廓清晰,眼神明亮,鼻梁挺直,唇线干净,是越看越舒服的那种耐看型美人。
更难得的是,她的举止干净利落,说话不紧不慢,声音柔,却不软。
“我叫李婧,客房部经理。昨天那张纸条,是我留的。”
她语气不重,说完微微一笑,像是补上一句解释,又像是礼貌性寒暄。
王磊轻轻点了下头。
“我看到了。”
“字写得太小,不一定看得清楚。”她语调平缓,“我本来想打电话确认,但又怕您觉得打扰。”
王磊把手里的茶盖放下,看着她:“不至于。”
李婧站了一会儿,犹豫了一下,问道:“我能坐一会儿吗?”
王磊抬手往对面示意了一下。
她在他对面坐下,动作利落却不急躁,把手边的文件夹放在膝盖上,视线顺着窗外落下,又收回来。
“你是成都人?”她开口,不快不慢。
“不是。”王磊淡声回答,“内江。”
“那也不算远。”李婧点头,“我以前在内江培训过半年,住在东兴区,天天去糖厂后门那条街上买早饭。”
王磊笑了笑:“你还挺记得。”
“那地方早点好吃。”她顿了顿,笑了一下,“而且实在。”
他没接话,但也没显得冷场,只轻轻转了转杯盖。
李婧没再说话,像是也不急着进入什么正题,只静静坐着,偶尔看他一眼。
两人就这样安静地喝了一会儿茶,大堂里偶尔传来宾客走动的脚步声,窗外的光线开始柔下来,照在她衣领上。
过了两三分钟,她才像是随口提起似的说:
“我朋友昨天刚跟我提起她亲戚那边有套房子要卖,本来打算出租,后来临时调职去了广州。”
她看着王磊的表情,见他没什么特别反应,又道:“不是什么金牌房源,就是位置好,装修保养不错,价格也稳。不是平台放出来的那种,所以我才想着……写张纸条留给你,万一有用。”
王磊这才抬眼看她一眼,语气淡淡:“你怎么觉得我可能会有用?”
“直觉吧。”她笑,“行政楼高层、单人入住、不找前台吵事、不点客房服务,这类客人不是短住。”
王磊挑眉,笑了:“你挺会观察人。”
李婧耸耸肩:“职业习惯。”
她没再多说,只把一张折好的小卡片从文件夹中拿出来,推到桌角:
“这是房子的基本情况,不急,您看着来。”
说完,她站起身,朝王磊点了下头:“那我先走了,还有份材料要送人事部。”
王磊看着她离开的背影,没动。
直到茶水温度渐凉,他才把那张卡片慢慢拿起来。